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政治小组讨论学习如何进行

2018-09-10 07:22周克燕
南北桥 2018年14期
关键词:政治教学高中政治

周克燕

【摘    要】在素质教育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堂讨论这一教学方式在一线课堂教学过程中,被广泛地运用。而课堂讨论要真正达到目的、收到成效,必然要求教师对课堂讨论的策略进行研究,正确把握好课堂讨论的准备策略、引导策略、反馈与评价策略等,从而保证课堂讨论的有序、有效进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高中政治  小组讨论学习  政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4.109

随着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讨论已成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模式。恰当的课堂讨论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思辨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培育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形成良好的学风;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然而,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于开展课堂讨论,即使有些内容适于讨论,但如果组织不好,其实效性同样会大打折扣。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高中政治课堂讨论的技术策略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一个优秀的讨论团体必须具备良好的讨论氛围

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讨论环境,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从而使学生敢于讨论,乐于讨论。一个优秀的讨论团体必须具备合理的人员配置。当前常见现象是教师简单地让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学进行讨论。其实分组有很大讲究,教师应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把学习成绩、能力、性格甚至性别等方面不同的学生分在一个合作小组,每组4至6人,上课时坐在前后桌;小组合作应明确分工,让成员承担不同的责任和角色,如小组长、资料员、记录员、发言人等,互相依赖,并不定期地互换角色。

若讨论的题目太大,则可把内容分解成几个单元。在上复习课“中国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时,我就把学生分成人口组、资源组和环境组,分别针对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寻找资料,归纳出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现状,并探究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如此一来,各组明确职责,集中精力各写一份资料,然后再统合起来,这就真正起到了互教互学的作用。

一个优秀的讨论团体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讨论能力和技巧。教师要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地引导和培养学生具备如下品质:1.独立思考;2.积极参与、踊跃发言;3.认真倾听,适时反馈;4.控制谈话时间和音量,做到清晰、简洁;5.严谨思维,克服主观偏见,力求全面;6.学会搜集、整理资料,保证知识准确可靠。

二、充分的课堂准备,是课堂讨论的前提和基础

课前,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课堂讨论是以小组讨论为主,这就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与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坚持“学科互补、性格互补”的原则,每个小组应以6-8人为宜。在分组的基础上,小组内部成员还需进一步进行角色分工,找出记录员、小组发言人、组长等,明确各自职责,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群策群力,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小组成员的角色还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换。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境把握课堂讨论的节奏,积极参与、适时介入、及时引导,做好讨论的组织调控工作。

教师提出讨论的问题后,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带着自己的观点或思维结果的雏形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讨论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要学会专心地倾听学生的发言,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讨论进程,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以确保讨论的顺利进行。此外,教师还应“重点关照”性格内向、表达能力欠佳、反应较慢的学生,有意识地给这些学生创造弥补缺憾的机会,可以以指定发言的形式给他们另一种思考和表达的机会。

三、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易混易错点

组织讨论必须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易混易错点,越是教材的核心问题、疑难问题,越要让学生去主动学习,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譬如,“为什么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不需要付费,而有病到医院输氧却要付费”“为什么價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而不是劳动产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生产同样的产品,为什么有的企业赚钱而有的则亏本”“物质决定意识,可为什么世间无鬼神却有鬼神观念?又为什么先有设计图后有建筑物”“为什么司法部门的监督属于行政系统内部的,而司法机关的监督则属于行政系统外部的”“为什么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多党合作制而不是多党制或一党制”等等。这些问题只有让学生积极地去讨论,才能辩得明,学得清。

四、讨论时间安排的策略

课堂讨论的展开,教师必须要调控讨论的时间分配。既给予学生充足的自由讨论时间,放开让学生去思维,又不能在提出问题后象征性地留几分钟就迫不及待地收场。这样课堂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和内在潜力,才有可能出现激烈的争辩,引发精彩的奇思妙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时看着十分热闹,教师提出一个个问题,学生一个个回答,但学生没有时间深入探讨,教学效果就不尽如人意。讨论可以是课堂的一个环节,也可以贯穿整节课,成为一堂讨论课。讨论时间究竟需要多长,没有定数,过长会使课堂松懈,过短会使讨论流于形式无法深入,教师应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但是如果能事先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不仅能节约时间,还能保证讨论的成效。

1.教师应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接受能力有所了解,对讨论问题可能引起的学生的反映有一定的预见性。

2.教师提出议题后,要布置学生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比如,阅读教材和必要的参考材料做好充分的背景知识准备,这样才不会在讨论过程中出现泛泛而谈或即兴“胡言乱语”。

3.教师也可以提前告诉讨论问题,通知学生个人或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外阅读、找资料、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相对“成熟”的见解,然后在课堂上发表。这样,既保证了讨论的质量,也能激发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自主探究。

总之,通过讨论,思维得到碰撞、激活,认识得到升华,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我们要善于捕捉时机组织讨论,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要充分发挥讨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有的作用,以使思想政治课堂富含生命活力。

猜你喜欢
政治教学高中政治
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学探析
浅析如何打造高中政治简约课堂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