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市猪伪狂犬病血清学调查

2018-09-07 02:29宋彦军周德刚冯小宇严亚军刘晓冬张启龙
中国动物检疫 2018年9期
关键词:野毒养猪场猪群

张 跃,宋彦军,周德刚,冯小宇,李 刚,梅 力,严亚军,余 琦,刘晓冬,张启龙

(北京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2629)

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该病可导致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甚至是木乃伊胎;仔猪以腹泻和神经症状为主,死亡率可达100%;公猪则常发生睾丸肿胀、萎缩等,利用性能降低或丧失;成年猪感染后不易死亡,但可长期带毒[1]。该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须通报动物疫病,被我国列为二类动物疫病。目前国内包括北京市的大部分猪场都选用PRV gE基因缺失疫苗进行PR免疫,因此可以用血清学方法来区分免疫和自然感染。为掌握北京市PRV野毒感染情况,给PR控制和净化提供依据,对2017年从北京市7个区免疫gE基因缺失疫苗猪场采集的猪血清样品,采用PRV gE-ELISA 方法进行了血清学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PRV gE抗体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批号CAE.7N17):西班牙Hipra公司生产,购自北京天之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他仪器:酶标仪(SUNRISE)、洗板机、微量移液器等。

1.2 采样

在北京市7个区,按两阶段抽样方法:第一阶段,按95%的置信水平,90%的预期场阳性率,10%的可接受误差,计算抽样场数量。每季度应抽35个场,考虑实际情况每季度计划抽40个场,根据养殖场列表,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方法选定抽样场。第二阶段,同样按95%的置信水平,90%的预期场内流行率,10%的可接受误差,计算场内抽检猪只数量。每场应抽30只,考虑实际情况每场计划抽35只,根据猪只序号,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方法选定猪只。实际随机抽取了157个养猪场(户),共 5 469份猪血清样品,其中规模场3 819份、散养户1 650 份。样品涵盖经产母猪、育成猪、育肥猪和后备母猪。

1.3 检测

对采集的血清样品,采用PRV gE抗体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检测。检测步骤及判定标准,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4 数据分析

用Excel整理采集到的数据,运用SPSS 23进行统计学卡方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总体情况

随机抽取的 157个养猪场(户)5 469份血清样品中,共检出PRV gE抗体阳性血清2 918份,平均样品阳性率为53.36%;检出抗体阳性场(户)132个,场(户)阳性率为84.08%。

2.2 不同区情况

北京市7个区均有不同程度的PRV 野毒感染,场(户)阳性率均在65%以上,最高的达100%,样品阳性率均在29%以上,最高的达69.25%(表1)。

2.3 不同季度情况

各季度的 PRV gE 样品阳性率略有差异,第2季度的场(户)阳性率和样品阳性率最低,分别为66.67%和36.27%,其他季度的场(户)阳性率在86%~96%之间,样品阳性率在57%~61%之间(表2)。

2.4 不同生长阶段情况

检测数据统计发现,经产母猪PRV野毒感染率最高,后备母猪最低(表3)。经产母猪、育成猪和育肥猪阳性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但这些猪群的阳性率与后备母猪差异显著(P<0.05)。

表1 不同区PRV gE抗体检测结果

表2 不同季度PRV gE抗体检测结果 单位:%

表3 不同生长阶段猪群PRV gE抗体检测结果

2.5 不同场(户)情况

统计发现,散养户样品阳性率明显偏高,为66.42%,而规模化场为47.71%,差异极显著(P<0.01),而场群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具体检测数据见表4。

3 讨论

本调查发现,2017 年北京市PRV gE 样品阳性率为 53.36%,场(户)阳性率为84.08%,其中规模化场样品阳性率为47.71%,场(户)阳性率为80.39%,高于全炎铭等[2]报道的2016年北京市规模场阳性率58.33%,样品阳性率33.66%,说明北京市的 PRV 野毒感染情况较为严重,且呈上升趋势。

本次调查数据与国内报道的其他地区数据有一定差异。杨雯慧等[3]在2014年对河南省豫东、豫西等5地区13市47个规模化养殖场的1 223头猪进行检测,发现PRV gE抗体平均阳性率为44.40%;党占国等[4]在2012—2015年我国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PR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全国16个省市PRV gE 样品阳性率为43.9%,场点阳性率为99.2%;徐小艳等[5]对江苏省2016 年采集的2 715份猪血清样品进行PRV gE抗体检测,发现样品阳性率为18.49%,场点阳性率为25.07%。雷宇平等[6]对山西省11个市41个养猪场和屠宰场721份血清学样品进行检测,发现平均PRV gE抗体阳性率为21.64%。以上数据说明全国各地的PRV野毒感染较严重,但北京市更严重。可能原因有以下几点:(1)有研究已确定在我国出现了PRV的变异毒株[7-8],现有的Bartha-k61株疫苗不能提供完全保护;(2)北京市大多数养猪场为20世纪80年代建成,由于饲养场地面积所限,达不到“多点式”饲养,母猪容易将疾病传播给仔猪;(3)其他病毒的单一或协同感染,造成免疫抑制而引起PRV疫苗免疫失败。

表4 不同场(户)猪群PRV gE抗体检测结果

本次调查发现第2季度的样品阳性率最低,而第3季度最高。该结果与党占国等[4]和徐小艳等[5]的第3季度PRV gE 样品阳性率最高的结论一致。分析原因可能是,各养殖场(户)一般在春季引种和补栏,而引进后,由于猪场存在野毒,导致感染,因而第3季度阳性率上升。

从不同生长阶段猪群的检测结果来看,后备母猪阳性率相对偏低。这是由于猪场对引入和培育的后备母猪进行了PRV野毒抗体检测,只保留阴性的后备猪进入猪群。而经产母猪阳性率较高,长期隐性带毒,又会垂直传播给仔猪,这是造成育成猪、育肥猪PRV野毒阳性率高的重要原因。

从不同场(户)的检测结果来看,散养户阳性率高于规模场。这是因为多数散养户引猪时不检疫,不从PR阴性场引入,免疫程序不合理,养殖环境较差,防疫意识薄弱,生物安全措施和管理不到位。这些因素应引起散养户的高度重视。

4 结论与建议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市PRV野毒感染和隐性感染较严重,7个区均有不同程度的PRV野毒感染,平均样品阳性率为53.36%,场群阳性率为84.08%,尤其是散养户,感染更为严重。因此,北京市的PR净化和综合防控工作势在必行。建议北京市加强PRV基因变异监测,各养猪场(户),尤其是散养户应加强生物安全防护意识,建立并完善适合本场的生物安全体系,禁止从疫场引种,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对猪群用PRV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免疫接种,逐渐降低猪群中PRV野毒感染率。待阳性率降到10%以后,再采取“检疫-隔离-淘汰”的综合措施,逐步达到根除和消灭PR的目标。

猜你喜欢
野毒养猪场猪群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2018—2020年河南安阳部分地区种猪群猪伪狂犬病野毒的抗体检测与分析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规模养猪场必备防疫条件及操作规程分析
基于1500以太网养猪场的智能饲喂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12~2017 年我国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PRV 野毒 流行病学调查
猪群中暑咋预防
“二氧化碳荒”愁坏英国养猪场
龙岩市2011-2015年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血清学调查
治污关停养猪场这可不是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