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某猪场主要疫病血清学调查分析及防控建议

2018-09-10 07:39吕嘉敏路鹏云徐
中国猪业 2018年8期
关键词:耳病周龄公猪

吕嘉敏 李 结 路鹏云徐 杰

(广东广垦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612)

广东养猪业一直走在全国的前沿,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标准化、规模化程度较高的区域优势,对整个畜牧业发挥了重要的带头作用。随着养猪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猪场疾病种类日益增多,混合感染情况日益加重,给猪场疫病的防控工作带来了困难,也严重影响和制约养猪业的健康发展[1]。规模化养猪生产过程中,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口蹄疫等依然是危害当前养猪业的5种重要疾病[2]。免疫预防依然是猪场疫病防控的重要手段,免疫效果受诸多因素影响,血清学抗体检测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血清学抗体检测可以实时监测群体免疫状况,了解猪群免疫水平,及时发现问题及潜在风险,从而能够更好地指导猪场的疫病防控及净化工作。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2018年4月,对广东某存栏母猪1 500头左右的商品猪场进行采样。根据猪场猪群类别及生长阶段,种猪按照公猪、经产母猪、后备母猪,生长猪按照3、5、7、10、16不同周龄采集血清。统一前腔静脉采血,采血过程中做好标记,血液采集完毕后置于30~37℃孵育0.5小时,待血液凝固、血清析出后带回实验室分离血清。将分离出的血清分别放入对应编号的灭菌EP管中,冷冻保存备用。

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猪瘟病毒(CSFV)抗体检测试剂盒、蓝耳病病毒(PRRSV)抗体检测试剂盒、猪伪狂犬病毒gB(PRV gB)抗体检测试剂盒、猪伪狂犬病毒gE(PRV gE)抗体检测试剂盒由北京爱德士元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口蹄疫O型(FMD-O)抗体检测试剂盒由荷兰赛迪(cedi-diagnostics)公司生产,口蹄疫 A 型(FMD-A)抗体检测试剂盒由荷兰赛迪(cedi-diagnostics)公司生产。酶标仪采用ELX-800酶标仪。

1.3 检测方法

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抗体检测与结果判定。结果判定:CSFV抗体检测阻断率≥40.0%为阳性,阻断率≤30.0%为阴性,两者之间为可疑;PRRSV抗体检测S/P值≥0.4为阳性,S/P值<0.4为阴性;PRVgB、gE抗体检测S/N≥0.7为阴性,S/N<0.6为阳性,两者之间为可疑。O型口蹄疫(FMD-O)、A型口蹄疫(FMD-A)抗体检测阻断率≥50%为阳性,阻断率<50%为阴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猪瘟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由表1可知,该场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理想,公猪、母猪及各阶段生长猪群猪瘟抗体阳性率均为100%,且离散度均小于40%,维持在较低水平,但该场后备母猪猪瘟抗体阳性率只有80%。建议引种前加强对猪瘟抗体的检测,引入猪瘟免疫合格的后备猪,或引种后加强后备猪猪瘟疫苗的免疫。

2.2 蓝耳病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该场采用蓝耳病弱毒活疫苗进行免疫。公猪和后备母猪抗体阳性率均为100%,经产母猪抗体阳性率为84.78%,这可能与免疫过程中漏免和免疫失败有关。生长猪在3周龄进行疫苗免疫。从表2可知,从3周龄到16周龄生长猪蓝耳病抗体水平逐步升高。各类别猪群蓝耳病抗体均保持较高的离散度。其中3周龄生长猪群抗体离散度高达139.39%。推测在本场暴发蓝耳病的可能性较大。

2.3 圆环病毒病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各类别猪群圆环病毒病抗体阳性率均为100%,且维持较低离散度。提示该场圆环病毒病免疫效果较理想。

表1 各阶段猪群猪瘟血清学检测结果

表2 各阶段猪群蓝耳病血清学检测结果

2.4 口蹄疫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该场O型口蹄疫免疫效果理想,各类别猪群抗体阳性率均为100%,且维持较低离散度。表5显示,生长猪群免疫A型口蹄疫疫苗后均能产生100%免疫保护,且维持较低离散度。但公猪、经产母猪、后备母猪免疫效果不理想,应加强对公猪、经产母猪和后备母猪A型口蹄疫的监测,加强免疫,防止漏免、免疫失败。

