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有效性探讨

2018-09-10 07:22马小燕周华
南北桥 2018年14期
关键词:探讨有效性阅读教学

马小燕 周华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对小学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板块,教师主要通过文本,在课堂语文教学中向学生传授阅读知识和技巧,旨在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有效性进行探讨,分析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探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4.020

阅读是提高小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具体是通过对文本的研读和思考,进行语文知识的积累、消化和吸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阅读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书面和实际交流的表达能力,让其在阅读中开阔视野,进而促进其全面发展[1]。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小学阅读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无法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对此,教师应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生阅读学习的动力,其对新鲜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对其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有利于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部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不去理会低年级和高年级的不同心理特点,无论对低年级学生还是高年级学生,均只是进行系统的讲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大多数学生也只是按照教师的具体要求来完成学习任务,没有建立起对阅读学习的兴趣,缺乏主动性,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进而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影响教学效率。

(二)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

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同时其实施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目前,仍有部分教师没有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仍采用传统教师系统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只是要求学生做大量的练习题来掌握阅读技巧。在这过程中,小学生易出现疲劳感,甚至会对做题产生厌恶,逐渐丧失了对阅读的学习兴趣,导致做题正确率不高,没有正确的掌握学习方法的使用,进而影响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多元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需要教师认真探索和研究。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不符

小学阶段是学生刚刚进入系统学习环境的基础时期,该阶段的学习效果为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向学生提供大量的课外阅读内容,没有平衡教材内容与课外阅读内容的比重,而新课改要求下的阅读教学是在积累、消化和吸收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2]。同时,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教师若是安排过多的教学内容,会导致小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二、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其无论是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较差。而兴趣是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因此要从激发其学习兴趣入手,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其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熟悉并掌握学习内容,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材中的《金色的草地》时,可要求学生先通读全篇课文,进行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其中“在草地上玩游戏”等内容较为贴合学生的生活,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向学生抛出问题“你们平常看到的草地都是什么颜色的呀?”、“你们觉得有金色的草地吗”,这时学生就会联系生活实际,开动脑筋进行思考,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不同角色的表演,加强对学习内容的记忆和理解,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如今,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其已经广泛应用到各领域当中。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技术,实现对其的合理应用。通过应用多媒体展开教学,能够对学生进行感官上的刺激,直观形象的向学生展示文章内容,实现看、读、思的高度结合[3]。例如在讲解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荷叶圆圆》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荷叶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的看到荷叶的形状、颜色等,接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课文的写作手法、生字、词語和思想感情,同时学生在新鲜事物的吸引下,增强了学习主动性,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调整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教师开展阅读教学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阅读技巧,更重要的是教学内容的理解,只有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才能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再进行这些重点词语与句子的思考与讨论,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到拓展与应用[4]。例如在讲解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柳树醒了》时,抓住“醒”这个字,让学生展开谈论,认识到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柳树人的思想,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结束语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正视其中存在的问题,设立正确的教学目标,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教授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的内容,在提升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丽梅,张立云,赵玲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3,13(3):183-183.

[2]付小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29):2-2.

[3]裴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J].经贸实践,2015(10).

[4]陈锦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J].课外语文,2015(6):105-105.

猜你喜欢
探讨有效性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