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35例临床观察

2018-09-06 11:20岳素文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8期
关键词:大环内酯阿奇霉素

岳素文

(山西省阳泉市第四人民医院,山西 阳泉 045000)

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MPP)又称原发性非典型肺炎,是指由肺炎支原体(MP)引起的肺部感染,发病具有一定的流行性,以冬季较多,学龄前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1]。临床治疗多采用阿奇霉素、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必要时联合糖皮质激素或辅以物理治疗等,但部分患儿因难以耐受西药引起的胃肠道不适等副反应而被迫停药,导致病情迁延,另外部分患儿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容易产生耐药性。而中医药在MPP的治疗中发挥着特有的优势,在改善症状、缩短疗程的同时也可避免副作用,减少复发率等[2]。本次研究探索中药联合阿奇霉素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阳泉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科诊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70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男17例,女18例;年龄1~3岁9例,3~7岁21例,7~14岁5例;平均病程(患儿开始出现症状开始)(3.2±1.44)d。观察组男15例,女20例;年龄1~3岁11例,3~7岁20例,7~14岁4例;平均病程(3.4±1.62)d。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及病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观察已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 ①起病急,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气促;②听诊双肺呼吸音粗或可闻及两肺密布湿啰音,部分患儿有融合病灶时,可闻及管状呼吸音;如并发其他病证则出现相应体征,听诊也相应改变;③支原体抗体病原学检测:MP抗体滴度>1∶80,恢复期呈4倍以上改变;④胸部X线: 双肺纹理增粗、紊乱,显示片状、斑片状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以上①~②中任何项加第③、④项,除外肺结核,即可确诊。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入院前未接受药物治疗;年龄1~14岁;临床资料完整,家长知情并自愿加入本观察,能够配合随访调查。

1.4 排除标准 合并有其他系统严重功能障碍者;重症肺炎者;对本观察所用药物过敏或不能耐受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阿奇霉素(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581,0.25 g/支)10 mg/(kg·d)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应用5 d,停药3 d。然后根据患儿病情及耐受性决定是否继续用药,同时根据患儿病情给予退热、止咳、化痰等其他对症治疗。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即服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合剂。药物组成:川芎3~6 g,丹参6~10 g,桃仁5~10 g,金银花6~12 g,连翘6~12 g,鱼腥草6~12 g,大青叶6~10 g。水煎服,每日1剂,视患儿病情、年龄调整药物剂量及次数;根据患儿病证辨证施治,加减用药,治疗2~3周。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用药期间热、咳、痰、喘情况,记录各症状改善消退时间;听诊肺部啰音,复查胸片;观察并记录患儿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

3.2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临床表现消失,X线检查显示病灶完全吸收,病原学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转阴;有效:临床表现减轻,X线检查显示病灶大部分吸收,病原学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转阴;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甚至疾病加重,X线检查显示病灶无吸收,肺炎支原体抗体未转阴。

3.4 结果

(1)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33/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25/35)(χ2=4.93,P=0.026<0.05)。见表1。

表1 两组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3)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用药期间,对照组有9例患儿出现恶心、呕吐、纳差,2例患者出现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4%(11/35);观察组患儿有3例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3/35),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38,P=0.036<0.05)。

4 讨论

MPP的发病率在小儿中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占小儿肺炎的10%~20%,有时可达到30%。临床治疗多采用对因、对症治疗,以控制感染、防止并发症发生为基本原则,即在止咳、化痰、平喘等对症治疗的同时选择有效抗生素,以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主。

中医根据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肺炎喘嗽”“肺痹”“咳逆”“咳嗽”“风温”等范畴。本病没有统一的辨证分型,临证多将其分为风寒袭肺、风热犯肺、痰热闭肺、阴虚肺热、肺脾气虚。关于其治疗,各医家有从病因病机治疗者,亦有从病证治疗者,但多按咳嗽、肺炎喘嗽治疗[3]。

中西医结合疗法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吸收了中西医学各自的优势、特长,能够切实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提高临床疗效[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另外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以改善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减轻大环内酯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大环内酯阿奇霉素
基层医院内科住院患者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使用情况及合理用药管理研究
阿奇霉素在小儿百日咳的应用
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阿奇,出发
喹诺酮与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对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对比
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或喹诺酮对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分析
服阿奇霉素两个“不必”
长期小剂量大环内酯类药物加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疗效观察
核糖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