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会计与税务法规政策调整的关系

2018-09-10 13:42沈娟
中国商论 2018年20期
关键词:企业会计

沈娟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税务法规不断调整,新的政策不断影响着企业会计的执行。通过分析企业会计与税务法规政策调整的关系,能够帮助企业会计事务不断依据法律法规进行自身的变革。

关键词:企业会计 税务法规 政策调适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7(b)-114-02

会计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改善企业管理提供了较大的帮助。但是,随着我国税务法规不断调整,新的政策不断影响着企业会计的执行。众所周知,税务和会计分别属于经济学学科门类下的不同专业方向,因此其基本概念、基础原则、理论基础与作用范围并不相同。但是,随着企业缴纳各项税款,两者产生了交叉。

在税收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不断对增值税进行调整,以减小企业的负担。近日来,国务院决定深化增值税改革,进一步减轻市场主体的税收负担,决定从2018年5月起将制造业的增值税税率降为16%(新华网:“5月1日起三项措施深化增值税改革为企业减负”,http://www.xinhuanet.com/fortune/2018-03/29/ c_1122606279.htm)。美国在上一年度的政府税收达到6万亿美元,而企业缴纳的所得税仅占5%左右。相比之下,我国目前的税收规模小于美国,约为2.5万亿美元。减税,尤其是降低增值税,将对我国的中小企业带来较大的收益。从长远来看,将对企业经营产生深刻影响。那么,如何将企业会计与税务政策的调整相适应、如何通过良好的会计管理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将更加深刻地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

1 企业会计准则与税务规定的差异

在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中,会计准则是会计工作首要的依据。该准则是相当标准的技术性规范,不仅严格控制着企业的会计实务,同时还对企业的各项资源进行有效管理。通过会计准则,能够管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与及时性。

相比之下,我国指定的税务法律法规则是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和,所涉及到的主体普遍是纳税人与税务机关,纳税人包括各种规模的企业。通过以法律法规对企业的税务行为进行规范,有助于保障国家利益与纳税人的利益。然而企业会计准则与税务规定的差异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目的不同;企业会计活动是为了规范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会计活动的范围仅为企业内部,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相比之下,税务活动则是为了保障国家获得相应的财政税款来保障基本公共事务的运行,因此其目的是通过管理税收来满足更多的社会公民的需求。

(2)手段不同;企业会计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分支,因此会计实务中所使用到的管理工具绝大部分来自于财务管理。相比之下,税收政策与法律法规则是由政府机构颁布的,因而管理手段侧重于行政管理。

(3)适用规则不同;企业会计适用会计准则,以此为会计实务的根本依据。税务活动则适用《税法》等法律法规,以此为管理活动的依据。

2 我国税务法规企业与会计实务关系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税法》明确了企业会计的实务。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加速,中小企业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政府于2007年颁布了《税法》,要求各企业按照该法律的规定缴纳税费。在《税法》的基础上,会计规范与税收法规不断适应,企业会计管理实务按照税法的要求不断改进。

第二阶段:税务政策调整,增加了企业会计的自主权。2017年4月,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减税,以激活实体经济的动力。主要措施包括几个方面:首先,推进营改增,将增值税的税率由四级减少为三级,对于部分行业甚至直接降低增值税。其次,对于能够享受企业所得税的企业,范围则不断扩大,小微企业的年纳税所得额限额提高至50万人民币。部分小微企业的税基减半并享受20%的税收优惠。再次,对于高科技企业采用较大的税收优惠幅度,即四分之三的研发费用可以享受税收优惠。对于部分地区的种子企业、创投企业,可以对其所得额进行减免,甚至部分个体创业者也能够享受该优惠。最后,延长现有优惠政策的实施时间。在此背景下,企业的会计实务不断创新,拥有了更大的自主决定权。

第三阶段:通过调整税负政策,企业税务负担不断减轻。在税收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不断对增值税进行调整,以减小企业的负担。近日来,国务院决定深化增值税改革,进一步减轻市场主体的税收负担,决定从2018年5月起将制造业的增值税税率降为16%。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通过改革完善增值税制度,目前企业在所得税、增值税、契税等各个方面获得了真正的实惠。

