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体育教学效果的策略

2018-09-10 05:12朱江
体育风尚 2018年4期
关键词:课程教师教学

朱江

摘要:本文通过在教师、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学生几个方面简单的阐述了教学当中需要注重的问题,这些也是我们现在教学中需要不断加强的方面,才能更好保证课堂合理有效地发展。

关键词:教师;教学;课程;学生

新课程的实施是一个体育课程与教学新文化的再创造过程,体育教师将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转变成体育课程的决策者和建构者,由体育教学的管理者转变成学生身心发展的指导者和合作者,由裁定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法官转变成学生健康成长的促进者,这些更体现了现代的教学理念。

一、教师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

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要更新体育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落实教学内容,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所以,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学生的组成千差万别,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学会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教学地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的完美達成。用鼓励的眼光看待学生,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才有利于构建一个高效的课堂。

二、转变教学内容的固定模式

(一)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要根据学校的现状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合理地安排"操作性要强"便于学生的掌握和提高"便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技能。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身心需要"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形式要简单易行"能够达到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探索研究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进而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创设一种适应学生发展、学生能自主选择且富有人性的个性化教学。

(二)重视学生主体性,调整教学内容的传授

由于教师存在着“教材、技术教法、教师、场地”为中心的教学旧观念,忘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主要根据,应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整体体育能力、体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水平科学、合理、有效、积极地安排课的内容,加强学生科学思维、锻炼方法的训练、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自学,独立工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锻自导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总结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我们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体育课堂教学应做到以人为本"让学生有更多自主探索,充分发挥主体性的作用,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在讲解示范完技术动作后要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身体练习"但不要过于注重练习的整体队形和授予的具体内容"如果让学生一直在指导下进行机械式的练习"就会使学生感到厌恶"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降低学习效率。

三、教学组织的多样化

(一)集中教学

从古至今我们的主要教学模式就是以班级集中教学为主。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更能够控制学习的节奏,更好的大范围传授知识。在体育课教学中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氛围,锻炼学生的集体意识。

(二)分层与小组的教学

在体育课当中不可缺少分层和小组教学。学生的身体素质都有一定的差异,在体育学习当中必然会在学习项目上存在快慢的问题,通过分层与小组的教学能够更好的发展学生学习能力,使掌握体育技能快的学生能更好的巩固和进一层的提高。

(三)个体差异,单独引导教学

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有个别后进生,也会有身体或生理方面的原因造成,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教师很有必要对其单独引导鼓励,使他们能够更好更快的接受新知识和新技能,这样更能让这些后进生觉得他们并不是孤立无援,造成破罐破摔的现象。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和习惯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是学生的积极自主的创造性思维。课堂教学要注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掌握练习的方法"开发思维"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体育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并使之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教者应充分挖掘学生好动的天性,以良好的教学形式,丰富、生动的教学形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并把这种兴趣培养为自我锻炼的习惯。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创造兴趣点,满足学生的生理需要,使其“易学、乐学、善学”从而系统地掌握体育知识和锻炼方法,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使学生学有所得,受益终身。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好的培养教育学生是迫不及待的问题,我们应该从教学者自身出发,学习更多的新知识,适应新的课程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的安排和调整教学模式和方法,来适应和协调内容与学生学习的关系。教学的组织更应该运用更多的组织形式来促进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掌握技术技能。最后能够保证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增强运动的意识,培养终身锻炼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张细谦.体育课程实施的意义与本质[J].体育学刊,2006.3(2)13:5-7.

[2]郭晓华.高中体育高效课堂策略研究[J].教法研究,2013.

[3]薛晓东.论新课程下的体育高效课堂[J].课改论坛,2013.4:8-9

[4]李寿震.谈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3.9,19(3).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课程教师教学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秋天在哪里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美育教师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