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乡村振兴战略

2018-09-10 21:56彭超李溶涛
中国商论 2018年20期
关键词:智慧农业美丽乡村乡村振兴

彭超 李溶涛

摘 要:大数据作为21世纪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正受到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各国纷纷制定出相应的大数据战略,争夺发展契机。面对我国农村发展问题,本文将大数据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梳理了大数据在乡村振兴道路中的重要作用,列举了大数据在乡村经济产业、组织管理、文化教育、民生服务、生态环境、人才引进等领域的积极作用,研究分析智慧农村、智慧农业、美丽乡村的发展之路,同时分析了大数据在助推乡村振兴道路上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意见。

关键词:大数据 乡村振兴 智慧农业 美丽乡村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7(b)-005-0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发展途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农村问题尤为突出,生产技术落后、环境恶化、人才匮乏、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亟待解决。本文结合大数据时代背景,研究大数据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将大数据与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助推乡村振兴,从而实现农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现代化道路。

1 大数据与乡村振兴

1.1 大数据战略

随着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现已成为社会研究热点,它被称作21世纪国家提升综合实力的关键资源,海量的数据信息蕴藏着巨大的研究价值。大数据具有五个主要特征:数据体量大(Volume)、数据类型多(Variety)、处理速度快(Velocity)、价值大(Value)、精确度高(Veracity),基于5V特征的大数据目前主要应用于海量异构数据的存储与处理、数据挖掘和分析预测等领域。

数据驱动正在对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等各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世界各国纷纷制定出了相应的大数据战略。2015年10月,中共第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首次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大数据也正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和行动纲要,该举措也将为我国“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2 乡村振兴战略

2017年10月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解决好三农问题,全面推进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文件指出:“争取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全面实现” [1]。因此乡村振兴不仅仅是在经济产业上振兴,还要在组织管理、生态环境、文化教育、民生医疗、人才引进上实现振兴,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 大数据技术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和意义

大数据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测算,2017年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达到了234亿元,预计未来每年还将维持40%左右的高速增长,到2020年,预计大数据对我国经济的增长的贡献总量约是1.2%到1.9%[2]。

如今借助大数据可以让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等实现城乡双向流动,这就为缩小城乡差距,为乡村振兴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以大数据为基础,结合“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可以大大增强城乡信息技术连通性,这將有助于改变农村落后的经济社会面貌,为实现智慧农村、智慧农业和美丽乡村带来新的希望[3],本文结合乡村发展需求,分析了大数据在以下领域的应用,如图1所示。

2.1 乡村经济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农业与大数据必然发生各种联系,通过大数据带来的技术突破可以推动农业迈向全面信息化时代,让现代农业搭上大数据的快车,是推动我国从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的重要举措[4]。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属于小农经营方式,主要依靠经验性生产,致使我国农业发展面临集约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与此同时由于农业市场信息闭塞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常常导致“谷贱伤农”等情况。因此实行“大数据+农业”,可将大数据技术将渗透到农业生产、市场预测、产品营销等各环节,为全面实现智慧农业打下了重要基础。

(1)构建农业大数据平台,打造智慧农业。农业大数据平台主要依托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进行数据收集、灾害检测、同时借助控制系统实施精确施肥、供水,从而实现精准农业,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资源利用率。与此同时借助平台数据分析功能,可进行基因分析,总结科学的种植方法,为农业推广和智慧大棚提供科学经验,实现生产、控制、监管、技术推广和服务于一体。

(2)建立市场数据分析平台,进行市场分析、产业调控。由于市场的滞后性和闭塞性,常常导致市场供求不平衡。因此通过市场数据分析平台建设,借助大数据对农业市场行情进行分析,发挥大数据在市场预测方面的作用,人们据此合理进行农业调整和产量调控,促进市场供求平衡,从而优化市场资源配置。

(3)构建客户数据平台,实现精准营销。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拥有了优质产品和巨大产量,还必须要有市场销路,必须达到产销结合。因此通过大数据平台,根据客户数据,分析消费者行为,根据消费者偏好进行精准营销。同时通过互联网电商平台,做好产品宣传,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可以建立稳定的客户关系,不断拓宽销售渠道,打开市场销路。

2.2 乡村组织管理振兴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基础部分,乡村基层组织治理水平对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运用大数据思维进行乡村治理,对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大数据融入乡村治理的实质就是运用大数据技术收集、管理、分析乡村事务的海量数据,及时挖掘可用信息,科学决策,合理处理问题,从而提升乡村基层组织的治理水平[5]。

(1)构建政务数据库,打造阳光政务。目前我国农村政务基本是政府人员做主,村民参与率低。通过运用政务信息平台,可共享政务数据,群众可以监督政府工作,达到政府与群众协同治理,发挥公众在群众事务中的积极作用,维护群众的基本权利,实现乡村治理向多元共治转型。

