探析天时地气的造物思想

2018-09-04 01:54季璐璐
锋绘 2018年3期

季璐璐

摘要:“天时地气材美工巧”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造物思想。通过对《考工记》的释读和再思考,转而对传统民居福建土楼所蕴含的设计思想进行探讨。土楼的建筑形式主要分为圆形、方形和五凤楼三大类,它的选址与建设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礼仪、道德、教化和风水的意识形态在内。

关键词:天时地利;福建土楼;造物思想

《考工记》中记载:“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所谓天时指时代性,即一件设计产品放在它当时所处的环境中,有存在的必要性,这样才叫顺应天时;地气指尊重当地的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设计产品要能够适应本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材美指作为一个建筑产品,它本身的建筑材料要选用的恰当,材料的质量要上成、外观要整洁,这样才能在即使不进行任何加工的条件下,显现出它本身的美感;工巧指当时建筑师的技艺要高超。建筑师要能够顺应天时、适应地气、把握材料,这样才可以工艺精巧,才能做出精美的器物。土楼最为民居建筑的代表,充分体现了《考工记》中的顺应天时、适应地气、把握材料、工艺精巧这四点。

土楼作为客家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产物,与福建本地建筑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与建筑形式。关于土楼的建设有着不同版本的传说,过去的人们认为土楼的建设是为了防御外敌的入侵,实际上在不同的地区,营造土楼的原因是不同的。在沿海地区由于地势多为低岭或平原,普通的建筑无法抵御倭寇或者土匪的入侵,为了提高防护能力,人们营建了高大的土楼。这时候的土楼既可以做瞭望塔、指挥台,也可以作为抵御外侵的堡垒。

《礼记·王制》中说:“凡民居,量地以制,置地以居民。地以民居,必参相得也。”这段话指出凡安置民众,必须根据土地的广狭来确定修建城邑的大小,根据土地的广狭来确定安置民众的多少,要使土地广狭、城邑大小、被安置民众的多少这三者互相配合得当。这样就会做到没有空闲的土地,没有失业的百姓,食饮节俭,各项工作都按部就班地进行,百姓都安居乐业,积极向上,尊敬国君,爱戴官长,然后可以兴办学校。也就是民居不仅指住宅,还包括了住宅所延伸的居住环境、气候条件和生活方式,在加上各地经济条件、传统习俗的不同、文化上的差异,造成了各地居住房屋样式及风格的不同。这也造就土楼与其他地区民居不同的原因。

土楼建筑与社会、文化、历史、民族都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样一直盛行的阴阳五行、天命观、家族观、等级观对土楼的建设也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历来选择的方位是坐北朝南。在古人的思想中北方意味着“阴”,南方意味着“阳”,坐北朝南意味着生命力的繁衍和旺盛。土楼也遵循此点。同时土楼的选址也考虑到了水的因素,可以发现土楼一般除了坐北朝南之外,左有流水,右有道路,楼前两条小溪要有交汇,因为这样意味着左右逢源,但是对于圆形的土楼来讲无需按照这种方位来建造,只要大门的方向是朝南即可。

土楼门的数量也遵循着道家的思想。土楼门的开数多为单开门或者三开门,并且单开门土楼相互连成一片,形成整体楼群,土楼一般单个较小。而三开门土楼具有非凡的意义:一种是八卦中“天地人”的布局,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另一种观念是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大道原理分布。大门是整个土楼最重要的地方,它扼守着土楼的安全通道,一般的土楼从门内看去整个中轴线十分明显,以厅堂为中心,廊道四通八达,一般的土楼各单元有独立的门、厅、天井、楼梯,各为小天地,楼高7.6米,层高2.6米。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始建于万历十八年的齐云楼。齐云楼位于华安县沙建镇岱山村,比起其他的土楼,齐云楼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一般土楼的房间都是均等分配、左右对稱、大小一致,齐云楼却打破了这种均衡。它的26个单元里有3个大的单元,6个中单元,其余的都是小单元。大的是为家族里最有地位、最尊贵的人家建造的,其开间数和厅堂面积比小单元大出一倍多。第二,齐云楼在橄榄形天井两端呈尖棱的位置,向南开一门,叫“生门”;向北开一小门,称“死门”。“生门”是迎娶媳妇、接生孩子时用的,“死门”则用于楼里死人出殡。两门一生一死,一红一白,绝不可混用。总的来说,土楼的建筑形式具有十分吉祥的寓意,整个土楼的建筑“无角”,在于福州居民相信“无角”能够逼走“煞气”。

中国选择居住环境时都向往依山傍水,因为在中国人心中山是大地的骨架,水是万物的根源。正如《管子·水地篇》中所说:“水者,万物之准也。”所以,客家人在寻找建筑方位时,一定会看山势和水域。同样在风水伦理学中,山代表着“龙”。山势的高低、起伏都是龙的形体变化。山脉就是“龙脉”,延绵不断的山峰寓意着“藏风聚气”的含义。门开的方向要朝山,朝山就是指门正前方所对应的山峰,这种山峰成天然朝拱的形状,寓意着富贵;左右两侧要有小的山丘,这样才可以守财。其次是要看水流,直冲而下的水被认为是恶水,应该尽量避免,理想的水是缓慢、平稳的。总的来说,土楼宅基的选择原则是背靠大山或者丘陵,面对朝山,左右两侧有小丘陵;靠近河流和水塘,但忌讳背水,因为背水在中国古代里有断子绝孙的含义。

一般的土楼都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选址和布局,然而五凤楼的布局有一些特别。除了主体建筑之外,在建筑群的正前方有一个大晒谷坪和一个水池,临进水池的坪上有一面照壁。照壁为中间高两边低的三段式,是为了防止煞气直冲大门而设的屏障,同时也烘托了整个建筑的气势。照壁前的水池被称为半月塘,形状像半月。风水师称其象征四海,是沿用了明代“水四周于外,象四海”的寓意。建筑群的最后部分由低矮的墙围围成一个半圆形的场院,俗称“楼背”,地势前低后高。这个半圆形的楼背与前面半圆形的水池,恰好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在风水中是“圆满”的含义。

此外,在土楼的命名上也有很多的吉祥寓意,在命名上土楼的寓意隽永,意味深长。多以方位、自然,或者福、成两字为主,如“东升楼”、“振福楼”、“庆福楼”等。土楼在任何一个方面都体现了中国古话“言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内涵。集中国传统道德、礼仪、文化和风水学于一体的土楼,在造型上多采用圆形,这体现了易经风水学中的“三易”原则:“简易,变易,不易”。简易即是说当你走进土楼时,有一种清爽感;但是在清爽中又带有一些曲径通幽的感觉,这就是“变易”;简易和变易相互融合在一起,就是“不易”。这三易是中国建筑的精神内涵。

福建土楼从本质上来看不仅是风水学和道家的结合,还是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结合,更是我们追求“天人合一”造物思想观的体现。同时,它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些重要部分——礼仪、道德、教化和风水的意识形态在内。

参考文献

[1]占春.中国民居[M].合肥:黄山出版社,2012.

[2]戴志坚.福建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王其钧;谈一评.民间住宅[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4]荆其敏,张丽安.中国传统民居[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5]王其钧,谢燕.民居建筑[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

[6]王其钧.中国民居三十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