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变电工程建设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管理之路

2018-09-10 06:33葛维平陈文斌高家龙
项目管理评论 2018年5期
关键词:防尘特高压电网

葛维平 陈文斌 高家龙

“欲流之远,必浚其源”,电网建设如何才能既满足地方经济快速崛起又能促进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呢?作为国家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企业,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下称“公司”)以各种电压等级的输变电工程建设和应急抢修为主营业务,围绕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主题,外拓市场、内抓管理,运用项目管理方法抓好环保水保建设,使公司实力迅速增强,继续稳居全国送变电公司同行前列,尤其在特高压工程、智能电网、风电领域建设、“迎峰度夏”和 “急、难、险、重”应急抢修任务中表现突出,为建设坚强电网做出了卓越贡献。

项目管理介入输变电工程

2018年4月12日,为期336天的皖南(芜湖)1 000kV变电站扩建工程圆满完成,站内设备全部带电成功,湖泉Ⅱ线投入运行,施工质量、效率均得到運行单位的认可和赞扬。皖南 (芜湖)1 000kV变电站位于安徽省芜湖市东南35km的芜湖县红杨镇。该工程的建成满足了±1 100kV准东—华东(皖南)特高压直流接入系统的需要,对缓解华东地区能源供需矛盾、满足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其中,1 000kV接入部分是将西部电力送往华东部分通过特高压交流转送华东的重要线路,可满足送电华东的需要,为华东交流特高压电网提供电源和电压支撑,提高华东电网的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

在1 000kV皖南输变电工程建设中,公司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宣传“构建绿色电网,共创和谐家园”的理念;认真执行国家环保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科学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主动谋划,充分发挥组织保障、业务保障和技术保障“三大保障体系”的统领协调作用;全面有效落实工程建设环保水保管理措施,稳步推进各项环保工作,探索出一条打造生态、和谐、绿色电网的管理之路。

采用全方位和谐管理措施

强化工程建设的绿色目标引领

公司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重视下,通过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认真落实环保方案中确定的各项任务,严格控制因工程建设产生的人为水土流失,提高了项目区的林草植被覆盖率,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公司精心组织、科学施工,承建的工程项目均一次性达标,受到了政府及相关单位的充分肯定和表彰。

公司在工程建设中不定期组织各级管理人员、施工人员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办法》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强化对环保、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做到人人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执行环保管理措施。按照电网建设项目的思路“开发建设与防治并重,以防治保开发,采取必要的措施,因地制宜,因害设防,达到环保、恢复水保设施、保证主体设施安全运行”,实现了环保、水保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要求。

加强工程建设组织体系管理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公司在加强环保监督管理体系建设的同时,成立环保领导小组,由公司总经理任组长,分管副经理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专业工作组;公司明确了环保归口管理部门、相关部门职责及工作流程,分清工作界面,落实责任,形成统一协调、运转高效的环保组织体系。

根据管理规范化、工作制度化、制度流程化的基本思路,公司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环保管理制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如《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公司环境保护工作考核办法》《竣工工程环保工作规定》等;制订环境污染事件处理应急预案,针对环保宣传、纠纷处理、水保验收等重点工作制订详细实施方案,基本涵盖了公司环保工作的主要业务领域。同时,公司不定期召开环保工作座谈会,每年开展环保工作检查与考核,形成了运转有效的工作机制。

采用先进的技术保护环境

“环保施工、植被恢复”已成为公司电网建设中的新标准。加强新技术在电网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是减少环境破坏的一个重要措施,公司通过强化立项研发、成果鉴定、知识产权、奖励申报全过程管理,建立科技成果培育机制,强化科研与应用紧密衔接,健全成果转化和激励机制,从而提高对电网施工的支撑服务能力。在施工生产中,公司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和应用,以大跨越和紧凑型线路铁塔组立、线路无线视频监控、钢管塔运输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创新技术在施工生产实践中推广运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

动力伞、飞艇放线等——保护森林植被

近年来,国家对森林植被的滥砍乱伐进行了严格控制,以往送电线路在跨越树木时,在线路走廊范围内一般多采用砍伐的方式,严重破坏了森林植被,引起水土流失,破坏自然环境。为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目前公司承建的大部分输电线路项目在跨越树林施工时,常常采用动力伞、飞艇放线等先进技术进行施工。这种施工方法,减少了林木砍伐,极大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同时,推行紧凑型、塔型的使用,不仅节约电网通道,还大大提高了单位走廊的输送容量。

