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语与土家语地区汉语方言的语序与语词互渗论

2018-09-10 04:55张伟权
三峡论坛 2018年4期
关键词:方言汉语

张伟权?

摘 要:湘西土家语地区现在还有土家语与汉语方言双语并用的语言现象。由于两种不同的语言长期并存,就形成了二者互渗的现象。其主要表现有两种:土家语语序与土家语地区的汉语方言语序一致;土家语与土家语地区汉语方言读音相同意思也相同。

关键词:土家语;汉语;方言;互渗

中图分类号:H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8)04-0034-04

湘西土家语地区现在还有土家语与汉语方言同时使用现象。由于两种语言长期并存,便逐渐形成了二者的互渗现象。所谓“互渗”是指的两种语言的相互渗透,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本文主要研究土家语与土家语地区汉语方言互渗现象:一是土家语语序与土家语地区的汉语方言宾语前置的语序一致;二是土家语与土家语地区汉语方言读音相同意思也相同的互渗。

一、土家语语序与土家语地区的汉语方言的语序一致

土家语语序有几种情况与汉语普通语的语序不相同。这几种语序包括:宾语前置、将行貌词“放在句末,介词“在()”位置在句末等,但是,土家语地区的汉语方言却与之相同。

(一)宾语前置

土家语语序是宾语前置。而土家语地区的汉语方言也是如此,例如:

你吃饭了没有?

土家语是这样说的:

你饭吃了没有

土家语地区的汉语方言:

你饭吃了没有?

土家语把宾语“(饭)”提前到动词“(吃)”的前面,土家语地区的汉语方言亦然。

生产劳动用语也同样如此,例如:

爸爸今天打谷子去了。

土家语:

爸爸今天谷子打去了

土家语地区的汉语方言:

爸爸今天谷子打去了。

(二)将行貌的副词放在句末

汉语将行貌的副词一般有“快”“将要”“即将”等。意思是动作即将实施,但还未实施。土家语的将行貌词为“”,而土家语地区的汉语方言对“快”“将要”“即将”的读音完全是土家语的复制品,是从土家语中借用过来的,读音与土家语“”相同的“乎”。汉语普通话将行貌的副词的位置在动宾词组的前面;而土家语的将行貌的副词“”的位置在句末。土家语地区的汉语方言的将行貌的副词位置也在句末。例如:

弟弟今年将要读书了。

土家语是这样说的:

弟弟今年书读将要

土家语地区的汉语方言:

弟弟今年书读乎。

二者语序相同,位置都在句末。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土家语的(将要)”或者土家语地区的汉语方言“乎”,都有少量的语气词“了”意味在里面。

(三)介词“(在)”位置在句末

汉语的介词“在”一般放在处所或动宾词组的前面,而土家语的介词“(在)”和土家语地区汉语方言的介词“在”,位置在句末。

1. 限制处所的介词“在”

例如:

妈妈在家里

土家语是这样说的:

妈妈家里在

土家語地区汉语方言:

妈妈家里(搞)在。

这里的“搞”不是汉语动词“搞”,而是“家里”的附加成分,没有实际意义,只不过是起调节语气的作用。

2. 限制动作行为的介词“在”

例如:

父亲在山上耕土

土家语:

父亲山上土耕在

土家语地区汉语方言:

父亲山上土筛(耕)在

语序和土家语的语序完全是一样的。

值得说明的是:例(2)的土家语的“(在)”也有时间副词“正在”的成分在里面。如果说成“父亲正在山上耕土”也同样说得过去。如果要理解成时间副词“正在”的话,它就同时修饰“山上”和“耕土”,如果意思只单纯是介词“(在)”,那就只限制“(山上)”。土家语地区的汉语方言也就只限制“山上”。表正在进行土家语就要说“(在了)”, 翻译成土家语地区汉语方言时也要说“在了”。

二、土家语与土家语地区汉语方言读音相同意思也相同的互渗

日常语言交流中,土家语与土家语地区汉语方言读音相同,意思也相同的词大有存在。它们之中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一)名词

土家语和土家语地区的汉语方言读音和含义完全相同的名词,有“(麻烦、不足之处)”和土家语地区的汉语方言“捋连(麻烦、不足之处)”,读音都是一样的,所以是一个音、义相同的名词。

土家语“”表示“麻烦”的例句:

那铁 他 经常 别人 的 麻烦 找

土家语地区汉语方言是这样说的:

那铁他经常找别人的捋连(麻烦)。

通常的说法是:

那铁他经常找别人的麻烦。

土家语的“”和土家语地区汉语方言的“捋连”做名词时,还可当“不足之处”讲。

如土家语“”表示“不足之处”时,上面那句例句就要说成:

那铁 他 经常 别人 的 不足之处 讲

土家语地区汉语方言来是这样说的:

那铁他经常讲别人的捋连(不足之处)。

通常的说法是:

那铁他经常讲别人的不足之处。

土家语的“”和土家语地区的汉语方言“捋连”除了名词词性外,还有形容词的词性(下面会提到)。

(二)动词

土家语和土家语地区的汉语方言读音和含义完全相同的动词有“(此)”, 土家语地区的汉语方言动词“此”读音和含义完全相同。它们共同的意思是“理”。所以是一个音、义相同的动词。

如土家语“(此)” 表示“理”的例句:

兴富 现在 钱 有了 人 理 不

土家语地区汉语方言是这样说的:

兴富现在有钱了,不此(理)人了。

通常的说法是:

兴富现在有钱,不理人了。

土家语和土家语地区的汉语方言读音和含义完全相同的动词有“(答应)”, 土家语地区的汉语方言动词“张”读音和含义完全相同。它们共同的意思是“理或答应”。所以是一个音、义相同的动词。

土家语“(答应)”表示“答应”的例句:

我 他 几声 喊 他 都 答应 没有

土家语地区汉语方言是这样说的:

我喊他几声他都未张(答应)。

通常的说法是:

我喊他几声他都没有答应。

另外土家语的“(此)”和 “(答应)”及土家语地区的汉语方言的“此”和“张”还可以通用,都有“理”和“答应”的意思。上面的例句中的土家语 “(此)”和“(答应)”及土家语和土家语地区的汉语方言的“此”和“张”可以相互调换使用。

土家语和土家语地区的汉语方言中还有一个读音和意思完全相同的动词“(展)”,土家族地区的汉语方言也读“展”,声调都是一样的。词性也是动词,词义是“移动”。

土家语的动词“(展)”表示“移动”的例句:

父亲他把舵柜火铺上移来了

土家语地区的汉语方言是这样说的:

父亲他把舵柜展(移)到火铺上来了。

通常的说法是:

父亲他把舵柜移到火铺上来了。

这里的“(展)”和上面的“(答应)”除汉语意思不一样外,还有声调也不一样,前者为55调,后者为35调。

(三)形容词

1、土家语和土家语地区的汉语方言读音和含义完全相同的形容词,有前面说的“”还可以做形容词“麻烦”。和土家语地区的汉语方言“捋连”也可以解释为(麻烦),读音都是一样的,所以是一个音、义相同的形容词。

土家语“”表示“麻烦”为形容词的例句:

嘎巴 麻烦 得很 他 和 事 共 不要

土家语地区汉语方言把这句土家语翻译过来是这样说的:

嘎巴捋连(麻烦)得很,和他不要共事。

嘎巴麻烦得很,和他不能共事。

2、土家语和土家语地区的汉语方言读音和含义完全相同的形容词,除“(麻烦)”外,还有个“(腐朽)”。和土家语地区的汉语方言“朝”读音都是一样的,意思都是“腐朽”,所以是一个音、义相同的形容詞。

土家语“(腐朽)”为形容词的例句:

那 板子 腐朽了 你 那 上面 莫 去

土家语地区汉语方言是这样说的:

那板子朝(腐朽)了,你莫往那上面去。

通常的说法是:

(四)副词

1、土家语和土家语地区的汉语方言有读音和含义完全相同的副词,土家语“(还是)”和土家语地区的汉语方言“默(还是)”读音都是一样的,意思都是“还是”,所以是一个音、义相同的副词。有趣的是土家语中往往有两个“”在一句话中连用,前面一个“”翻译成汉语是“还是”,后面一个“”翻译成汉语是“就”,词性都是副词。组成了“……(还是……就)”的句式。

土家语“……(还是……就)”的例句:

他 吃 还是 吃 得 做 就 做 不

土家语地区汉语方言是这样说的:

他吃默(还是)吃得,做默(就)不做。

这句话通常的说法是:

他吃还是吃得,就是不做。

2、土家语和土家语地区的汉语方言有读音和含义完全相同的副词,土家语“(经常)”和土家语地区的汉语方言“逢槐(经常)”读音都是一样的,意思都是“经常”,是一个音、义相同的副词。

例句:

姐姐经常我给衣服新(的)买

土家语地区汉语方言是这样说的:

姐姐逢槐(经常)给我买新衣服。

这句话正常的说法是:

姐姐经常给我买新衣服。

(五)连词

土家语和土家语地区的汉语方言有读音和含义完全相同的连词,土家语“(然后)”。 和土家语地区的汉语方言“唉乃”读音都是一样的,意思都是“然后”,是音、义相同的连词。

土家语“(然后)”为连词的例句:

我们饭吃了然后什么做

土家语地区汉语方言是这样说的:

我们饭吃了唉乃(然后)做么子(什么)?

这句话通常的说法是:

我们吃饭了,然后做什么?

责任编辑:王作新

文字校对:夏 雪

猜你喜欢
方言汉语
学汉语
学汉语
韩国语 "V+ " 与汉语"V+死了"对比研究
方言文化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追剧宅女教汉语
有一个讲方言很重的老师是种什么体验?
跟踪导练(2)
汉语与拼音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