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初中数学课后辅导作业

2018-09-10 07:22刘静
南北桥 2018年14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

刘静

【摘    要】我们都知道,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而课后辅导是不可或缺的补充部分,趣味横生的课堂氛围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循循善诱、循序渐进的课后辅导则会让学生在温习巩固的过程中对相应知识点有更深的认识和记忆。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后辅导  作业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4.112

初中数学是难度相对比较大而且也较为枯燥、乏味的学科,而一个班的学生的数学水平通常参差不齐,针对具体情况,一定的课后辅导显得相当重要。如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取得相应的辅导教学效果,对课堂知识进行梳理和延伸,让学生的数学成绩有所提升,成为教师、学生及家长的关注要点。

在课改的大环境下,科学研究人员和学校对中学生素质教育(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增强了,初中各科目教师对其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作业设计等各方面纷纷也做出了研究。初中是一个人成长整个过程中最叛逆和迷茫的时期,初中生大都对学习的重要性不明确,贪玩、厌学。提升初中班级课程授教时效性的方法除了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之外,还有作业的合理设计,老师对作业科学、合理、有对准性的部署并且是十分重要的。

一、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大小对于学习效果有着直接影响。一般而言,如果学生对于学习的知识富有兴趣,在兴趣的刺激和引导下,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对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探究和深入学习,哪怕是遇到学习和探索的困难,他们也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和钻研获取成功。反之,没有兴趣或者丧失信心的学习,一定会让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即便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效果也往往不尽如人意。初中数学由于具有抽象和逻辑性强的特点,经常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枯燥单调,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对于很多学生而言,机械地、被动地接受抽象的理论知识,不仅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还有损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以至于学习效率大大下降。即便在家长和教师的要求、中考的“利诱”之下,过于功利性的学习目的可以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点并进行题目的计算,但是对于学生的数学能力掌握、综合素质的提升却没有效果。因此,数学教师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合理设计和运用教学方法,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改革数学作业设计

1.为了更有效地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切实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在作业设计时,应每节课都有既定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整个教学过程才是完整的,因而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认真筛选,布置典型性较强的作业,做到精选精练。2.教师在作业布置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学困生要提供基础性作业,不宜有难度。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提供有挑战性的作业,可以添加一些新的信息,激励他们去钻研和探究。3.作业设计要根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及主要知识点和思想方法,有选择的选取典型例题、易错题和学生身边的问题,给他们自主选择,引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的最终目的就在于“学以致用”,所以教师在练习中要尽可能布置些把课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的习题,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灵活、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联系生活

所有的知识和科学均来源于生活,都是生活规律和本质的综合体现,数学也是如此。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将教学内容和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触手可及的现实世界相联系,让学生学会有关数学的探索、发现,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到数学的重要和乐趣,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比如,在讲解“轴对称图形”时,笔者举了一个这样的例子:牧民早上领着羊群到草原上放羊,先到草地吃草、再到河边喝水,最后回到蒙古包。请同学们为牧民设计一条线路,让羊群既能吃到草又能喝到水,而且走过的路途也是最短的。这样的题目一经引出,立刻引起了学生们的好奇和争论。于是,笔者通过这个问题引入“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让学生带着无限的好奇和对解决生活问题的急切心理顺利完成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数学是服务生活的学科,把数学知识有机地应用到生活中,可以让学生积累数学知识的同时,又能把知识运用到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中。不仅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还会激发学习数学的欲望。

四、加强合作学习

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究的方式进行合作學习。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交流技能也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和鼓励、分享经验和看法,从而共同进步,实现双赢。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交流与探究总结可以证明全等三角形的方法和具体步骤。在进行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与相互学习中汇聚智慧、激发潜能,还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实现思维的发散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合作学习不仅可以给成绩优秀的学生提高自己的机会,还可以给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展示自己的契机,通过合作学习,可以有效树立学生对于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有力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通过多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和促进。只要结合教学具体内容和学生现实情况进行有机、合理的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效果,也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玉娟,李新生.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4(4).

[2]李淑萍.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初探[J].东方教育,2014(2).

[3]张强.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作业
作业联盟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