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双一流”背景下SIOP教学法对我国大学双语教学的启示

2018-09-10 19:39相华利
高教学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创建双语教学双一流

摘 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目标要求大学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为此我国大学的学科双语教学有必要吸纳SIOP这一ESL教学法新成果,以提升实效性。SIOP提出了由三阶段、八环节构成的支持式教学指导的观察标准,是英语国家二十一世纪占主流地位的ESL教学法。SIOP重视二语学习在时间和形式方面的整合性,强调将二语学习的基础任务与高级任务相结合,倡导教师支持性与学习者自主性之间的动态平衡。SIOP教学法对我国大学英汉双语教学在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反思三个阶段均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双一流”创建;SIOP教学法;双语教学;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4-0010-03

Abstract: The aim of constructing worldwide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and the first-class disciplines calls on Chinese universities to elev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their international horizon. Therefore, bilingual teaching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needs to absorb the latest achievements of Sheltered Instruction Observation Protocol (SIOP) in the ESL teaching methods, in order to achieve better efficiency. Consisting of three stages and eight links, SIOP has become a mainstream ESL teaching method in the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 in the 21st century. SIOP pays attention to the integration of time and form in ESL, emphasizes the combination of its basic tasks and advanced tasks, and advocates a dynamic balance between teacher's support and learners' autonomy. SIOP provides a significant reference to all the three stages of pre-class prepar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and post-class reflection in bilingual teaching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Keywords: construction of "Dual First Class"; SIOP teaching methods; bilingual teaching; ESL

一、创建“双一流”背景下引入更多高效ESL教学法的迫切性

《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第64号)对我国大学教育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1]为此,该《通知》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国际视野”;“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2016年教育部很快作出响应,颁布《教育部2016工作要点》,要求“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2]。具有宏阔国际视野的高等教育发展蓝图格外强调大学的人才培养应具有国际视野,大学应积极参与国际教育教学评估,应加强与国际大学的学术合作。这些实际上对大学双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双语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我国教育改革中的亮点。但近几年来,双语教学逐渐呈萎缩之势,教材脱轨、教师和学生水平低正成为制约双语教学发展的瓶颈”。[3]教师水平体现在对于教材的选用与改编、学生学习力的激发、教学方法的优化、师资团队合作等多个方面。掌握具有综合性的先进教学法,是教师水平提升的一种高效方式。为此,一方面需要进行优质教学法的本土探索,另一方面也需要借鉴国际上二语习得教学法中业已比较成熟的、较新颖的资源。笔者在美国访学一年发现,支持式教学指导的观察标准(Sheltered Instruction Observation Protocol,缩写为SIOP)正是这样一种重要的教学法资源,它实为综合性和可操作性很强的ESL教学法,下文用其缩写简称之。在国内知之者甚少,其应用价值在国内亟待充分发挥。笔者在美国访学期间在导师指导下掌握SIOP教学法之后,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与反思性实践,认为SIOP教学法对我国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

二、SIOP教学法对我国大学双语教学的启示

SIOP教学法对于我国大学双语教学在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反思三个阶段均有启示,以下分别论述。

