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锻炼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之我见

2018-09-10 09:58陈广明
体育风尚 2018年4期
关键词:品德体育锻炼习惯

陈广明

摘要:通过体育锻炼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思想品德,是新时期体育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体育教师要针对体育项目的特点和实际的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手段跟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通过体育锻炼来培养学生的纪律性跟集体思维,以及勇敢顽强机智这些优秀品质。

关键词:体育锻炼;品德;习惯

初中学生正处在学习文化知识跟树立正确世界观的关键期。对他们的思想品德进行教育对他们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跟情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跟思想道德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体育活动的各种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和行为习惯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思想道德教育的体现

(一)德育跟体育之间的关系

德国的教育学家在19世纪提出了教育性质的问题,这个理论也为现在的教育性研究提供了范本。体育教学是整个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体育教学的教育性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在体育教学中除了要教会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以及增强学生体能之外,还会对学生情感倾向跟道德品质都造成较大的影响。初中的学生正处在性格形成,世界观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体育教学中一定要正确使用体育德育的特性,这样才可以把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性充分的展现出来。这样才可以保证学生不仅是在接受体育的基本动作学习跟素质训练,更多的表现在学生的爱国主义跟集体主义这样的观念,以及规则的遵守、吃苦耐劳以及拼搏精神。

(二)体育教学中包含的道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无论进行什么类型的活动,我们都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每项运行的展开都充分表现着学生的道德教育。在跳远跟调高的运动中要求学生要拥有勇于攀登的信念跟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长跑运动可以锻炼学生的不怕吃苦的精神品质以及耐力跟坚强。短跑运动可以锻炼学生拼搏争先的精神。在进行这些运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求学生要将自己的全部思维都调动起来,这样才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以及如何可以正确的掌握某一项特定运动的技术要领跟原理。通过不断的锻炼来逐步掌握这样的技能,同时在此过程中也锻炼了身体,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良好性格的养成,为思想品德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体育教学中的思想道德

体育课堂在教学的规范中跟一般的文化课有着很大的不同,体育课堂更加重视规范性。这样特征在教学内容的实施上以及学生队伍组织中,运动技巧的学习跟具体的比赛中都拥有完整的规则跟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有组织跟纪律的教学活动,其中可以对学生的组织纪律性跟集体荣誉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也一定要在新的形势下深刻的认识到体育教学中的规范性跟严格性只有这样才可以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规范跟特征,对学生的思想跟纪律以及文明这样方面的教育,这样才可以使得学生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四)体育教师的自身道德跟品格的展现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示范性作用。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思想素质跟教学风格、言行等等这些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教师在授课的过程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动作的规范标准,语言描述到位。同时也要重视自身的思想道德,这样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体育锻炼中要逐渐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同时也要求对待工作一定要认真负责,用心关注每个同学,这样才可以形成良好的精神面貌成为学习的榜样跟楷模,这也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初中体育课中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的策略

(一)组织一些集体的体育活动

在体育活动中无论什么样的体育活动都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形成压力,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对这些压力的克服锻炼自己的决心。现在的很多初中的体育课中都有评比跟竞赛机制,在和竞争对手的对抗中以及人跟集体的对抗中甚至是集体跟集体的对抗中都要产生竞争,这样便要加强学生对在情感跟思想这些方面上的沟通。这样通过不断的学习让学生养成团结跟体谅的效果。同时还可以多举行一些广播体操或者健美的比赛,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

(二)使用案例进行教学

初中体育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密切关注课堂氛围的变化跟学生自己的行为。同时好要重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热爱,我们可以通过案例进行教学,例如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例举一些中国的选手在比赛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意志力跟技巧战胜对手,赢得比赛的事情。在这些案例中重点强调要想掌握这些技巧一定要坚持练习顽强进取,以及学生的爱国意识,这样增加团队意识。

(三)通过文明体育培养文明习惯

在体育课堂中要强调学生的卫生习惯,在上课之前一定要让学生穿好运动服跟运动鞋,同时一定要保护好运动中使用的器材,更不能在运动场中吐痰。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进行集体训练的重要性,在课前以及快要结束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快速整齐同时拥有良好的集合纪律。在长时间的训练过程中学生便会形成很好的行为习惯。

(四)针对性的教学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胆小自卑或者身体弱小肥胖这些都对学生自己的内心造成障碍,让这些同学对集体活动没有信心跟勇气。体育教师作为教育者在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时的发现学生的这些心理活动,我们可以通过活动的组织让学生参加到适合自己的运动中去。同时对于优秀的表现一定要及时表扬,使用这样的方法构建出自信乐观的心态。例如身体肥胖的同学,他们自身的力量较为强大,这时可以让他们在铅球或者这些需要力量的课程中展现自己,同时让他们多多发挥自己的价值,这样方能建立起他们自己的体育兴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养成尊重别的习惯。

(五)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

初中的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较淡薄,同时自己还是弱势群体。在这个过程中便要学生树立起安全意识,在体育活动中对场地跟器械进行检查,这样排除安全隐患。同时还要教会处理伤口的方法,教会正确的使用方法,用完器具要及时整理。

(六)深挖课程,因材施教

在初中的教学中内容上较多同时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较强,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学的这些特性更容易发挥出来。教师也可以充分使用教学实践跟课程教育的不同环境把思想道德融入教学中去,这样可以依照不同的教学活动跟学生在活动中的具体表,为学生制定出不同的培养方法。例如,对于学校的教材来讲,也一定要符合教学的要求,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普遍性跟统一性,这样更容易对学生进行统一管理。对于体育活动的举办我们可以依照不同的性格跟要求以及性别分别展开,这样才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体育教师一定要深刻理解教材,只有在完成对教材的深刻理解,才能够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我们可以开展各种体育活动比如顶杠子,这样学生可以依照既定的比赛规则进行,同时也可以理解到比赛过程中的公平性。

三、课外体育锻炼中对学生良好品德以及习惯的养成

(一)高效的体育大课间需要良好的行为习惯作支撑

体育大课间具有时间长,内容多,形式活,强度适宜等特点。它不仅能调解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同时让学生学会通过体育锻炼释放压力,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因此体育大课间中组织一些有趣的锻炼十分重要,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品质还可以全面发展。但是这些活动要想顺利进行一定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现在的初中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学生的坐姿等行为习惯非常有问题,这是学生长身体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一定要及时的纠正学生的姿势,为大课间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体育竞赛过程中养成的体育品德

体育竞赛本身就带有集体的特征,这种集体的特征会引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同时社会是一个大集体,集体荣誉感跟责任感是学生在学习体育品德中的重要部分,其中篮球跟接力跑以及足球这些集体运动中都有包含。在体育竞赛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这样学生可以在生活中明白自己所在的位置跟承担自己的责任形成良好的体育品德。

四、小结

在体育锻炼中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正确的行為习惯。在结合初中体育教学实际,希望这些方法对这个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行为习惯跟良好道德的养成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玲.高中体育对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与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J].运动,2017(14):118-119.

[2]马晓俊.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J].职业,2010(15):87-87.

(作者单位:东莞市厚街湖景中学)

猜你喜欢
品德体育锻炼习惯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好学者贤
好习惯
品德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小小“运动员”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