表3 各阶段猪群圆环病毒病血清学检测结果

表4 各阶段猪群O型口蹄疫血清学检测结果

表5 各阶段猪群A型口蹄疫血清学检测结果

2.5 伪狂犬病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由表6检测结果可知,该场伪狂犬病感染压力较大。经产母猪伪狂犬野毒感染率高达76.74%,生长猪伪狂犬野毒抗体水平随周龄逐步升高,10周龄时高达100%,且16周龄维持在100%,但19周龄降至0。由于经产母猪感染压力较大,推测16周龄野毒抗体水平高可能和母源抗体有关。19周龄的阴性样本检测gB抗体阳性率为0,说明疫苗免疫不理想,免疫保护力未能持续到19周龄,导致21周龄野毒感染率升至100%。该场公猪野毒感染率为25%,由于伪狂犬病毒可以通过精液传播,带毒公猪也是一个重要的感染源。该场所引进的后备猪阳性率较低,仅5.56%,19周龄阳性率为0,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说明现有条件可以切断垂直传播,产生阴性后代,具备净化伪狂犬病的基础。

表6 各阶段猪群伪狂犬病gE抗体血清学检测结果

3 防控建议

3.1 口蹄疫防控建议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的动物疫病[3]。口蹄疫病毒的血清型多,持续感染无症状带毒严重,准确诊断血清型和精准监测隐性带毒是防控该病的首要环节。规模化猪场首先应加强猪场生物安全,尤其在秋冬季节,应加强猪舍消毒。应重视种猪的免疫接种,确保接种到位,避免出现漏免。确保初生仔猪吃足初乳,获得足够的母源抗体,使得仔猪在8~12周之前获得很好的抵抗力。由于初生仔猪免疫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很难对口蹄疫疫苗产生抗体,最好的保护途径是母源抗体。规模化猪场应根据出栏时间调整免疫程序,若出栏时间延长,应及时做好补免。

3.2 猪瘟及圆环病毒病防控建议

猪瘟为OIE规定的烈性传染病,可引起免疫抑制,引起高度传染性败血症,以全身性出血为主,死亡率高达95%。猪瘟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猪是唯一的自然宿主,也是重要的感染源。建议引种前加强对猪瘟抗体的检测,引入猪瘟免疫合格的后备猪,或引种后加强后备猪猪瘟疫苗的免疫。

各阶段猪群圆环病毒病免疫效果理想,免疫保护率均为100%,且抗体离散度维持在较低水平。

3.3 蓝耳病防控建议

猪蓝耳病是养猪业极具毁灭性的病毒病,以怀孕母猪出现流产和各阶段生长猪群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蓝耳病病毒为RNA病毒,有较高的变异频率,极易出现重组。国际上控制蓝耳病主要采取清群和补充、直接病原暴露、疫苗免疫、提前隔离断奶、部分清群、闭群等措施。结合该场抗体检测结果,蓝耳病抗体离散度高,蓝耳病病毒活跃,应执行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建议按照年龄梯度一次性补充4到6个月生产使用的蓝耳病阴性后备猪。定期对生长猪群进行抗原和抗体监测,等断奶仔猪转为阴性时,转走保育猪和育肥猪,将保育舍和育肥舍清空消毒。建议将蓝耳病疫苗接种日期提前至14日龄,接种前后使用替米考星和多维等进行保健。

3.4 伪狂犬病防控建议

鉴于该场情况,可以通过疫苗及管理措施控制种猪群排毒,使阳性母猪生产阴性仔猪,通过在窗口期检测gE抗体,对阴性仔猪的后期隔离饲养与防护,达到净化伪狂犬病的目的。由于本场伪狂犬病母源抗体持续时间较长,在0日龄进行活苗滴鼻免疫后,将灭活苗首免时间由42日龄推迟至70日龄。由于生长猪19周龄母源抗体基本消失,且gB抗体阳性率为0,建议将二免时间由77日龄推迟至14周龄。公猪伪狂犬野毒感染率为25%,由于伪狂犬病毒可以通过精液传播,建议逐头对公猪进行伪狂犬野毒检测,淘汰阳性公猪并及时补充阴性后备公猪。加强对试情公猪的免疫监测,利用gE抗体阴性的试情公猪作为“哨兵猪”监测疫病情况。每半个月检测一次场内试情公猪(“哨兵猪”)。加强猪舍的喷雾消毒及饮水消毒。加强猪舍灭蝇、鼠工作,减少横向传播。加快怀孕舍喂料速度,多人同时喂料,避免猪只长时间应激唾液排毒。加强场内及场外生物安全措施。

猜你喜欢
耳病周龄公猪
猪场猪蓝耳病感染状态的国内外评估
替米考星对初产母猪蓝耳病的治疗研究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研究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二)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