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王的分化发育与表观遗传*

2018-09-09 07:44王华峰任铎锋
生物学通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蜂王浆蜂王表观

王华峰 任铎锋 刘 玲

(1 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现代文理学院 山西临汾 041000 2 太原市实验中学 山西太原 030002 3 临汾同盛实验中学 山西临汾 041000)

最近不少高中生物学教师咨询表观遗传方面的知识,在新一轮高中生物学教材修订中,表观遗传被纳入颁布的新课程标准中。 本文从侧面简单介绍表观遗传的一些基本原理与知识,希望借此帮助广大高中生物学教师学习理解表观遗传。

1 蜂王浆的持续喂食导致蜂王的分化发育

蜜蜂的蜂王与工蜂都是由基因型相同的雌蜂幼虫发育而来,但二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表型差异。 蜂王的体积是工蜂的2 倍,寿命更长,能够繁育下一代;工蜂则体积娇小,成日辛勤工作,采集花粉、建设住宅与饲养幼蜂,且寿命很短,不能繁育下一代。

蜂王与工蜂的命运差异发生在出生3 天后,这时,护理蜂会在雌蜂幼虫中挑选很少一部分继续喂食蜂王浆,这些幼虫将发育成长为蜂王;其他幼虫则被停止喂食蜂王浆,改为喂食花粉和花蜜,这些幼虫将发育成长为工蜂(图1)。

图1 雌蜂幼虫的发育分化

蜜蜂的雌幼虫期是否喂食蜂王浆,导致其发育命运出现天壤之别。

2 蜂王的分化发育是一种表观遗传现象

表观遗传是指DNA 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稳定的改变,最终导致表型的稳定差异[1]。 遗传背景相同的蜜蜂在发育过程中,由于后天抚育条件的不同,造成基因表达模式出现了差异,最终导致表型的稳定差异。 其情形非常类似于表观遗传现象,因此研究者推测一定会有表观遗传机制参与其中。表观遗传机制涉及DNA 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构和非编码RNA 的调控等,其中研究得最清楚的也是最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形式是DNA 甲基化[1]。 甲基化是指将活性甲基化合物(如S 腺苷基甲硫氨酸)的甲基催化转移到其他化合物(如DNA)的过程[2]。 DNA 甲基化一般发生在CpG 位点(胞嘧啶-磷酸-鸟嘌呤位点,即DNA序列中胞嘧啶后紧连鸟嘌呤的位点)。 1989年,英国生物学家霍利迪发表了题为DNA methylation and epigenetic mechanisms(DNA 甲基化与表观遗传机制)的论文[3],第1 次明确地提出了DNA 的甲基化修饰可以稳定地控制基因表达与否,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重要机制之一。 2006年,蜜蜂基因组测序协作组报道了蜜蜂(Apis mellifera) 的基因组序列[4],同时他们还发现蜜蜂基因组中广泛存在着CpG 位点的DNA 甲基化,并断定蜜蜂的发育分化与这些DNA 甲基化密切相关[5]。

早在昆虫发育研究之前,在哺乳动物发育研究中,研究者就发现环境因素诸如饮食可以通过影响DNA 甲基化、 组蛋白乙酰化等表观遗传修饰,改变生物基因组的表观遗传状态,影响基因表达,导致生物性状出现差异[6-7]。随后在蜜蜂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蜂王与工蜂的基因组DNA 甲基化模式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其中蜂王的基因组甲基化程度低于工蜂的基因组甲基化[8]。进一步的研究还证实,这种区别与蜜蜂幼虫是否喂食蜂王浆密切相关:与对照相比,喂食蜂王浆的蜜蜂幼虫,其基因组甲基化程度低,将来发育成蜂王[9](图2)。

图2 DNA 甲基化与蜜蜂的发育分化密切相关

蜜蜂的雌幼虫后期是否喂食蜂王浆,可造成基因组DNA 甲基化程度的差异。

同生物系统内的其他生理生化反应一样,甲基化也是一种酶催化反应,承担该催化作用的主要是DNA 甲基转移酶(英文简称为Dnmt),能够催化胞嘧啶转化为5-甲基胞嘧啶。 研究人员在真核生物中发现了3 类DNA 甲基转移酶,分别是Dnmt1、Dnmt2 与Dnmt3。 其中,Dnmt3 被证实是蜜蜂基因组甲基化的主要参与者[5]。 通过RNA 干涉的分子生物学手段,在幼虫时期人为地将Dnmt3的基因表达水平敲低,使得雌蜂幼虫表观遗传酶(Dnmt3)的功能发挥遭到破坏性抑制干预,则在同样喂食花粉和花蜜的条件下,正常雌蜂幼虫继续正常发育成工蜂;相比之下,Dnmt3 功能缺陷的雌蜂幼虫发育成蜂王[8](图3)。 该结果说明,即使在饮食中缺乏蜂王浆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利用其他手段降低基因组甲基化水平,雌蜂幼虫仍然能够发育成蜂王,即基因组甲基化水平是决定蜜蜂发育分化的关键因素。

图3 雌蜂幼虫表观遗传酶Dnmt3 的破坏,导致雌幼虫向蜂王发育分化

从上述结果,人们很自然地可以推断:蜂王浆饮食之所以能够影响蜜蜂的分化发育,其原因可能是蜂王浆能够影响关键表观遗传酶基因(如图2、图3 中的dnmt3)的表达。 事实上的确如此,2011年,来自我国江西农大的一篇研究报道,证实蜂王浆的处理可降低蜂王细胞中dnmt3基因的表达水平[10]。 之后,他们通过对蜂王浆成分的分析研究发现: 蜂王浆中含有一种被称为10-羟基-2-癸烯酸(或称为“蜂王酸”,英文简称为10HDA)的成分[11],可以控制关键表观遗传酶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蜂王分化发育相关基因的甲基化修饰特征,从而使得基因表达模式朝着蜂王方向定向发育。

3 小结与展望

表观遗传变异不涉及DNA 序列的改变,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稳定改变。 这种改变是细胞内除了遗传信息以外的其他可遗传物质发生的改变,且这种改变在发育和体细胞增殖过程中能稳定传递[12]。 基因表达模式的稳定改变涉及DNA 序列的修饰,本文中蜂王分化的例子中,后天喂食条件的不同,可导致具有相同遗传背景(DNA 序列相同)的雌蜂幼虫个体间的基因表达模式(DNA 序列修饰的不同)出现差异,从而导致雌蜂成虫最终表型(蜂王/工蜂)的差异。与传统遗传相比,表观遗传告诉我们,基因的表达与否,不仅取决于基因序列中信息的正确/缺失与否,而且还取决于基因的修饰状态。 DNA 甲基化是最早被发现的表观遗传调控方式,DNA 甲基化能引起染色体结构、DNA 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从而抑制基因表达,甲基化程度降低使基因表达增强。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DNA 甲基化不仅参与人类发育,而且还和许多疾病(例如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特别是CpG 岛甲基化所致抑癌基因转录失活问题,DNA 甲基化已经成为表观遗传学和表观基因组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猜你喜欢
蜂王浆蜂王表观
绿盲蝽为害与赤霞珠葡萄防御互作中的表观响应
权力至上的蜂王
转地蜂场生产蜂王浆10-HDA含量调查研究
钢结构表观裂纹监测技术对比与展望
例析对高中表观遗传学的认识
蜂王入群
蜂王浆的正确吃法
表观遗传修饰在糖脂代谢中的作用
中蜂王生长周期
蜂王剪翅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