(一)课前准备应促使双语教学目标与学生的最近發展区对接

SIOP教学法的第一阶段强调教学者应让学生事先明晰学科与英语双重学习目标;通过学科核心概念预热等英语听、说、读、写活动,进行较充分的预习;对于不同层级的学生,通过学科内容改编和提供补充材料,使学科内容更有针对性地对接每个层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①。目前,我国大学双语教学很多实践受挫,一个主要原因即在于教学目标过度高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教学者又没有做必要的铺垫与指导。鉴于此,大学英汉双语教学的课前准备的指导思想应该包括充分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力。教学者可制作“脑图”来集中呈现学科内容目标;课前预习内容的设计应全面地折射出英语语言目标,不只包括听、读等“被动”知识技能,还包括说、写的主动知识技能的习得。“双一流”大学建设强调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其知识结构中必然包括学术英文理解与表达等能力。核心概念的预习、学习、复习不仅有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也是其在所学专业上与国际对话能力的知识基础。正如分析哲学强调的那样,清晰界定核心概念是进行严谨思考和科学创造的前提。如果所用双语教材并不现成地提供解释学科核心概念英语的词汇表,教学者宜进行增补或改编,至少应确保提供英文核心概念的索引;另可提供进一步学习的书目和链接,用于较高层次学习者充分预习、拓展所学。关于听、说、读、写的预习单,教学者应指定教材中的相关问题,或开发出讨论问题单,可以基于班级微信群、QQ群等平台以翻转课堂方式进行推送,引导学生们有效地进行课前准备。“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在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课程中的教学实验,发现应用翻转课堂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并能提升学生对课程教学的认同度”。[4]教育技术学的双语教育成功实验并非孤例,任何学科只要涉及英语说、写等方面的学习任务,借助翻转课堂提前思考都可以显著地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其更有质量地进行课上讨论。翻转课堂对于我国的大学生也有很大的可行性。因为大学学习不同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两个特点在于:学生们普遍具备了较好的知识准备性,虽然内部依然有分层和差异,但总体上有能力进行较好的课前自主学习;大学不像中学那样将学生的学习时间几乎全部占领,大学要求学生们有较高的学习自主性。很多大学生具备预先自主学习的愿望,在双语教师的适当引领之下,可以实现较高的预习效能,这有利于维持较强的学习动机以及促进最近发展区与双语教学目标的持续对接。

(二)课堂教学应着力促进学生的英语参与及学科认知结构建构

SIOP教学阶段的前两个环节是课堂导入环节,承接着课前准备阶段,进一步帮助学生明确其既有的学科背景和经验背景,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通过理解、复述、阐释新的关键概念等,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接触“先行组织者”②,使新知与这些背景知识结构中的“锚点”对接,以便使新旧知识形成具有知识生产力的有机网络,促成学习者建构高效的认知结构。

鉴于并非所有学生都具备充分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深度预习,教师面授、当堂互动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很多学习任务仍然有待在大学双语课堂上完成。教师可以运用视觉提示物(例如PPT)等多种辅助材料,精讲学科内容,组织、指导学生们以小组讨论和重点发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第二语言交流。

在帮助学生以第二语言掌握学科内容方面,脚手架技术尤其重要。例如,可以将英文版学科教材的最核心内容制作成中文译本,给有需要的学生参考,这本身也符合双语课的要求,而且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多数学习者更快地逐渐摆脱拐杖,走向独立的第二语言学习和应用。学科教师大多具有六级左右的英语水平,研读、讲授纯英语学科教材有些地方可能难以精准拿捏,可以在英语专业教师的协助下备课,以便更准确吃透英文教材。“这对外语教师更新知识结构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5]。学科教师在备课时自己亦能感受到英文教材的难点所在,对于难度较突出的重要内容,学科教师和英语教师可以合力摘译,供学习能力中等或较薄弱的同学生们参考,使其不至于因为英语理解能力薄弱而丧失学习信心、降低学习效果。此类翻译将以很短的时间差引进国际学术界正在生成的次级经典和准经典,有助于“促进外文文献研究进入翻译与研究、教学同步共进的新时期,能扩大教学研究者的学术和文化视野,向广大学生呈现学术的国际前沿,有效地拓展学生以及教师的国际视野”[6],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力求推动双语教学的高校应该对这方面的教师工作量的认定作出规定,确保双语教师团队有时间、精力完成这些很有价值的备课工作,为众多学生搭建其所需要的脚手架。“教是为了不教”;脚手架的搭建,亦是为了最终的拆除。借助这样的精华版译本,更多的学生能够胜任双语学习的任务,逐渐摆脱拐杖,走向独立。

