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2018-09-10 07:22王雪松
南北桥 2018年14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初中体育因素

王雪松

【摘    要】环境、教育、学生本身的实践以及先天的遗传素质不同,学生不仅有年龄特征,而且存在着个体差异。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已经成为了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征和差异,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不同的措施,实行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智慧、才能、兴趣特点都得到发展。

【关键词】初中体育  因材施教  因素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4.074

在初中体育教学展开中实现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对于促进学生得到长远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现实作用,主要是因为不同的学生受到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影响,会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因此积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并培养学生实现个性发展,能够促进学生通过后天多种因素得到良好培养,提高学生的向上性及积极性,促进学生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个性化优势,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我们更加需要因材施教。

一、影响因材施教的因素

(一)缺乏兴趣点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主要围绕着几个考试涉及到的项目展开训练,老师在教学中将重点与精力都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育项目训练成绩上,加上目前我国初中升学考试中加入了体育项目考核,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常都是被动的接受体育项目的练习。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学生往往不能激发对体育项目训练的兴趣与积极性,缺乏主动展开项目学习的动力,很难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提升,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产生了制约作用。

(二)缺乏个性化发展的机会与空间

我国现阶段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还是老师带着学生训练的形式,整个教学过程十分充實,一节课下来学生并没有很多自我消化时间,学生之间的体会交流以及训练方式沟通缺乏足够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实现自身个性化的发展。除此之外,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大多数仍然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学生在老师的讲解下进行项目的训练,因此学生缺乏机会与空间展开个性化的发展。因为初中教学面临着的升学压力,学生们主要将精力放在语数英等多门文化课上,忽视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对体育项目训练给予较少时间,导致了学生之间缺乏体育训练的互动性,很难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二、因材施教的策略

(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的教学新观念

学生是主体,是教学的对象。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主要是学生学的情况如何,掌握知识的情况如何;而不是教师讲解的情况和示范动作做如何。当然,正确规范的动作示范和生动形象的讲解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基本、最首要的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特点和差异,根据他们的特点去组织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可如何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却并非易事。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必须让学生成为教学的核心,成为学习的主人翁。在教学法时,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让学生也体会到自己对教学进度和其他学生的积极影响,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比如在准备活动中,每节课有一组的体育值日小组长带做准备活动,这一组的每个同学带做一节徒手操,并要求后做的学生不能重复前面学生做过的内容。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给大家带了一节自己掌握的准备活动,也给了其他同学以启发,从而收到了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手段也在不断的更新。多媒体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为体育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环境。比如,在推铅球的教学中,先采用在信息化教室或是多媒体教室理论讲解,通过幻灯片、动画等,使学生在理论上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和完整的动作技术动作概念。通过幻灯,使他们了解场地、持球、握球和投掷的角度;使同学们有一个直观的初步的印象,再通过投掷角度与投掷远度的关系动画的演示,使同学们知道投掷角度直接影响着投掷的远近;通过最后用力的动画演示,使他们了解最后用力的重要性;通过完整技术动作的动画演示,使用他们了解推铅球的完整技术动作,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技术动作概念,为下一步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根本保证。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加强安全教育,以保证教学效果

加强安全教育是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体育课的安全教育。特别是进行器械体育课的教学时,除安全教育外,还必须有一定的安全措施,确保教学的安全。因为体育教学的目的是改善学生的健康状况,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發展,故此,加强体育课堂教学的安全教育应贯穿到整个教学中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逐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四)巧用评价机制激励差异

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表明,评价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善用教学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投身到学习中去。因此,在愉快体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评价考核机制的建立。例如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广播体操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动作协调性和规范程度进行分组教学,同时开展小组之间的评价,优胜组有机会参与有意义的体育活动或得到额外的奖励,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广播体操的热情。再比如在进行跑跳投的训练中,很多学生怕苦怕累,为了激发学生的斗志,锻炼学生的意志,我们可以把训练优秀的学生的训练过程拍成视频作为教材,既能鼓励优秀生的好胜心,又能对其他同学进行榜样示范。只要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利用机会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激励和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性将会大大提高。

总之,因材施教即是教学方法又是教学原则,是教育永恒的话题,是爱护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学习自信心和兴趣的有力措施。

参考文献

[1]刘洪澳.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因材施教[J].运动,2017(154):81-82.

[2]吴桂花.因材施教在体育课中实际运用研究[J].体育世界,2017(10):76.

[3]赵丽娜.谈因材施教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2015(05):80-81.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初中体育因素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解石三大因素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
什么是战争胜负决定因素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