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老人传

2018-09-10 06:39周容
月读 2018年9期
关键词:相国芋头香甜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a。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b。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c,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

之d,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e。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者堂有炼珍f,朝分尚食g,张筵列鼎h,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i,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j,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k,是芋视乃学也。是犹可言也。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有刺史、守令,或绾黄纡紫l,或揽辔褰帷m,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n,辄屈膝叩首迎款o,惟恐或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豈独一箸间哉!”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赞曰:老人能于倾盖不意p,作缘相国,奇已!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芋视之者。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或传闻之过实耶?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之者,

往往而然。

(《春酒堂文存》卷二,《四明丛书》本)

注释:

a 慈水祝渡:地名,浙江慈溪祝家渡。

b 童子试:又称“童试”。明清科举考试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部分。童试又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者称秀才。

c 用甲第为相国:因考取一甲进士而官至宰相。

d 丞、尉:县丞、县尉,均为辅佐县令的官员。

e 钧礼:平等的礼节。钧,通“均”。

f 炼珍:精美的食物。

g 朝分尚食:在朝廷上分得皇帝赏赐的食物。

h 张筵列鼎:列鼎而食的奢华宴会。

i 井臼:汲取井水,以石臼舂米。

j 媵:本指陪嫁女子,后亦泛指妾。

k 污贿不饬:贪污受贿,行为不检。

l 绾黄纡紫:系着金印、紫绶,比喻身为高官,地位显贵。

m 揽辔褰(qiān)帷:本指官员匡世济民、体察民情之意。此处与下文衔接,形成反讽。

n 衅孽外乘:外部祸患乘机发生。

o 迎款:迎降归顺。

p 倾盖不意:意外地发生交往。倾盖,指途中相遇,停车交谈,双方车盖往一起倾斜。形容一见如故或偶然接触。

大意:

芋老人是慈水祝家渡人。儿子外出当佣工,自己和老妻住在渡口边。一天,有个书生在他家屋檐下避雨,衣服单薄而且被雨打湿,身形瘦弱憔悴。芋老人请他进屋坐下,知道书生刚从郡城参加完童生考试回来。芋老人略通诗书,和书生聊了很久,又叫老妻煮芋头给书生吃。书生吃光了一碗,芋老人又为他盛了一碗,书生吃得很饱,笑着说:“今后一定不会忘记您老人家的芋头。”雨停了,书生告别离开。

十多年后,书生由进士而官至宰相。他偶然吩咐厨师煮芋头吃,吃了一口便放下手中的筷子感叹说:“从前祝家渡老人家的芋头多么香甜啊!”于是派人寻找芋老人夫妇,并用车马载他们前来。县丞、县尉听说,都以为老人和宰相有交情,纷纷和芋老人夫妇见面,对他们以礼相待。芋老人的儿子也不用再当佣工了。

芋老人夫妇到京城后,宰相慰劳他们说:“我一直忘不了您老人家的芋头,今天还想麻烦您妻子为我煮一次芋头呢。”不久,芋老人的妻子将煮好的芋头端给宰相吃,宰相又把手中的筷子放下,说:“为什么从前的芋头那么香甜呢!”芋老人上前说:“芋头都是一样的,从前的芋头香甜,并不是烹调方法有什么差异,而是时势、地位改变了人的口味。相国您那时从郡城出发走了几十里路,又为大雨所困,不会挑剔食物的。如今您堂中食物精美,朝廷赏赐御膳,大张筵席,列鼎而食,怎么会觉得芋头甘甜呢?老朽很高兴相国您的改变仅仅止于芋头而已。老朽年纪大了,听到的事情实在很多:我们村南有对贫苦夫妻,妻子每天纺纱织布,汲水舂米,勤苦劳作,帮助丈夫读书,丈夫幸运地取得了功名,却宠爱姬妾,抛弃妻子,以致妻子郁郁而终。这是把他的妻子看作芋头一般。城东有甲、乙两名同学,共享一方砚台,一盏灯火,住处只有一扇窗户,一张床铺,早晨起来,衣服、鞋子都不分彼此。乙科举先考中,踏入仕途,听说甲落魄潦倒,却笑而不顾,交情就此断绝,这是把朋友看作芋头一般。又听说某某家的孩子,读书时发愿将来如果得志发达,要像某古人一样廉洁干练,像某古人一样忠诚孝顺。等到他真做了官,却因为贪污受贿、行为不检被罢官。这是把所学看作芋头一般。这些还勉强可说。老朽邻居有家私塾,听老师向学生讲述前代史事,有将军、宰相、六卿、府尹、刺史、太守、县令,他们地位显赫,有体察民情的架势。然而,一旦朝中发生事变,外部发生祸患,他们就下跪叩头,争先恐后地迎降归顺,竟然把祖宗祠庙、社稷江山、立身名誉、君主恩宠,统统等同于芋头了。然而世上沉醉今日而忘掉昔日的人,哪里仅仅在一双筷子之间呢?”老人话没说完,宰相赶紧向他道谢说:“老人家您真是明白道理之人啊。”于是优厚地赏赐了芋老人,派人送他回去。芋老人的名声由此大为彰显。

评论说:老人能够无意中与宰相结缘,真是奇特!不知道宰相如何?能不愧对老人家的话吗?不过,从他不忘怀那顿芋头来看,应该好过那些被老人看成像芋头一样的人吧!奇怪的是芋老人虽然读过些书,但又怎么会如此擅长说话呢?难道他真是洞察到其中道理的人吗?还是对他的传闻超过实情了呢?唉!天下有达官贵人、读书人讲不出来,而乡下老人、普通百姓却能讲出来的道理,往往就是这样。

【点评】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周容,他经历了明清易代,一生虽未出仕,却对政治十分关心,也有很多独特的思考。文章从一位老人、一碗芋头讲起,娓娓道来,引类譬喻,以小见大,令人深思。老百姓常说“饿极糠甜,饱极肉厌”。一碗再普通不过的芋头,让宰相心心念念十余年,但这种香甜的滋味,十年前的书生可以品味到,十年后成为宰相的他却再也品味不到了。是芋头的味道变了吗?芋老人告诉我们:芋头还是那碗芋头,只是“时位移人”,环境变了,地位变了,时间变了,人也变了。这种对甘甜滋味的迟钝,源自奢华宴会上甘甜肥美的食物对口腹之欲的满足和消磨。芋头甘甜的滋味在安逸富足的生活中日渐淡薄,结发妻子的深情在得意洋洋的功名富贵中弃如敝屣,同窗好友的情分在天壤之别的权位间烟消云散,满怀的壮志、高洁的操守在骄奢放逸中消磨殆尽。芋老人告诉我们,要珍惜那碗芋头香甜的滋味,这滋味是什么?是苦难的磨砺、执着的奋斗,是正直的念头、纯真的初心,是人生的起点、立身的根本。(易欣)

猜你喜欢
相国芋头香甜
入秋吃芋头止泻作用好
第一次种芋头
这里也有乐趣
香甜的萝卜粥
一语破迷局
最香甜的蜂蜜
一语破迷局
萧相国世家1
拥有香甜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