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18-09-10 07:22崔琳琳
南北桥 2018年14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有效性策略

崔琳琳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发展。音乐教学旨在通过音乐欣赏和感受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的高尚艺术情操,促进学生正确艺术观念的形成。

【关键词】小学音乐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4.097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对音乐不感兴趣也不擅长。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小学音乐的教学方法,以便与同事交流。

小学生对音乐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欣赏能力,这对音乐教学的发展有好有坏。好的一面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音乐欣赏与学习,虽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但也对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音乐教学的难度。不好的一面是,教学要面对所有学生进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有针对性地开展音乐教学。因此,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充分考虑音乐教学的现状,同时还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实际学情与需求。通过探索正确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音乐情感和艺术观念的提高。

一、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都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虽然完成了基础知识的学习。但由于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逐渐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不断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给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二)教学模式较为固化

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教学设计对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部分教师不重视教学设计的创新,通常只是按照书本或备课稿来进行机械式的讲解,导致学生的学习过程过于机械化,进而影响了学生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一)注重课堂结构的合理设计

音乐教学是小学教学的一种教学,教学过程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体现。音乐教学具有其自身特有的学科特性,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内容为支撑,进行合理科学的教学结构设计。这里的课堂结构主要是指教师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理念的指导下,以高效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为核心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运作流程,是一种整体性较强的方法体设计。因此,我们教师在进行音乐课程的结构设计时,必须要区分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差异,注意小学阶段学生自身年龄与心理的特点,针对不同课型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结构。

例如,在讲授二年级《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乐曲时,由于曲子节奏明朗普遍受到学生的喜爱,这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学情进行“动―静―动―静―动”的课堂结构设计,教师可以把这首歌曲进行若干划分,学生就可以体会歌曲中的情绪变化,从而感受到歌曲中的美妙意境,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丰富肢体语言进行情绪的表达,从而让学习变得快乐轻松。其次,教师可以结合音乐的弥漫性特点,丰富自己的教学形式。让音乐旋律和节奏渗透到学生的意识中,甚至还可以采用丰富的表演形式,让学生通过身体的动作完成乐曲节奏和旋律的体验,从而提高我们音乐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效果。

(二)注重教学情境的精心创建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识的创建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的投入到音乐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中去。

例如,在讲授二年级《快乐的音乐会》这首歌时,曲调欢快活泼、琅琅上口,而歌词也十分风趣幽默。因此,我们教师就可以通过创建拟人化的教学情境,让我们的整个音乐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情感世界和心理特点。首先,让学生欣赏和感受(听!森林里传来了音乐声,我们一起来听听吧!)让学生完整的欣赏音乐。然后,教师继续引导(听出来了吗?热闹吗?)。最后,让学生自由理解想象音乐表达的欢快和热闹的意境。由此引出这首歌曲中含有的儿化音、象声词等,从而让学生感受艺术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三)注重加强课堂管理,提高课堂调控

1.注重课堂秩序的规范。

良好的课堂秩序是提高课堂调控能力的重要条件和基础,不难看出学生在课堂上的诸多不良行为是影响课堂效率的关键因素,教师应该对这些不良行为进行具体的观察与分析,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特征,并针对这些不良习惯有针对性的向学生解答相关问题,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这些习惯带来的不良后果。同时教师对学生要进行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改正自身不好的学习习惯,从而逐步改善我们的课堂秩序,保证我们的课堂学习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实现课堂调控的有效性不断提高。

2.注重评价与表扬。

音乐课程普遍实践性较强,这就需要学生经常上台表演或回答问题,但有些学生性格比较内向,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小组教学,并选出本组表现最好的学生来回答问题,在最后学期末时,我们就可以对这些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并搞一些颁奖仪式;教师对学生的學习效果作出及时的评价,有利于学生是自信心的树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后的自豪和喜悦,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和争取成功的信心。

总之,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高效的课堂教学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全面考虑教学的现状和小学生的实际学情,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并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进而实现音乐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李高燕.提高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效率的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8(08):32-33.

[2]周国晓.探析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应对策略[J].学周刊,2018(15):161-162.

[3]陈杰和.小学音乐课堂中乐器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讨[J].大众文艺,2018(07):191-192.

[4]王贵军.试论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自主合作学习的必要性[J].学周刊,2018(08):153-154.

[5]高素芬.小学音乐欣赏课型互动教学策略的分析[J].当代音乐,2018(01):51-52.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有效性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Passage Four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