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参与主动性的策略

2018-09-10 07:22车会华
南北桥 2018年14期
关键词:主动性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车会华

【摘    要】参与式教学是一种重视智而不重视量的教学理念。其参与有三大核心:参与是一种行动的参与、认知的参与、情感的参与。这三种境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认知的参与是学生思维的参与,而情感的参与已达到参与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小学数学  主动性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4.144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我们应立足实际,着眼于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争取做到为每个学生“量体裁衣”。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凸显出成果,体现教学的实效性,为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素质教育中改革学校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模式,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广大教师极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参与式教学是素质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践的新型范式,它是以学生的分组活动为主,通过学习者积极地参与、探讨,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将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中心舞台,把课堂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真正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可以说,在这种教学范式下,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才能实现真正的学习,从而使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

当前,许多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都积极采用了参与式教学方法,力求运用这种现代学习方式,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但同时也因为缺少相关经验,组织不到位,致使数学课堂教学走入许多误区。那么,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该怎样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教师到底该做些什么呢?

一、培养兴趣,启发参与

培养学生的兴趣应从情(情感)、趣(趣味)、动(操作)、激(激励)四方面入手。情感是人的意识倾向性,是兴趣形成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善于創设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关心爱护学生,用良好的教学环境去感染和激励学生,创设学生参与教学的条件。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是学生兴趣培养的前提。数学知识本身蕴藏着一定的趣味性,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材的数学美,让学生学习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由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奇、好动,喜欢操作性强的学习活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并通过恰当的设问和语言调节,使学生在感知操作的情境中进行语言表述,使学生“手上会做、嘴上会说、大脑理解”。激励能激发人的动机,引发人的行为。在兴趣发展的过程中,激励起着动力作用,它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向纵深发展,保持始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既互相帮助、合作交流,又独立思考、相互竞争,鼓励学生从小树立爱国家、爱科学、爱人民的雄心壮志,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学好数学打下坚实基础。

二、转变思想,真正把学生视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目标明确后,让学生自学例题,通过自学,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收获,也会存在不同的疑问,让他们及时把这些收获、疑问与同伴分享,初步进入互教互学,形成共同的学习成果,归纳出共同的疑问,提出小组问题(小组成员认为都不理解的或有疑问的内容),以便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时间一般以3~5分钟为宜。仍以《梯形的面积》为例,教师引导学生:1.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学具,请同学们先打开学具袋看看都有什么。(每个小组的梯形互不相同)2.你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借助手中的学具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3.请同学们两人一组,借助你们手中的梯形纸片,可以拼一拼、画一画、剪一剪,看看能不能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学习过的图形,并找到转化前后图形间的联系,把你找到的联系在纸上写一写,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你是如何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看哪组的方法最多,学具不够用可以找老师领取。

三、注重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控制者,是知识的仲裁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参与式教学需要教师适时地放下所谓的尊严和架子,用平等的视角、友好的心态和博爱的情怀对待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平等讨论问题。因此,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而学生是学习的积极参与者、是问题的发现者、探究者、是知识的构建者、是个性发展的张扬着,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要平等、和谐、融洽。如在教学《倒数的认识》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2.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分子和分母有何特征?3.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4.0有没有倒数?5.1的倒数呢?整堂课围绕以上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小组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将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交流反馈,从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

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手段。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切参与的机会,尽量让学生不仅用眼看,还要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并用,在活动中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启发学生主动去思考,合理运用教学手段,让学生愿意去尝试、探索,主动参与到获取知识的整个过程。

继续以《梯形的面积》为例,课前,教师帮学生准备好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每个小组的梯形互不相同),课上先让他们用各组的梯形摆一摆、拼一拼,看看能否拼摆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通过分组讨论和展示,同学们可拼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教师问学生这三种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再让学生思考: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梯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通过观察,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最后,通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梯形的面积的关系推出梯形的面积公式:S=(a+b)h÷2。这样,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一步步的实践操作,获得了新的知识点。

总之,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将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位置,教师通过组织、设计“活动”的形式,全面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创造性学习与发展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运用参与式教学要注重学生参与的重要性,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共同参与,注重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猜你喜欢
主动性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预学的实效性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