(2)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事务样本分析,实现科学决策。在以往乡镇政府的决策中经验决策占主导,如果结合大数据技术对历史样本进行数据分析预测,辅助政府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使经验决策转向为科学决策。

(3)构建舆情数据库,分析民意数据,处理群众事件。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借助大数据的预测功能,可收集群众对公众事件的态度,分析群众思想动态,洞悉乡村治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危情苗头,这样就能准确预判事态,提前做好应急预案,提高政府对群众事件的治理能力。

2.3 乡村文化教育振兴

千百年来,乡村文化凝聚着人文之美、乡土之美,但由于保护措施不完善等原因,大部分乡村文化被遗忘在历史角落,历史文化保护之路亟待通过大数据云储存等方式进行留存。此外在乡村文化教育上面临着师资弱、教学条件差等问题,为实现乡村文化教育振兴,大数据、云存储和互联网平台可让乡村文化教育插上云端翅膀,实现互联网环境下“云教学”之路[6],促进城乡教育整体协同发展。

(1)存储乡土文化数据,谱写“数据文化基因图”。文化传承需要一定载体,或是人们口口相传,或是文字记载,如今借助大数据和云存储平台可以对乡村民俗文化、历史文物、手工技艺等进行各种形式的记录,存入云数据库中,通过互联网宣传平台的传播,可让历史文化世代流传。

(2)实施“云教学”模式,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单个学校的教学资源是有限的,若借助大数据、互联网和云存储平台,通过云端教育共享高质量教学,就可以打破地域限制,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信息化立体网格格局。

2.4 乡村民生服务振兴

在我国城乡发展差距显著,农村的民生保障、医疗教育、公共设施与城市相比普遍存在巨大差距,要使农村民生服务、公共设施达到城市水平显然需要巨大的投资,现如今大数据的发展,可通过数据平台实现精准扶贫,同时结合互联网、远程系统可共享公共服务资源。

(1)构建贫困数据库,实现精准扶贫。在农村社会保障、贫困救助方面,由于技术、制度和管理的问题,常常导致政策没有落实到位,骗救助、假脱贫等现象时有发生。通过数据平台收集区域内人口、收入情况以及灾病等信息,借助大数据分析处理,就可以帮助政府科学的制定惠民政策和扶贫政策,并且能动态调整贫困数据,做到精准扶贫。

(2)构建远程医疗信息平台,共享优质医疗资源。面对农村医疗条件差,看病难的问题,借助医疗信息平台,线下收集病人情况,可通过远程医疗信息平台实现异地救治。同时政府结合医疗数据和贫困数据,可实施相应的医疗惠民政策,以此解决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等突出问题。

2.5 乡村生态环境振兴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农村是我国生态资源保护的重点地区,借助大数据,可以在污染防治方面提供帮助,也能在资源配置等领域提供新的手段,为生态环境防治带来了新的方法。

(1)建立生态数据监测平台,实现灾情预警。生态数据检测平台主要用于收集植物生长情况以及生物多样性数据,实时了解区域内生态植被情况。同时与气象局联合,接收气候数据,分析发生火灾、旱灾的可能性,提前做好预警处理。

(2)借助大数据分析河流水质,快速分析污染原因。目前对于河流的水质监控,主要是人工采样分析,如果采用物联网传感器收集数据,结合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就可以快速的找出河流污染源,并能分析污染原因,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快速分析,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3)构建自然资源数据库,促进资源科学配置。以往人们没有计划的开发自然资源,常常导致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如今借助大数据对区域内资源情况进行收集、处理、分析得出资源分布情况,实施因地制宜的资源开发活动,从而实现资源的科学配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6 乡村人才引进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乡村要实现人才振兴,除了政策引进、职业农民培训等途径之外,还可以结合大数据技术,通过线下数据收集,线上数据分析,专家远程指导等模式,解决人才短缺问题。

(1)构建农业专家信息平台,实现远程技术服务。以往农村产业指导,技术服务需要专家、技术人员现场实地诊断,若采用遥感技术和传感器监控、收集田间数据,传入农业专家信息平台,技术人员借助大数据平台分析数据反馈情况,并给出指导意见,解决农民种植技术问题。该方式不仅可以异地服务,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服务范围更广,可以解决农村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

(2)构建人才智库,招揽青年才俊返乡。面对农村人才流失严重的现状,国家也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引导年轻人基层就业,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从长远来看,农村不仅要考虑引进人才,还要关注如何留住人才。若借助大数据的人才智库,可以收集不同人才数据,分析不同人才的就业意向,招揽有意人才,通过大数据人才智库,还可寻找本地区优秀青年返乡,增加人才留下的几率。

