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高效完成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

2018-09-10 07:22薛丽英
南北桥 2018年14期
关键词:高效教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薛丽英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成为一线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高效课堂,始于教师,源于学生。有效预习,以自学探索新知;新颖导入,以兴趣引发思维;重视实践,以操作培养创新意识;精心设计习题,以练来发展思维;重视总结,以活跃来拓宽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效教学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4.057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數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

一、实现主权回归,把课堂还给学生

过去的课堂都是把学生当成一张白纸或一个容器,肆意刻画、灌输;把学生当成一头牛,牵着鼻子走,且沿着已经画好了的圈子行走,不敢超越雷池半步。素质教育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操作,在实践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对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很快就忘记;看过了,可能只是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二、搞好课后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最重要的环节,其实经验的获得也是通过反思之后得到的认知结果。反思不仅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能力,它为高效课堂奠定了基础。通过教学反思,教师能知道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同时还能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不足的产生,以后教学应该如何改进。这样长期以往,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就形成了经验,进而成为教学能力。那么,教师应该反思什么内容呢?1.对教学设计的反思。2.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是否恰当、是否启发学生提问、学生提问的质量如何、学生是否有充分的独立思考机会、是否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有没有“奇思妙想”和创新火花、是否渗透和强调了能力的培养、教学媒体使用是否得当、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是否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各种练习是否适当。3.对教学效果的反思。包括学生所获得的发展和教师自己的感受两个方面。

前者主要考查学生“双基”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科学、人文价值的认识等方面;后者主要考查教师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了解程度、个人教学经验的提升以及教学思想观念的变化等。其中,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行为是否产生了预期的变化,是教学效果反思的重点。

三、关注个体差异,实现全员参与

司空见惯的课堂现象是,教师提问的大多是好学生,成绩差的学生往往被放在了“遗忘的角落”,这既不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高效的课堂,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鼓励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多关心那些学有困难的同学,鼓励他们勇敢表达自己的意见,对他们的回答要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既不是同学的陪衬,也不是教师遗忘的角落,“我参与,我进步,我快乐”的意识一旦在他们心中扎根,学习积极性将会极大地被激发,成绩也会在不断的巩固和夯实中得到提高。

由于每个学生对学习方式、方法的选择会因各自的知识基础、能力、个性的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有效的主体参与实质上是一种有层次的差异参与,即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在目标、方法、评价方面体现出层次性,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高效课堂绝不是一言堂,而应是群言堂。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应该在熟练掌握课本、学情的前提下,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让每一个学生都取得进步,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学习中收获幸福和快乐,这是高效课堂应有的追求,也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育教学中的真正贯彻。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创造能力提供基础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学生的创造思维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去刺激、引导,如准备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思维的教具(如实物、挂图、教学资料等)以及创造良好课堂氛围。要允许学生走入“误区”,在思维摩擦中,自省自悟。

学生在进行创造思维中,难免出现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冒险,敢于犯错,要善于以“错误案例”催开学生的创造之花,对学生知识性、结论性、判断性的错误,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否定评价,要以点拔为主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维,把改进的机会留给学生,在矫正误点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自悟,启动学生的创造潜能。

总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高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这是课堂的理想,也是理想的课堂。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激励性的问题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动手实践中,学生能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在民主教学中,学生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数学的方法,而且还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猜你喜欢
高效教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