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理论在高校饮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2018-09-10 01:43杨民
中国食品 2018年19期
关键词:管理心理学服务水平

杨民

摘要:高校饮食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师生的身体健康,所以食堂管理工作的意义非常重大,将管理心理学理论应用到高校饮食管理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突破性,两者结合可以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弥补管理工作中的不足,提高服务水平。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管理心理学理论在高校饮食管理中的服务水平和人员管理等各方面的运用。

关键词:管理心理学;高校饮食管理;服务水平

近几年来,各高校的学生人数在不断增加,这让学校的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而高校饮食管理工作也因此面临着巨大压力,甚至接二连三地出现了一些不同程度的问题,这也使各管理者意识到仅仅依靠传统的管理方式是行不通的,因此,将管理心理学理论运用到到高校饮食管理工作的情况逐渐出现。

一、管理心理学理论概述

管理心理学在西方又称为工业与组织心理学,是研究组织管理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心理机制的一门学科[1]。管理心理学理论主要包括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行为、领导行为四个方面。在管理工作中最主要的就是抓住人心,而抓住人心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管理心理学了解人心。

二、管理心理学理论在高校饮食管理工作的运用

激励理论。一般情况下,各高校食堂的经营权是属于学校的,食堂员工每月拿着固定工资,没有什么上升空间,这就会直接导致食堂员工失去工作兴致,并且会间接造成食堂服务水平低下的情况。这时就应该采用激励机制,提高食堂员工的工作效率,调动员工的工作兴致,并且适时给员工施加适当的压力也有助于高校饮食管理工作的提升。

公平理论。公平理论主要反映的是员工的付出与回报相平衡的的情况,当员工做出成绩后,他不只是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还会关注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如果通过比较,员工觉得自己所得的报酬是合理的,那么他的工作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只有认识到公平对食堂工作人员的重要性,才能进一步完善高校饮食管理工作。

人性化管理。在学校直接经营食堂的情况下,学校既是管理层又是经营者,将人性化管理运用到其中,尊重员工,可以使上下属之间的关系更加亲近。由于食堂管理中的食品安全是一個比较重要的问题,对员工进行人性化管理也就会避免员工心存恶意,破坏食品安全的情况。人性化管理还可以融洽员工之间的关系,营造轻松和谐的工作氛围。

三、管理心理学在提高食堂服务水平中的运用

需求心理。在当今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对饮食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高校学生也不例外,他们会更加注重营养均衡,那么饮食管理者就要更加注重菜品的营养搭配以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样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加强学生的健康意识也是高校饮食管理工作的关键,可以每周都将新菜品中的营养成份列出来,帮助学生了解食物营养知识。

期望理论。高校饮食管理工作者可以进行问卷调查,真实了解学生对食堂的期望,并以此为目标去完善食堂管理体制,尽可能满足学生的期望。期望理论的应用可以增加食堂的竞争力,提高服务水平。

审美心理。各高校的食堂不仅是一个就餐的场所,还是一个学生交流的场所,轻松舒适的就餐坏境会让学生更加愉快。加强环境卫生,注重餐具卫生,以及服务员衣着整齐、笑容可掬、举止文明等,都可以抓住就餐人员的审美心理。营造一个文明的就餐环境也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因为它可以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2]

反馈心理。各高校可以在食堂内放置一个反馈本子,若食堂工作人员有不良行为或者食堂饭菜不达标等,学生可以自行记录在反馈本上,高校饮食管理者每周收集同学的反馈并及时给出处理意见,这既能对食堂工作人员起到监督作用,又能根据学生的相关反馈意见完善、改进饮食管理工作,同时也体现出了一种良好的服务态度。

四、结语

高校饮食工作的管理说到底就是对内部工作人员的管理和对外服务水平的管理,虽然管理心理学理论不可能解决饮食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却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加强食堂的竞争力。高校饮食管理工作是一件长远的事,需要根据社会进步,尝试各种新型的管理方法,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为学校的教育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叶翠云.浅谈高校食堂的管理与发展[J].品牌.2015(06):102.

[2]苏超.管理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研究[J].学周刊.2016 (05):29-30.

猜你喜欢
管理心理学服务水平
“三方四圈”工作法: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卫生管理类专业管理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开展与教学设计探讨
管理心理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有效运用科技智能化 提升物业安全防范水平
有效运用科技管理提升物业服务水平的途径探讨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浅谈管理心理学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初探
不同排班模式的比较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