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研究

2018-09-10 07:22马婷婷
南北桥 2018年14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程小学课堂体验式教学

马婷婷

【摘    要】受传统教学观念和应试教育影响,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侧重点都放在了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上,而忽视了培养小学生思想道德和政治素养。

【关键词】小学课堂  道德与法治课程  体验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4.011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启蒙阶段,小学时期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培养是为学生日后成长和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本文针对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提出了一些个人看法和意见,期望可以给有需教学人士提供参考。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的意义

在我国大力倡导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在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要重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核心,围绕其开展教学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怎么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成实践操作,并将之有效运用于学习和生活当中,帮助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

目前,在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被动地接收教师灌溉的一系列知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枯燥、生涩且乏味,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也磨灭了学生对于学习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更严重的后果就是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讨厌学习。这都不利于顺利实施课堂教学活动,既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也不能实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促成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1]。

体验式教学根据德育目标和未成年人的心理、生理特征以及个体经历创设相关的情景,让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體验、感悟,通过反思体验和体验内化形成个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品质,在反复的体验中积淀成自己的思想道德行为。小学生在各种体验中主宰自我,修正自己,在与人交往中,在日常行为中去体验、去感悟、去构建社会与时代所希望他们拥有的爱国情怀、民族精神和集体意识[2]。

二、体验式教学特征

第一点是体验式教学强调身体参与。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第二点是体验式教学重视直接经验。重视直接经验,从课程上讲,就是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第三点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效果持久的教学方式。体验式教学的成果都是来自学生的亲身体验、感受和交流。

我国哲人曾经说过:“我听,我忘记;我看,我记得;我做,我学到;我教,我掌握。”英国也有类似的谚语:Tell me,and I will forget;show me,and I may remember;Involve me,and I will understand。体验式教学有效地把听、看、做、思维和小学生的行动结合在一起,并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的角色发生转换,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主体。学生通过体验获得了效果持久的知识,同时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3]。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措施

(一)营造情境,重视体验

例如在讲解《马路不是游戏场》一课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们在上学或者单独出门时,爸爸妈妈总是反复叮嘱路上千万要小心,一定要注意安全?”以此来引导学生们展开交流探讨,学生们都会想到因为每个父母都会关心自己孩子的人身安全问题,马路上车辆流动密集,如果学生贪玩,不注意身边的交通环境,因为身材矮小的问题,司机师傅要是没有认真观察,很容易就造成了安全事故,最严重的情况下会因此失去生命。教师可以在这个时候为学生们播放一些交通事故影像、事故现场照片或者是重大交通事故案例,学生们通过亲眼所见,内心是会受到震撼的,这个时候就会形成安全意识,以后出行过马路时,就会认真观察周围车辆行驶情况,遵守交通法规。在这种紧张的学习氛围下,学生的注意力也会高度集中,视线也是紧随教师移动,通过加深学生的情感和视觉体验,可以有效开拓学生的深层思想维度,这就是体验式教学的成功之处。

(二)合理开发教学资源

深入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要使得课堂教学逐渐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教师必须具备并提升自己选择和运用课堂教学资源的能力、整合并重新开发教材内涵的能力,并在教学中融入许多贴近学生实际的新的内容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带动教学体验式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接受能力水平。了解学生是为了服务于道德与法治教学,为教师处理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难点、选用教学方法提供依据。教师必须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程度、学习兴趣、知识结构等方面综合考虑学生的实践能力,即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能够达成教学目标的几个维度,达到多高的程度[4]。

四、结束语

体验式教学是教育改革后被提出的新型教学方式,即通过教师的导引、学生的参与实践、师生的感悟交流三个方面的教与学的模式,是一种以体验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劳婷婷.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4).

[2]吴兰凤.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体验式教学的实施策略[J].文理导航,2017(36):91-91.

[3]马杏英.让体验式教学成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常态[J].考试周刊,2018(32).

[4]邱霖昌.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5):35-36.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课程小学课堂体验式教学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德育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教学
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分析体验式教学在中职会计课中的应用
建于生命关怀基础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