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健康吉林建设

2018-09-10 05:05张义
新长征 2018年5期
关键词:医疗卫生医疗机构统一

张义

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我省紧紧围绕健康吉林建设主线,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扎实推进医改各项工作。2017年,全省积极落实国家和省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强化医改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完善全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政策框架,持续增加医改财政投入,提升督导考核评价工作力度,全年医改重点工作任务全部如期完成。

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两个全面”,“以药补医”退出吉林历史舞台

我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紧紧抓住破除“以药补医”关键环节,着力做好医疗服务价格和补偿政策调整,提升财政保障能力、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和医保监管控费能力。自2017年8月26日零时起,包括军队、武警医院和国有企业办医院在内的全省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

与2016年相比,全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呈现“五升四降三回归”的总体态势。“五升”即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达到32%,提升了3.4个百分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占比达到31.4%,提升了1.4个百分点;出院患者综合满意度95.57%,提升了1.79个百分点;县域内就诊率平均达到89.86%,提升了4.6个百分点;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明显提升。“四降”即全省医疗费用增幅5.88%,较去年同期下降近5个百分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34.5%,下降了5.9个百分点;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费19.6元,下降了4元;大型设备检查检验收入下降12.5%。“三回归”即医院回归公益性、医务人员回归职业本位、药品回归治病本色。

二、分级诊疗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建立规范合理优化的就医秩序

全省建立起以医联体建设为依托、以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远程医疗会诊为手段、以加强慢病管理为突破口,创新建立分级诊疗基本路径的分级诊疗体系,全面推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2017年,省、市、县、专科4个层级医联体覆盖全省90%的公立医疗机构。全省基層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比例达到43.22%,32个县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

通过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的持续有序下沉,逐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满足基层居民群众的看病就医需求,有效控制县域外转诊率,逐步形成“基层接得住、医院舍得放、群众愿意去”的分级诊疗格局,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改革目标。2017年,省级5大医联体牵头医院向下级医院派驻医疗队675次,派驻医院管理人员127人次,派驻医生1178人次,接收下级医院进修人员160人,诊疗患者6.9万余人次,基本实现卫生工作重心和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

全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6539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以省级为单位,统一基础性服务包内容,确定个性化服务包类型,明确服务包收费标准和支付政策。

三、基本医保制度“六统一”政策落地落实,城乡居民公平享有改革红利

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政策,落实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六统一”政策。2017年,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人均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450元。2018年,全省新农合个人缴费标准提高到240元,达到城镇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进一步提升医保保障水平。在通化市、四平市开展城乡医保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进一步理顺管理机制。

方便群众异地就医结算需求,城镇医保省内开通254家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与31个省份开通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业务;新农合与9省份结算中心、31省份1700多家定点医疗机构签订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协议。全省逐步建立起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社会慈善救助和疾病应急救助紧密结合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保障能力和保障水平不断提升。2013年以来,累计84.54万大病患者直接受益,补助金额29.5亿元。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累计支出3345.7万元,救助1.6万人次。

四、药品供应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完善,确保群众安全用药、低价用药

不断完善省级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统一监管的“五统一”药品采购平台建设,采取基药和非基药、基层和非基层“同时招标、分开评审”模式,开展药品招标采购。2017年突破了国家提出的在前4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实行“两票制”的目标要求,从2017年9月30日起,全省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实行药品采购“两票制”。

在全国率先开展“两票制”网上传输验票工作,牵头联合辽宁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共同推进“两票制”,将一省行动升级为“三省一区”联盟的做法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和肯定。落实公立医院药品分类采购政策,2017年血液制品及胰岛素类药品直接挂网采购。完成冠脉介入等4类医用耗材网上阳光采购,完善2016年完成的周围血管介入等6类耗材网上采购配套政策。

规范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提升特殊药品保障水平,构建了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部门会商机制,对辅助性、营养性、抗菌性药品实施重点监控,保障了群众的用药需求和用药安全。

五、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软件”“硬件”双提升,服务能力建设明显增强

完善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全省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2017年7月1日起,不再实行统一的收支两条线管理政策,在“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基础上,允许基层医疗机构将业务收支结余主要用于人员奖励。落实基层人才待遇激励政策,为2515名60岁以上退出村医岗位的乡村医生和3570名贫困县、乡、镇卫生院在编在岗人员按每月300元的标准发放养老补助和生活补贴。

启动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2017年,遴选确定国家级“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87家、“全国百佳卫生院”5家、“优质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家、“全国百强社区”2家。实施基层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服务能力建设项目,投入1160万元在2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4家乡镇卫生院建设116个中医馆。

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卫生人才培养,推进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017年,省级补助经费从每年1万元提高到1.5万元,累计招录全科住培生146人,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扩展到14类55项,人均经费补助标准由45元提高到50元。建立起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全面落实重大疾病防控措施。全省法定传染病发病率158.94/10万,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2.9%,持续保持在全国低流行水平。

(作者:省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省医改办主任)

猜你喜欢
医疗卫生医疗机构统一
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预算与绩效考核间的关系
中考省级统一命题意味着什么?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淝水之战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的对策
国家两部门联合推进居家医疗服务
浙江1200多家医疗机构入驻省药品采购新平台
我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将有行业信用评价
统一方向 瞄准目标
自然界中相互作用的大统一理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