互动和讨论有助于暴露学生们所理解的学科概念存在哪些偏颇或肤浅之处,因此教师不能满堂灌,而应该设法在必要讲解之后设计多种机会,激发学生们进行有准备的英语讨论。研究者们对包括南京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全球12所研究型大学进行比较,发现“中国大学生的学习参与呈现如下特点:在课堂讨论上较为保守,师生互动明显不足,在学业学习习惯的遵守上表现较好,课堂学习时间投入较多,课外学习时间投入较少,批判性思维和推理的参与明显较弱。”[7]即便南京大学这样中国顶级高校依然存在大学生参与度低的问题,折射出中小学标准化教育等因素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之深,也说明亟需高等教育来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表达、充分参与的能力。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提升质量、创建“双一流”大学无法回避的任务。结合翻转课堂的课前准备,即便只是列出关键词和思路,对于学习者课上的英语表达与课堂参与也有显著帮助。

(三)课后反思应注重过程诊断与问题解决

SIOP的反思阶段特别强调反思教学的有效性,并针对诊断出的问题进行及时应对和完善。正如美国教育哲学家Israel Scheffler指出的那样,“教”意欲引发“学”,但能否有效地促进学习,还依赖于教学者的学术积累、方法的选择、学生的学习愿望以及主动参与度等多重因素[8],研究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情,才能进一步改善教学,不断提升教学的适切性和有效性。习得新知之后,知识结构也需要不断巩固,防止遗忘。因此,教学者要注意全面复习关键词汇以及其他关键内容。关于对学生的作业输出情况及时反馈,一方面可以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对书面作业进行反馈,另一方面可以借助翻转课堂进行复习与反馈材料的及时推送,对学生的综合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跟踪、评价、诊断、回应、提升,将过程性诊断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有研究显示,“双语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诸多因素,其中师资力量是主要的因素。”[9]这一点在教学反思环节也值得重视。为了有效地推廣英汉双语专业课教学,在反思环节亦有必要开展外国语学院与其他学院的合作,打通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壁垒,借助英语学科师资提高其他学科在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的竞争力。笔者认为,可借助“英语+学科”双师制共同开发关于双语教学课后反思及课前预习的翻转课堂学习材料,例如,针对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双语核心内容改编,英语版自学测试材料的联合开发与修订。总之,当前提升我国大学双语教学质量、助力“双一流”大学建设的一条必由之路是英语和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结束语

综上所析,SIOP教学法涵盖着课程目标设定、教材选择与改编、教学方法优化等方面丰富内容,对于我国大学的英汉双语教学之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等一系列问题都有所启示。我们没有必要对SIOP的三十个步骤亦步亦趋,只需择其精华,批判性地借鉴,结合我国大学的教学实际创造性地应用,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国际竞争力。

注释:

①最近发展区是维果斯基提出的概念,指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两种水平——实际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认为教学应该适度走在发展的前面,引导发展。详见徐美娜.“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对教育的影响与启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5):14-16.

②“先行组织者”指在正式材料学习之前,向学生介绍的与其原有的认知结构中适当的知识相联系的概括和包摄性引导材料,它在抽象、概括和包摄水平上应高于正式的学习材料并用学生熟悉的术语呈现。设计此类先于新学习材料呈现的引导性材料,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稳定地纳入和保持正式学习材料中更详细和分化的内容,帮助学习者在已知与未知之间架起一道桥梁,从而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详见邵瑞珍著《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参考文献:

[1]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gov.cn/zheng

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EB/OL].

[2]详见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edu.cn/jyb_xwfb/moe_164/20160

2/t20160205_229511.html[EB/OL].

[3]邹芝.试析大学双语教学的瓶颈及出路[J].教育探索,2009(10):68-69.

[4]汪晓东.“翻转课堂”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8):11-16.

[5]相华利.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的当代转型及对教师的挑战[J].教育与职业,2007(9):171-172.

[6]相华利,侯晶晶.试论近30年中国学术翻译的形态嬗变[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51-155.

[7]吕林海,张红霞.中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学习参与的特征分析[J].教育研究,2015(9):51-63.

[8]Noddings,N..Philosophy of Education.Boulder, Colorado:Westview Press,pp.46-51.

[9]周小文,季静.大学双语教学中教师的转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261-262.

猜你喜欢
创建双语教学双一流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中的实践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