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严格监管背景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应对策略研究

2018-09-10 03:33高立江
中国商论 2018年20期
关键词:风险监管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

高立江

摘 要:最近几年来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越来越高,并且处于长期居高不下的位置,对于当前不良贷款的形式,本文总结了产生不良贷款的各类原因,对于各类不良贷款的处置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理清优势和劣势,并且根据不良贷款的不同情况,以及监管环境提出了商业银行对此预防的建议。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 社会信用环境 风险监管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7(b)-046-02

金融经济问题当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就是对于不良贷款的清收和管理。 商业银行中最重要也是最广泛的业务就是贷款,同样贷款也是银行利润的最大产生之处。亚洲金融风暴以及次贷金融海啸是近年来最大的金融问题,产生金融危机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商银行业不良贷款的过度堆积所导致的,经过了长期努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在近几年来都有所下降。但是这种下降只是国家对于不良贷款的表面处置,并没有从根本解决,对于最近银行业放贷的增长来看,这是导致不良贷款增加的最主要原因。不良贷款的情况已经越来越严重,现有的不良贷款在不断增加,这已经是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阻碍之一,同时形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对银行功能的发挥产生了极大影响,同时对金融体系的安全也产生了威胁,破坏了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我们要总结产生不良贷款的原因,同时提高重视,研究所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对金融危机有所防范,也可保证我国的国有银行安全稳定发展,同样也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1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

近年来商业银行中的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都持续升高,并且有长期发展的势头,特别是近两年来不良贷款的上升速度更加快,并没有下降的趋势,同时和不良贷款率与之相关的经济指标也不达标,在关注贷款方面,商业银行的关注类贷款也是对银行不良贷款另一个重要的隐患之一。不良贷款的情况已经越来越严重,现有的不良贷款在不断增加,这已经是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阻碍之一,同时形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对银行功能的发挥产生了极大影响,同时对金融体系的安全也产生了威胁,破坏了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在经济低迷时期,关注类贷款往往可能会形成不良贷款,同样要引起商业银行的重视。在金融监管政策越来越严格的环境之下,我国的经济速度正在逐渐缓慢,对此商业银行中的盈利能力也再随之下降,对不良贷款的处置规模正在一步步增加。

2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分析

通过综合的研究发现,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所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是多方面的,既有经营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也有体制方面的原因。

首先来看外部原因,特别是政府行政的干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根本性原因就是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的模式,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政府对银行的行政干预,使银行体系政策贷款高达7千亿元,是当时国家银行全部贷款的38%,同时各级政府对于地方性企业的发展也存在着行政干预现象,没有使政企分开发展,也没有为当时的不良贷款问题创造好的条件和环境。对于信用贷款的约束较低,对于未完成的投资项目是无效的,但是政府和银行却主动或被动地对此依旧在追加投资,因为在追加投资的过程中取得的巨大收益,对放弃项目所付出的成本较低,所以企业资本的不足给经营方针带来了巨大变化。对于企业中出现的资本金不足等问题,带来的是经营方针的变化以及财务上的改变,但财务纪律十分松懈,造成了还贷的企业没有能力偿还,对于政府来说,政府的行政权利决定了资金的配置,预算过程中软约束却变成了利率约束,通过对利率的优惠和利息的减少等间接措施,使银行的真实利益,真实贷款利率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了。

从社会信用角度来看,一些企业逃债严重,社会中的信用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因为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全面,我国的信用文化是相对较弱的,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中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没有形成系统的信用评级体系,所以整体的社会信用相对较低。很长时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一直有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等多个方面的责任角色,直到2003年我国才成立了中国银监会,但是此时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还处于初级的监管阶段。同时当时银行和信息企业之间的不对称,使得一些企业通过虚假环境来诈骗获取贷款,通过虚报纳税证明以及隐藏项目中产生的风险和会计报表的做假等,使得贷款在使用的阶段改变了所贷款的用途,也导致一些管理者的贪污,以及启用企业贷款的滥用现象。社会中对信用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社會中的金融风险却集中于间接融资体系,我国的融资体系是由国有银行高度垄断造成的,所以很多信用需求只能通过银行的贷款,或者间接性的贷款来形成。通过银行申请固定资产贷款,来获得高风险投资项所需要的资金并不是来源于企业本身的积累,在社会融资的过程中,对于银行的关注较高,使得其他信用的风险,间接性给了银行业社就是银行信贷的风险,所以国有银行就不可避免的承担了金融风险。

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在产权结构方面还存在着不合理现象,这是造成不良贷款的内部原因。不合理的产权制度也是造成国有商业银行效率低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产权关系不明晰,间接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不良贷款的问题。不明确的产权关系会对国内一些大型的商业银行利率进行不同程度的干涉,同时即有可能会使银行内部管理能力减弱,最终导致信用贷款管理约束能力降低,同时不良贷款也在不断的产生。