3 促进企业会计适应税务法规调整的对策建议

为了规范企业的会计活动,提高会计的管理规范程度,以最终适应税务法律法规的调整,本文认为企业会计活动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3.1 强化会计从业人员的税务意识

在《企業会计准则》中,实施合理有效的避税被认为是重要的管理手段之一。这是由于企业能够通过借助对税务政策的解读来制定应对的策略,并对不利于企业发展的税务法律法规进行规避。在会计实务中,需要强化会计从业人员的税务意识,并且提升其对税务法规的熟悉程度,以灵活地进行会计实务的操作。

在会计活动中,需要对税务规定相当熟稔才能有效制定应对策略。本文认为,在会计内部控制过程中,应当强化会计从业人员的税务意识,提升从业者对税务活动的重视程度,进而提升其对税务法规的熟悉程度,以灵活地进行会计操作。

3.2 在现行的“税会模式”下,借助会计活动避免分离模式的劣势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税务制度与会计制度不断交互融合。目前,税务制度与会计制度间的关系可以分为“统一”模式与“分离”模式。前者意味着税务制度与会计制度保持连续与一致,而后者意味着两者互不相干。前者能够保障会计信息与税务信息的无缝对接,两系统互相联通,能够避免绝大多数诈骗活动。后者则侧重于不同的系统相互独立,则更加有利于中小企业规避税务负担,因此有助于刺激经济的发展。

我国在建国后建立起基本的分离式税会模式,这与美国等国家具有相似性。但是从实际运行效果来看,分离式模式存在的问题并不利于我国企业的长远发展。具体而言,分离模式要求企业与税务机关遵循谨慎原则,但是对谨慎原则的过度使用与滥用会增加企业会计办理税务事务的成本。此外,在分离模式下,纳税的申报过程较为复杂,这同样导致企业惧怕与税务机关打交道。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逐步调整分离式税会模式,将税务制度与会计制度逐步统一,做到会计信息与税务信息的无缝对接。借助于两系统互相联通,大大降低企业的税务办理难度,进而提高税务的处理效率。

3.3 充分借助网上报税系统,借助互联网提升会计活动的效率

本文发现,有部分企业已经依托大数据重新变革了会计活动的基本流程,例如将部分会计业务和会计监督转移至网络平台。但是相比之下,绝大多数企业并未充分借助网上报税系统,借助互联网提升会计活动的效率。本文认为,目前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已经为会计活动的实施搭建了有效的平台,但是企业并未使用该平台,导致处理效率低下。会计从业人员的技能无法得到提升,更加无法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经建设了国税与地税系统的在线网站,将纳税服务上线,方便企业与个人办理税务。例如,上海市国家税务局在纳税服务版块提供了企业网上办税的窗口,有助于企业在线提交各类税务材料。例如,目前国税局网站上提供的服务包括行政许可、税务登记、税务认定、发票与证明办理、申报纳税和优惠办理等。通过查阅相关的操作手册,企业会计人员能够按照规定一步一步操作,通过网络平台办理税务业务。借助于网上申报与缴费、防伪税控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网认证和出口退税在线申报,企业会计人员应当更加便捷地完成相关会计活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小霞.经营类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刍探[J].财经界(学术版),2011(12).

[2] 黄静.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最新研究进展[J].商业会计, 2011(35).

[3] 陆美辰.基于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税会差异及协调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6.

[4] 申山宏,徐志敏.基于筹划视角的小企业涉税处理问题探析[J].商业经济,2017(7).

猜你喜欢
企业会计
基于ERP下的国网企业会计基础工作途径
企业会计适应网络经济背景的途径与方法
新形势下企业会计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基本对策分析
大数据时代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及防范措施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问题及解决途径
浅谈企业会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数据时代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及策略
浅谈企业与企业会计之间的关系
试论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中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