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大学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建设研究

2018-09-10 01:23朱兆庭
体育风尚 2018年4期
关键词:课内外一体化体育锻炼身体素质

朱兆庭

21世纪以来,我国大学体育课程在“健康第一”以及“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下,特别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颁布与实施以来,在全国普通高校掀起了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热潮,民办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已成为公共体育最为关注的论题。因此本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已有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独立学院体育课程发展现状,努力探寻独立学院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收集相关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变化的历史文献资料,同时还收集了各地民办高校、独立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和相关研究,为本文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二)访谈法

访问学院在职与外聘体育课程任课教师相关教学内容和项目设置等问题。

(三)逻辑分析法

二、结果与分析

目前,学院所开设所有的体育教学课程在沿袭公办高校传统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总体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打破了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结合花溪大学城新校区独特的地缘条件,构建“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主体,课外以班长为主导的“课外锻炼”为补充”并补以班长考勤制度为辅的期末考核结合的“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考核体系,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共同发展的目标。

(一)体育场地设施的基本情况

(见表1)

随着学院搬迁新校区,体育场面积和数量得到大大改善,但硬件建设还比较差,而且随着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学生人数不断的增长,场地器材依然出现不足,目前学院仅仅只有篮球场基本能满足学校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基本要求,但其它场地较为欠缺,由此可见,学院的体育场地设施条件还是不能满足学院开展“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需求。

(二)师资队伍结构状况分析

(见表2)

学院校体育师资队伍从由原在职人员为主,结合外聘退休人员为辅,已初步形成了固定与兼职并存的一支师资队伍。体育教师学历以硕士为主,以中级为主职称的返聘或兼职教师,另外在访谈中得知,独立学院因缺乏老教师的传、帮、带,和自身教学经验的不足,独立学院体育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进展十分缓慢,总体上看,尽管独立院校已经拥有自己的一套师资队伍,但教师队伍年轻化、业务水平偏低、获得深造的机会少。

(三)“课内外一体化”体系的构建

自从搬迁新校区后,体育教研室积极开始构建“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主体,课外以班长为主导的“课外锻炼”为补充”并补以班长考勤制度为辅的期末考核结合的“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考核体系,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基本实现了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良好健身习惯养成的“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改革目标。

(四)改革原有教学模式,大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一体化”建设开始,不断与教师广泛开展研讨,促进教师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走出寝室,远离网络游戏,走上体育场地参与体育锻炼。

(五)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个体差异,重新构建体育课程教学内容

公共体育课程内容教学形式和方法是课程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因此课程内容的改革就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结合明德学院学生身体素质将大一、大二学生讲学内容上进行严格区分,对于大一新生来說就以身体素质练习为主,教学内容以1000米和800米练习为主,结合学生特点,安排身体素质练习内容要求每次必须安排不少于30 min的身体素质练习时间。

大二后,“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应该突出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终身运动能力”为目标。课程设置有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武术7项体育选项课。同时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将专项选项课分成2个层次,即初级班与提高班,规定选提高班的学生必须选上过初级班或是有较好基础的学生,并针对2个层次制订了不同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考试标准。教师有选择地把不同类型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员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课下要求任课教师充分利用体育管理系统实时追踪并了解班上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并通过班级QQ群、微信等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及体育相关资讯,督促与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另外采取选项课模式与以班长为引导和考核为辅的自主锻炼时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自觉锻炼的积极性。把各班长考核测试分值以10%的比例纳入学生体育课程总评,切实推进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实现“课内外”一体化建设。

(六)各年级各学期期末考核体系的构建

考核方法的一体化是指从发展的角度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进行动态地评价,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关注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取得的进步,将学生的体育基础与取得的提高幅度结合起来,以达到促进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和运动参与的目的[1](见表3)。

结合学院现有体育场地设施完善课程考核体系的构建尤为重要,一方面要充分合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和器材,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程学习和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为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由表三可知,新生入学后的体育教学主要是以身体素质练习为主,辅以有氧练习,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大一上男生考核1000m,女生考核800m,这项考核比重占期末考核的50%,另外一项是青年长拳,占期末考核的30%;大一下女生都需要考核100m,同样占期末考核的50%,而太极拳只是占期末考核的30%,由此可以看出大一新生入校后主要是以身体素质锻炼考核为主要目标。

学生打下素质基础后,大二就完全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选择项目进行体育课程学习,考虑到目前学院的场地和师资情况,向大二学生开出7大类别的项目供学生选择,具体是: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和武术,各项目期末考核比重占50%,而身体素质1000m(男)和800m(女)只占期末考核的30%,由此可以看出大二的学生期末考核的体系不在像大一一样了重视身体素质锻炼,而是偏重项目特点,让学生掌握特定的运动技能,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运动基础。

三、结语

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探索,明德学院在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建设中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仍一些待改进的方面:1.改变目前学生选修项目现状,增加选修项目,尽量让更多学生能选上自己感兴趣的项目;2.引进先进的选课系统或者课外锻炼实时监控软件,确保所有学生每天锻炼情况落实到实处,从而实现学生课外体育参与的热情;3.创造良好的课外锻炼条件,激发学生参与课外锻炼的兴趣,充分利用大学城周边的有利环境,创立具有特色的课外运动模式,引领周边其他学校共同参与课外体育锻炼;4.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指导学生科学锻炼,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利用有限的课余时间参与到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中,和学生一起分享体育锻炼的激情和乐趣;5.提高期末考试的评价的多样化,更加公正、公平、客观、真实的反映学生的情况,减少教师主观因素。总之要实现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建设是一个既长期又漫长的过程,它不仅需要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不懈的努力和钻研,还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从而有效地实现民办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初衷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红波.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调查研究——以天津市普通高校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3):98-101.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猜你喜欢
课内外一体化体育锻炼身体素质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锻炼
新发现
高职业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探究
开展高职武术“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的可行性研究
高校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
俱乐部式教学对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影响
小小“运动员”
体育锻炼也重要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