高低腿铁塔设计—— 减少水土流失

为避免因架设铁塔开挖土方过量而导致水土流失、塌方、山体滑坡等灾害,公司利用山体自然地形,铁塔采用高低腿设计,减少了土方开挖量和弃土堆放面积,使塔基周围的植被得到有效保护。基础施工完成后,要求搞好基面处理,并对地表植被进行恢复,以减少水土流失;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弃土堆放,公司进行了严格规范管理,堆放位置要经过考察,避免因地表压力改变造成塌方。如果施工过程确需砍伐部分树木,公司按规定缴纳植被恢复费,对于地形较差的塔位采用人工种植草皮、树木等方式进行植被恢复,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水土流失。

GIS重要设备——减少占地面积

在变电站工程中,公司通过大量采用大容量变压器、HGIS等技术,减少了土地占用面积。变电站GIS设备(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由于其占地面积少、结构紧凑、运行可靠、维护方便等优点,成为目前变电站的重要设备,但是它对室外安装的微尘度、湿度等环境要求非常苛刻,敞开式的安装方法很容易导致渗漏、放电等故障,影响变电站的运行可靠性。所以,工程施工中采用了水喷淋、防尘网、防尘间、防尘棚、防尘罩“五级防尘措施”,通过对周边马路、施工区域、设备进行喷水清洗,再通过网、间、棚、罩的多级作用,GIS安装过程中的空气洁净度能够达到百万级以上,极大地提高了工程安装质量。

移动式防尘厂房——全天候安装

新建特高压工程在1 000kV GIS安装施工时,采用“移动式厂房”辅助设备安装,可营造“全天候工厂化”的安装环境。由于运行的特高压变电站已经有带电设备,无法敷设运输轨道,所以难以采用“移动式厂房”。施工项目部坚持问题导向,在以往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该项目部与各参建单位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创新改进防尘厂房设计思路,反复论证防尘厂房改造方案,最终在皖南輸变电工程中首创研制了适用于扩建工程1 000kV GIS安装的“移动式防尘厂房”,满足了GIS断路器、电流互感器等设备的对接和吊装要求,保证了1 000kV GIS设备安装环境,实现对1 000kV GIS安装作业面全方位隔离,如同搭设了一道“安全结界”,外部保护临近带电运行设备,内部营造满足1 000kV GIS安装的标准环境。“移动式防尘厂房”不但具备各种气候环境下全天候作业的能力,还有重量轻、占地面积少等优点,可极大提高施工效率。同时,“移动式防尘厂房”将原本需要一个月完成的安装工作量,提前两周保质、保量地完成。

精密测算——确保人民安全

变电站建站选址、输电线路的通道选择等都经过了精密测算和计算,电气设备与周围住户的距离符合安全距离,电磁辐射不会超标,对人体不会构成危害。变电站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变压器和冷却风扇会发出一定的噪声,通常都在国家标准允许的范围之内。对于个别变电站噪声超标的,公司积极探索科学降噪手段,通过加装隔声墙、消声罩等方式降低噪声能量,将噪声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之内。变电站为千家万户带来了绿色能源和光明,变电站的建设更离不开广大用户的理解和支持。

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先进的技术,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建设精干、高效的环保团队

环保工作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人。多年来,公司培养了一支熟悉专业、精于管理、善于协调的环保管理队伍;造就了一支业务精通、作风严谨、工作扎实的专业技术队伍;建立了一支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沟通能力突出的环保专家队伍,为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早计划、早安排、早实施,集中强化对项目经理、环保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项目综合管理能力。同时,公司大力推进复合型、管理型、专家型人才队伍建设,为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为加大对环境保护、特高压、智能电网人才的培养力度,公司采取专题培训、技术交流、与高校合作培训等多种方式,多批次对技术和管理骨干进行专项培训,依托专家力量,重点讲授环境保护、智能电网、交流及直流特高压输电技术基础理论、实践研究成果、工程管理知识,使参加培训的人员掌握环境保护、特高压电网理论体系、建设施工、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方面的技术知识,培养了一批专项人才,为公司工程施工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目前,公司拥有多名技术专家和环境保护专家。

结语

电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和先行官,电力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环境保护可以为电网建设提供有利的支持,同时也能为其提供可靠的服务,促使其更好地实现资源及能源的优化配置。公司项目部严格按照精细化管理、规范化、标准化进行施工,认真执行国家环保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使电网建设和环境保护在和谐环境下共同发展,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葛维平,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高级经济师、注册一级建造师、注册造价工程师。

陈文斌,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高级经济师、注册一级建造师。

高家龙,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师。

猜你喜欢
防尘特高压电网
数字化电网技术在电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穿越电网
特高压
特高压GIS现场安装用小型化移动式防尘室设计优化和推广应用研究
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维护现状综述
煤矿井下防尘技术研究
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确立中国标准体系
手机防尘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