3 大数据在乡村振兴应用中所面临的困难

目前乡村各领域全面发展大数据已经具备了基础,部分项目已经着手实施,但在推广应用途中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7~8],主要存在技术上、制度上、经濟上和人才方面的问题,如图2所示。

(1)大数据人才匮乏,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据调查,目前全国大数据人才只有50万左右,未来3~5年内大数据人才的缺口将高达150多万。目前农村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有限,农村大数据的应用急需大量技术人才,而且农民文化程度低,必须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培养人们的数据思维,因此要发展大数据,人才必须先行。

(2)顶层设计不完善,农业大数据资源平台尚未形成规范体系。目前国家对乡村振兴和大数据都有相关的政策文件,但是后续细化的配套政策没有出台,农业大数据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完善顶层设计对其发展十分重要。

(3)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信息化水平低,建设数字农村投资成本大。我国农村面积广大,基础设施落后,地理位置偏僻,很影响大数据的推广应用,要发展农村大数据,需要大量的资金保障,政府的财政压力巨大。

(4)数据标准不统一,不同部门、地区数据共享程度低。在不同的数据检测体系中,数据指标含义和样本不一。同时不同地区、部门对数据的隐藏行为,导致形成数据孤岛,严重影响了数据共享程度,因此目前亟待解决数据标准化、数据大共享等问题。

(5)管理法规不完善,存在数据泄露风险。大数据有其重要的经济价值,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因为大数据平台拥有众多的用户数据、科研数据,如果被他人非法窃取,这将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需要一系列技术手段和法律法规来规定数据共享界限,开放标准,维护数据安全。

4 解决乡村大数据发展难题的有效措施

大数据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要实现大数据在乡村的融合发展,就必须解决发展道路上的障碍,让大数据嵌入乡村能真正发挥积极作用,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供了以下建议措施。

(1)引进技术人才队伍,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要实现农村大数据的融合发展,拥有大数据技术人才是成功的关键。除了培训职业农民外,政府必须重视大数据人才工作,可通过与高校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培育高端数据人才,同时借助互联网开展远程专家服务,制定人才政策,推动技术人才城乡双向流动。

(2)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农村大数据系统工程体系,强化数据思维。目前对于乡村大数据的相关配套措施不够完善,本文建议应该从国家层面统筹规划大数据的开发计划,将乡村大数据发展纳入国家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推动城乡优质资源双向流动,同时借鉴国际相关经验,实施乡村大数据战略,培训管理人员,改变经验模式,强化数据意识,推动大数据普及工作。

(3)推动乡村信息化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乡村大数据的推广应用,必须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加快建成大数据采集、分析、应用平台,普及农民信息化知识,为大数据的推广应用打下基础。

(4)完善数据标准体系,提高数据共享程度。要实现数据共享和发展的经验全国推广,就必须统一数据标准,因此国家应联合各地区、部门统一开展数据标准化工作,签订数据共享协议,打破数据孤岛局面。

(5)完善政策法规,保障数据安全。面对大数据存在的巨大泄露风险,国家必须明确大数据管理人员的责任分工,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严惩数据泄露行为。同时也可以采用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加密存储,提高数据安全。

5 结语

大数据为乡村振兴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为智慧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新动力。通过与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的结合,智慧农业的构建,将加快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政务信息平台、舆情数据库的构建,将使乡村治理走向民主化,决策科学化;与此同时,数据云存储与互联网远程服务系统的搭建,让医疗服务、教育资源城乡共享,不断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借助生态检测系统和自然资源数据库,人们能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监控,同时实现自然资源的科学配置,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然在乡村大数据的推广应用途中,目前还面临着许多突出问题,因此未来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解决制度上、技术上、思想上、人才上的困难,争取又好又快的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b/ g/201805/20180502738498.shtml,2018-05-02.

[2] 韩涵.中国大数据的社会经济研究[R].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2016.

[3] 王夏娴.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中国乡村发展的新机遇[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广东省人民政府.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6大数据与城乡治理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广东省人民政府,2015.

[4] 尹衍雨,白春明,柴多梅,等.大数据与农业 大数据在农业领域的应用[J].蔬菜,2018(3).

[5] 谭九生,任蓉.大数据嵌入乡村治理的路徑创新[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6).

[6] 熊庭波.黔西南州“教育云大数据平台”网络基本建成[N].黔西南日报,2016-11-28.

[7] 栾絮洁.大数据,为乡村振兴加速[N].团结报,2018-03-27.

[8] 蔡茂楷.强化大数据建设 助推乡村振兴[N].农民日报,2018-03-05.

猜你喜欢
智慧农业美丽乡村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北斗卫星对智慧农业的作用与应用探讨
延边地区“互联网+农业”发展研究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实施方案分析
基于安卓的智慧农业APP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