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

2018-09-10 13:48
新长征 2018年5期
关键词:修宪宪法党员干部

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国家根本法确定下来,实现了我国宪法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現。深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把依法治国、依宪治国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治国人人有责。维护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实施,首先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坚持法治、反对人治,让领导干部对宪法法律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带头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照法定权限、规则、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要在全党全社会深入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宪法精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宪法意识,使遵守宪法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力宪法保障,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汇聚磅礴力量。

(摘自新华网)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发展所需

从基层的角度看,地方党政机构职能交叉、权责划分不清晰,老百姓办事费时费力;一些下级部门对应上级多个部门,工作人员却是上级部门的十分之一,致使工作质量不高。这些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迫切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并加以改进。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基层干部和群众最迫切的改革愿望。

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善于联系实践转化理论成果、把握客观规律勇于改革的政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和政府为适应发展需要,多次精兵简政,建立和完善了党政机构。这就说明,要提高党和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就应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深化党政机构和体制机制改革。

从新的历史方位看,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坚持问题导向,进行了多轮机构改革,不断优化机构设置,规范职能职责,推动了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的变化,表明了我国新的历史方位。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统筹抓好机构改革,为新时代新征程奠基布局,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讲政治是具体的

以理论清醒坚定政治立场。过硬的政治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的看家本领、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定海神针”。党员干部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以理论上的清醒保证政治上的坚定。

以忠诚担当锤炼政治品格。敢于担当是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担当背后反映的是对党的忠诚、对党的事业的态度。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迎难而上,面对失误敢于担责,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的忠诚担当。

以真抓实干加强政治历练。讲政治从来都是具体的,最终要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党员干部要多运用“求解性思维”,把党中央部署要求落实到具体思路、具体举措上,落实到具体事、具体人上,往实里做、往实效处做。要树立群众视角和民生理念,让群众少跑冤枉路、少花冤枉钱,以真抓实干的实际成效赢得群众点赞。

提高学用本领需“知行合一”

勤于学习,丰富知识储备。党员干部要有终生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学习本领,不怕学习的辛苦,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党员干部不仅要向书本学习,而且要向有经验的同志学习,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不断完善知识体系,丰富知识储备,提升专业素养。

勇于实践,练就实干真本领。在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学习身边优秀事迹的过程中,要用学到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优良作风和悟到的精神内涵指导我们的行动,做到外化于行,争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善于思考,提高综合能力。“学而不思则罔”,若只一味学习,不懂得反思,结果只会不得甚解。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我们应懂得适时反思总结,举一反三,才能为实践活动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为提高学以致用的本领打牢基础,切实提高综合能力。

(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践行使命需常怀“三心”

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初心”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自建党之初就树立的奋斗精神和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不忘初心,就是不要忘记我们党的理想、信念、宗旨。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要有攻坚克难勇担当的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党员干部要以敢于动真碰硬的决心,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以遇到矛盾就兴奋、碰到问题就迎上的精气神,踏踏实实地走好新长征路。

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公心。党的十九大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高举了旗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方略、绘就了蓝图。党员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公心,要练就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用人民满意的答卷助推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航船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摘自人民网)

(摘自《学习时报》)

刘邓大别山“约法三章”

1947年8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远离后方,长途奔袭,极度疲惫,行军打仗时找不到向导,伤病员无法就地安置,面临残酷考验。更为严重的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发生了一些违反群众纪律的事情。刘伯承和邓小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召开整顿纪律的紧急干部大会。邓小平指出:“部队纪律不好,这是我军政治危机的开始,而政治危机必然带来军事危机,后果不堪设想。”为严肃军纪,刘伯承和邓小平对部队“约法三章”:以枪打老百姓者,枪毙;掠夺财物者,枪毙;强奸妇女者,枪毙。并成立执法小组,严厉惩处违纪者。

令人痛心的是,“约法三章”不久又发生了直属警卫团副连长违纪“抢劫”民财事件。一位店铺老板因不了解我军情况,疑惧军队,丢下店铺躲进山中。警卫团某副连长顺手从店铺拿了一匹花布、一捆粉条及一些白纸和毛笔。得知此事后,刘伯承指出,问题竟发生在眼皮底下,是灯下黑,更应该严肃纪律。邓小平严肃地说,我们有过规定,抢劫民财者枪毙,必须执行纪律。根据刘伯承和邓小平的意见,部队决定按纪律召开公判大会,动员群众下山参加。执行纪律前,有战士和百姓替他求情。邓小平和劉伯承态度坚决,表示:事情虽小,军纪如山。

(摘自《人民日报》)

彭真主持起草1982年宪法

为了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并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中共中央建议对1978年宪法“作比较系统的修改”。作为宪法修改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彭真直接主持宪法修改起草工作。他在研究比较了以往3部宪法后提出,修宪应当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关于修宪的原则,彭真提出:一是要从中国实际出发;二是宪法只能写现在能够定下来的、最根本的、最需要的东西;三是先考虑内容,再仔细斟酌文字。他强调,宪法是大家制定、大家修改、大家遵守,因此要充分发扬民主。

从1980年9月五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决定成立修宪委员会到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新宪法,修宪委员会共召开了五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也多次召开会议讨论,其间宪法草案还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在彭真的主持下,修宪委员会及其工作班子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努力把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愿和智慧结合起来,为新时期建设与改革、民主与法制的推进,完成了一项具有奠基意义的工程。

(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猜你喜欢
修宪宪法党员干部
同心战“疫”,市人大机关党员干部在行动
道县:学校宪法宣传教育全覆盖
普京:修宪不会导致寡头政治
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要用好“五心”
2018年3月26日 《光明日报》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推进宪法实施
修宪公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四部宪法
宪法解释机制专题研究
绥棱县 “三个注重”着力打造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