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体育学习情绪障碍及其排除的初探

2018-09-10 00:08黄进洪
体育风尚 2018年5期
关键词:障碍情绪动作

黄进洪

在目前的体育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生学习情绪障碍的现象。长期处于这种情绪状态,势必影响学生学习,乃至产生“厌学”心理。这与我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相违背,是我们必须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只有排除情绪障碍在体育教学中的影响和干扰,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充满信心,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为终身体育意识打好基础。

一、体育学习情绪障碍的含义与成因概论

体育学习情绪障碍,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影响个体正常学习行为和体育活动效能的消极情绪状况。这在体育教学中颇为常见。体育学习的反应有积极的情绪和消极的情绪之分。积极的体育学习情绪愉快、和悦、舒畅等能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效率。而消极的情绪如缺乏体育学习热情与成功喜悦的积极体验,情绪冷淡、过分焦虑、紧张,甚至产生恐惧心理。

要消除学生体育学习的情绪障碍,了解成因是极其重要的。主要受两方面的影响。—是受其日常个人情绪的影响。二是受体育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或自身的身体素质基础等方面的影响。

二、体育学习常见的情绪障碍形式

(一)畏难情绪

畏难就是害怕困难,躲避困难。体育学习过程实质就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过程,即克服外在客观条件的障碍和主体自身障碍的过程。造成学生畏难情绪的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激发不起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产生“体育难学”的退缩情绪。其次,动作的难度和器械的高度、长度、宽度等超过自己心理的承受力,在力不从心的心态中形成了见难生畏的消极情绪。再次是学生缺乏克服困难自信心。

(二)过度紧张

它是指情绪的紧张度超过了体育学习活动的需要,产生的阻碍作用状态。过低的技能水平、技术动作本身所具有的一定危险性或比较复杂时,容易失误或受伤,是形成学生过度紧张的重要原因。同时还与学生的心理负荷承受能力、对技术动作掌握的期望水平过高、过去自己或同学练习失败的体验有关。处于过度紧张状态下的学生,容易引起伤害事故,影响教学效果。

(三)胆怯情绪

体育学习胆怯情绪的主要特征是对某个动作容易产生害怕感情反应和退缩的行为动机,练习动作时总是畏首畏尾,言行紧张。这种异常的体育学习情绪多发生在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身上。导致的原因有:首先是家庭的过分溺爱袒护,使他们意志薄弱,抗挫能力差。其次是身体素质发展缓慢,跟不上学习的要求。再次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欠缺人性化,使其同教师和同学保持很大的心理距离,而学生无法处置困难去学习技术,使胆怯状态成为其主导心境。

(四)恐惧

体育学习恐惧情绪形成的客观因素是由于项目的特殊障碍所造成的。如跨栏运动项目的规律,器材本身的特点(高度、宽度等)、特有的动作姿势、气候环境的变化等。主观因素则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和人为的,并起制约行为的作用。如学习动机、兴趣、身体条件、运动能力、意志品质、发生伤害事故的情境再现等。

(五)对立情绪

学生的对立情绪主要表现在学生和老师在言行上进行对抗,甚至学生拒绝接受老师的教育。之所以造成学生对立情绪,其中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妥当,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而且越是成绩差的学生越容易与老师产生对立情绪。

三、体育学习情绪障碍的排除

学生的情绪障碍是体育学习的阻力,它削弱着体育教学的效果。主要特点是信心降低、兴趣的削弱,但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克服、排除的。因此,我们通过遵循教育原则,优化教学方法,排除学生体育学习情绪的产生和延续,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增强体育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体育学习心理辅导

1.体育学习心理辅导方法

体育学习心理辅导是指教师有计划地针对受导学生开展的心理帮助。在教学实践中开展体育心理辅导时我使用了下列方法:

①否定法——有些情绪障碍源于某件不愉快的事情,如目睹了同学从器械上摔倒受伤的情形。否定法就是将不愉快的事情加以否定。当作它根本没有发生过,籍以获得心理安慰与平衡。

②顺理法——对有自卑情绪障碍的学生可通过寻找符合该学生内心需要的理由来减轻或消除心理压抑,克服自卑心理,从而达到排除情绪障碍的目的。

③反问法——当学生产生抑郁、自卑等情绪障碍时,可指导学生从相反方面去思考问题,达到心理平衡。

④松弛法——当发现学生有过度紧张情绪障碍时,可指导他们将心理放松,保持心境平稳。

⑤激励法——教师可针对学生渴望进步等心理需要,及时发现和表现其优点,以鼓励进步,增强其自信心,克服自卑、恐惧情绪障碍。

2.体育学习心理辅导原则

①理解尊重原則。教师要理解学生、关心和爱护学生,尊重和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切忌以师长姿态“训导”学生,以免产生逆反心理。

②个别疏导原则。心理辅导必须坚持个别疏导原则,切忌大哄大嚷,应多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切不可粗枝大叶。

③及时恰当原则。及时,是指心理辅导要及时,一旦发现情绪障碍,就应即进行疏导;恰当,是指心理疏导的方法要适宜。

④一致性原则。教师对解决学生体育学习情绪障碍的前后态度要一致,以便收到理想的效果。

⑤激励原则。教师应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使他们充满信心,看到希望。实践证明,这条原则是相当有效的。

