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文本的平台 读与写的联通

2018-09-10 07:22郑洁
南北桥 2018年14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阅读

郑洁

【摘    要】多文本阅读,更为写作技术提供范本。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易于使课堂落到实处。语文教师要在课内精读中,做好仿写引领;在课外阅读时,做好读后感写作指导;让多文本阅读成为学生写作之源泉。

【关键词】多文本  读写结合  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4.031

我们在教学实际中,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不爱读书,读书少,阅读效率较低,没有学会系统的阅读方法,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欠缺,学不会课文,考不好语文;还有的学生平时也爱阅读,有思想,有见解,可是无法把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书面形式表达出来,写作兴趣不高,写作方法欠缺,缺乏表达能力,自然也考不出好成绩。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写作能力势在必行,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多种形式,使读写之间相互沟通,读写相长。

多文本理念下的阅读与写作结合提供了这种可能,利用多文本阅读特点,综合同一议题的多个文本,联通课内课外的阅读材料,扩大学生阅读的更有利于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知识、掌握规律、进而内化为能力。同时,读写结合,发掘积累课内外写作的素材,涵泳品味,厚积薄发,为学生提供表达形式、写作方法的范例。更有利于学生探索共性、发现规律,学习其写作方法,借鉴其写作技巧,真正能够熟练运用议题所提出来的写作方法进行习作,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从课堂到课外

1.课内的整合。提高学生的读与写的能力,课堂永远是主阵地,课本是优秀的范本。所以在教学时抓住课文中的典型片段,品味经典段落,进行读与写的双向训练,先通览课本,筛选标题内容、主旨、情感、语言、手法有特色的文章,按训练专题进行分类,形成系统的多文本阅读主题,然后分类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比如“谈谈标题”这一阅读专题。可以甄选课本中标题各有特色的文章,进行专项训练。如《爸爸的花儿落了》《羚羊木雕》:充当线索;《走一步,再走一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变色龙》:用比喻生动形象,具有极强的讽刺性;《藤野先生》:表明写作对象;《智取生辰纲》:关联主要情节等。学生可以整合这些课本上的资源,初步感知。以一带多,既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阅读力和思考力。又可以“百川归海”,培养学生的归纳力和整合力,整体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课外的延伸。多文本的阅读要求学生海量阅读,扩大阅读面,所以必须选择更多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巩固课内所学,指导他们寻找阅读和写作的规律,构建知识体系,最终内化为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还以“谈谈标题”为例,我筛选了文章席慕蓉的《白色山茶花》、刘益善的《田野上的白发》、契诃夫的《母亲的来信》。七大类共二十八文章,材料来源有名家名作、热门作者作品及历年各省市中考题。把这些材料印发给学生,学生依据文本内容,依据自己对于标题的理解进行整合,具体分析每篇文章标题的作用,写到材料后面,特别要提醒学生多角度分析,因为好的标题优点可不止一个。写作的训练,选取了三篇无标题的文章提供给学生,要求学生拟标题,双向训练,同时要求学生依据这个题目重新立意选材,并写出简单的提纲,强化对标题的理解,扩宽学生的写作思维和写作空间。这样,从课内到课外对学生进行读与写的综合训练。

二、从教学到自学

1.教師的示范。在每单元的课文中我会选出两篇课文,进行常规的教学指导,指导学生从内容、主旨、写法和语言四个角度去解读课文,重点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什么,怎样学,为学生提供参考和示范。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很快把握文章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写法和语言上的特点,对课文有了更深层的理解,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同时选择精彩的片段让学生赏析,分析写法和特色,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文章的独到之处,为写作提供借鉴。

2.学生的自学。搜集和本单元相关的多篇课外阅读材料,连同本单元的其他文章,形成一个专题,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进行自学。明确总的要求,让学生根据实际需要,自己设计自学目标,自行选择学习方式。如知识能力层次低的学生可以把重点放在字词和语句的学习上,进行有效的积累;素质较高的可以侧重于主题的深刻挖掘或知识能力的迁移方面,避免在已经掌握的知识上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让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给学生讲解课文中的某个知识点。学生固然没有教师讲得精彩,但他做过一次小老师,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会提高,钻研课文也会比别的同学更深入,学会思考、探究、总结。

三、从理论到实践

1.教师的理念。进行多文本的读写结合训练,我的初衷就是构建一种大容量、多元化、高效率的语文阅读写作的教学体系,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学会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同时保持和激发学生收集写作素材的敏感和热情,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乐于表达,善于表达。改变学生学不会课文,写不好作文,考不好语文的情况,全面提升学生读写结合能力。所以我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尝试为学生拓宽语文实践的空间,联通语文与生活。

2.学生的实践。在多文本理念的指导下,我尝试为学生拓宽语文实践的空间,联通语文与生活。开展语文多样化的语文实践活动。结合课内外阅读展示阅读成果,如我们本学期开展的以“亲情”为主题的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首先筛选表现亲情的同类文章,美文集萃,小组自己编书,如《亲情树下》等,并进行评比;召开“亲情在我心”朗诵会,小组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诵活动,制作《朝花夕拾》《骆驼祥子》读书卡,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摘录喜欢的词语,写下欣赏的语句,发现读懂的新知,产生自己独特的感悟……多读善读,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提升了阅读能力。写作方面同步开展征文活动,亲情主题《父母和我》的作文竞赛,《严父和慈父,哪个更利于孩子的成长》的辩论赛,写辩词,找论点论据,学写简单议论文;组建了文学社团,编写班级小报……在竞赛互助交流中,互相分享、借鉴写作方法和技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写作能力。

多文本的阅读写作还有很多的方法,我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发现,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敬请各位专家同仁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文本阅读教学的根本要求和做法[J].李小平.学语文.2016(02).

[2]例谈文本阅读目标的生成[J].赵莹莹.语文教学之友.2015(11).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阅读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