在银行内管理员工的水平应该提高,很长时间以来国有银行还是一直沿用了国家机关的相同管理制度,对于人员从底越权的现象一直没有减少,对于账款的决策性失误,不规范的贷款程序操作等都是管理体制的缺陷。有的贷款过程中因为风险防范的疏忽进行了盲目的贷款,使得整个过程当中出现了许多违规操作的情况,根据信贷监控的能力来看,发现了贷款企业经营情况的漏洞,所以要对评估决策关严格把守,同时内部控制机制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同样在银行的内部要重视起道德和责任,腐败的风险依然存在于银行内部,信贷员很有可能借工作之便凭借贷款获取高额收入,对借款的企业进行隐瞒,使得银行做出了错误的决定。还有一方面是信贷员没有严格按照工作流程操作,没有尽到相应的责任,在不核实真实情况的环境下就将借款企业的虚假材料上报。因为信贷员的疏忽也会使贷款审查部门作出错误的决定,将企业贷款发放至不符合条件的部门。

3 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对策分析

解决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象,首先要对银行内部的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改革,银行那应该建立合理、科学的审批流程,对于信贷制度制定权加强,风险的防范能力以及贷款发放执行权和风险贷款处置权都应该加强,使得风险调查系统对风险审查系统的制约。同时对银行信贷风险采取预警的制度,考虑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之间的相关基础之上建立预警指标,对于企业的偿还能力:盈利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以及成长发展能力等方面来制定相应的分析判断,使得这些数据对于借款人的行业水平管理状况以及道德风险等方面进行分析补充,对信贷风险预警的识别能力有所提高,并且根据不同的指标运用不同的方法预警,使得企业的信用贷款风险值,有一个具体的量化作为参考依据。

在管理贷款方面,从安全阶段以及借新款还旧款阶段来使不良贷款改变为正常的贷款,或者使未偿还的贷款完全收回。在没有清除的阶段,以及没有能力偿还的阶段时,银行便失去了主动权无法处理不良贷款,所以补偿贷款的成本是上升趋势,使得资产保全难以保证效果损失了银行的利率,所以银行必须重视安全阶段过渡阶段和借新款还旧款的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对于社会各界来说应该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政府要促进社会信用的建设,以此来减少逃避银行贷款现象的产生,从法律上来说,树立道德风险行为的监督,并且制定相应的惩罚机制,出现企业逃债行为可以制定取消再融资的资格,并且根据法律法规对其实行处罚,并且社会优惠政策一并取消对负责任的企业管理者要加大处罚措施,并且追究其行政法律责任。对于银行内部要有完善的组织结构,加强管理的责任纪律管理,对部门的监察给予严格的监督,促使审贷人员对不良贷款的意识提高。在金融债权方面要和金融业合作在银行监管部门的管理之下,建立起规范的行业标准和自裁规范,共同维护金融债权,对于一些信用能力高的企业要大力宣传,并且重点支持也可加追击新型的优惠服务,对待恶意逃债的企业和管理人应该通报行业机构,使所有的机构对其列入行业黑名单,并且停止提贷款和现金的支取,如果遇到情况严重者也可到当地电视台进行公开曝光。对于信贷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会计、审计、律师事务所整一些机构要在社会中起到监督作用,使得律师和审计事务所依法对于金融机构所乘上的报告进行严格的审计,确保其真实性,在对其财务状况以及风险程度的预估上做出明确的判断。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的改革和上市,代表着大规模不良贷款已渐行渐远,但是资本充足率确是银行需要寻找新的改变方法,可以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理念,有计划地对不良贷款进行解决。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实施不良贷款的证件化证券化,将不良贷款出售的方式转移到资产负债外,使得风险加权减少,从而提高资本充足率,在规定时间内缴纳一定保费也可变信用违约处理不良资产,本质上是银行对其产生违约的资产购买保险来以此抵消不良资产的拖欠,这样可以把流动性较弱的信贷资产变成流通性市场资产。

不良贷款是商业银行中需要面对的长期问题,在将来也会出現在商业银行的发展之中,所以商业银行必须要认真对待贷款的真实性,以及如何抑制新增的不良贷款在调查中,从资产清收和审查过程等环节中,实现全面对不良贷款的预防。

4 结语

我国的商业银行要改变经济管理策略,从自身出发对不良贷款上升的现象抑制,对于银行内部要有完善的组织结构,加强管理的责任纪律管理,对部门的监察给予严格的监督,促使审贷人员对不良贷款的意识提高,同时要全方面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对于银行不良贷款的解决,政府要实行改革创新,增强对企业的竞争力和活力,加大来保证贷款的偿还,同时对银行的干预减少,使银行获得全面的经营自主权。在经济与金融改革发展的同时,自主经营对商业银行会涌现不同的贷款方式,信贷政策规范化的内容将使政府和市场产生环境的变化,在风险控制和信贷管理方面从新对信贷有新的制约,使得信贷政策逐渐完善,也为银行不良贷款的解决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马喜立.严监管背景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应对策略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8(1).

[2] 马喜立.严监管背景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应对策略研究[J].北方金融,2017(9).

猜你喜欢
风险监管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
浅谈互联网金融监管
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文化构建
P2P网贷风险及其监管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盈利状况分析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盈利状况分析
国有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对策分析
国有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对策分析
金融发展的“中国模式”探析
用活“三字经”密织不良贷款防控网
我国私募基金发展的法律困境及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