(二)精讲实练,加强思维训练和素质锻炼

教师讲得精、讲得明、示范正确,学生就练得正确、练得实在,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每次练习予以仔细观察与分析,不断加以指导,并引导学生将身体练习与思维联系起来。在进行球类、体操和武术等项目教学实践中,重复练习是提高动作熟练性、掌握技能的必要环节。

此外,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综合训练,即各种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及自身身体素质的训练,及时肯定成功之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

(三)教师善于自控情绪,创设学习成功机会

在课堂上,教师要以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学生,关心学生,对于出现情绪障碍的学生一视同仁,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充满信心,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说服教育,循循善诱的指令性心理控制,这一切都易引起学生的积极情绪,大大减少学生对立情绪的产生,有利于消除他们的消极情绪及情绪障碍。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运用分层次的教学,给学生创设体育学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逐步树立信心;在练习时注意改变环境的刺激,利用正确诱导的方法改换各种技术练习,并且围绕动作失误的环节进行技术和理论指导,提高抗挫能力。

(四)优化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多样化和科学化

1.降低难度法

器械难度本属外部的困难,但它是体育学习中引起学习情绪障碍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转移器械难度,使学生在减轻心理负担的情况下,循序渐进地掌握动作,是体育教学中消除学生情绪障碍的常用手法。在分层次的教学中,我们应根据教学目标,设置各类不同层次学生的场地器材及练习区,切近有情绪障碍的学生的练习。如踏板拉近些,降低山羊或跳箱的高度、用橡皮筋代替栏架、低杠代替高杠、跳箱代替纵马、倒立架代替双杠等。

2.保护帮助法

这是克服恐惧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特别是对那些缺乏勇敢、顽强意志品质的,认为安全受到威胁而产生胆怯、恐惧的学生,有准备、有重点地做好练习时的保护与帮助,这是实施成功教学的关键。有利于学生消除害怕心理,集中精力克服困难,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和拉近师生的距离。

3.动作分解法

练习动作分解法能够把动作难度“化整为零”,把难度较大的动作分解成几个与该动作关联的难度较低、学生容易掌握的身体练习。通过分解练习又能够发展难度较大动作所需的素质(如身体局部的肌肉力量,动作的力度、角度、速度,以及肌内的发力时机等),有利于学生克服害怕动作失败的恐惧障碍。

4.言语刺激法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用适当的语言对学生的练习给予肯定评价,或提醒学生动作用力的时机、方向和动作的幅度,帮助学生分析动作失败的原因和指出克服的方法,使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完成动作的速度、力量、节奏同步活动,转移和分散学生的情绪障碍。

5.表率暗示法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较常这样组织好学生练习的前后顺序。将技术好、胆量大的学生排在前面,有希望完成动作的排在中间,技术差而胆怯的学生排在后面进行练习,利用胆大的学生影响胆小的学生。这种“带、促、赶”的教学秩序可活跃群体气氛激发练习动力,深刻感染恐惧的学生,相互鼓励。

6.及时强化法

学生一旦产生了强烈的恐惧感,如碰着器械从上摔下来,这时只要条件上许可,就要让学生在保护帮助下完成该动作,以免掉碰时的印象纳入记忆系统,形成消极的情绪记忆,以后一上器械,甚至一想起该练习就紧张,形成对该练习的持久消极后效。

(五)加强学生的体育学习心理训练

通过心理训练来调节情绪状态是排除体育学习情绪障碍众多方法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了防止情绪障碍的出现和发展,除了加强课前心理准备之外,我们还采取如下一些必要的措施:

1.调整呼吸法

在精神过度紧张、恐惧时,往往会感到胸闷、气短,呼吸急促。可以让学生采用有意识的、放慢节奏的深呼吸,尤以腹式呼吸为佳,使心情平静一下,进而缓和过度紧张情绪。

2.自我活动法

利用练习间歇,让学生通过轻轻地活动手脚,轻松地走步,并配以轻松的扩胸和腹部绕环动作,或适当进行徒手模仿练习,以身体轻松的动作来转移和缓解心理上的消极情绪,从而有效地稳定学习情绪。

3.自我暗示法

采用命令自己放松的词语来暗示和提醒自己,或使负性思维中断、代之以积极的内心想象。

4.动作表象法

教学中抓住时机,针对复杂技術、动作难点,让学生微闭上眼睛,稍作沉思,在脑中重现正确的动作形象并体验成功完成动作的用力的肌肉感觉,使意识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提高动作技术的表象练习效果。该方法多用在完整教学,具有调节注意的指向性,改变思维内容,稳定情绪,消除过度紧张的作用。

除了对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心理训练之外,还要求学生能深刻认识情绪障碍的危害性,从而主动积极地去克服自己的消极情绪,努力培养自己的积极情绪。

上述几种帮助学生排除情绪障碍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既有单一采用,也有几个同时采用。对于一个班级的整体来说,多种方式的同时采用比单一采用效果好,因为每种方式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达到消除一定的心理障碍的,而一个班级的学生出现的心理障碍则是多样复杂的。因此,多种方式的同时使用适合于消除多数人的不同心理障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对于个别学生也可有针对性地采用某一种方式来达到消除恐惧心理的目的。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城罗阳第四小学)

猜你喜欢
障碍情绪动作
Unable to read as a teen, now a PhD student儿时读写难,现今已博士
下一个动作
跟踪导练(四)2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选择障碍症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