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之中

2018-09-10 07:22吴学枚
南北桥 2018年14期
关键词:思考

吴学枚

【摘    要】语文作为我国教育必修科目,在中学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习语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素质和修养,能显著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因此语文教育受到我国高中院校的普遍重视。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育  传统文化渗透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4.148

中国作为世界上的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灿烂的文化底蕴。21世纪以来,中国继承传统文化的优势与现代科技联系在一起,在教学中将先进的思想文化与传统文化共同传递给学生,学生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在未来的发展中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挥着重大价值和意义,要全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高尚品德。高中阶段使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重要的阶段,在此阶段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更显重要,教师应积极地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

一、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情感熏陶程度不足

当前,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主要通过将古诗文、诗歌等内容用背诵的方式进行传授,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吸收,反而会引起学生对教学产生反感。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教师通过有趣的教学方式和讲解将传统文化渗透进去,引导学生学习,拓展学生文化的深度和广度,加深学生对古诗文和文言文等内容的了解,从而上升学生文化思想层次,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充分吸纳,培养学生文化情感,进行全面熏陶培养学生文化素养。

(二)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课本依赖性较强

传统文化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文言文内容深奥难懂,书籍中对该内容的讲解细致程度不足。于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文言文解析等书籍依赖性较强,通过这种书籍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速度,但对于文言文等传统文化的理解方面和独立思考能力上产生影响。对于教学中存在的这一问题,教师应积极地应对,采用合适的措施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精髓和重要意义。为学生学习提供有效帮助,解决依赖问题。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有效途径

(一)突出汉语思维方式

汉语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脉相承。这就意味着古汉语与当今白话文实际上拥有丰富的联系。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古汉语的时候,应当突出汉语传统思维方式,更多的通过汉语思维方式去理解古典作品中的篇章结构。

(二)增强课下传统文化教学

由于传统作品在实际生活中接触机会比较少,课本上提供的古典作品数量较少,所以学生实际上很难培养出一个优秀的文化氛围,这也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浅尝辄止。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课本中这些经典作品内容为切入点,以点带面,引导学生多读、多思考、多总结。譬如高中语文课程中有很多的古诗词,教师在讲完了这些古诗词之后,可以组织一场古诗词朗诵大赛,学生可以任意挑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参赛。这样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个人能力,还能让学生在反复的练习朗诵中,对作品中渗透的文化精神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三)通过默写加强理解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古诗词默写也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默写是建立在背诵的基础上的,学生通过背诵积累了传统文化,默写可以让学生查找记忆的不到之处。另外学生在默写的过程中,语言感知能力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学生通过默写古诗词和文化典籍,就能逐渐感知作品中蕴含的优秀文化精神,进而对学生起到熏陶的作用,让学生的文化修养得到提升。默写需要检查,一方面是检查学生的记忆是否准确,另外一方面是要检查是否有错别字,有些教师担心这会给自己增加负担,其实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检查,发现有错误的可以让学生重新默写,这样学生对于默写内容会记忆的更加牢固。

(四)文化课堂渗透

课堂是开展教学的主要场所,要在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譬如在学习一篇课文的时候,与传统文化关联比较紧密的,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渗透教学,拓展课堂内容。另外语文教师也可以定期开展传统文化的专题教学课堂,这就需要教师对课本中的传统文化进行整合,在节省时间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巩固学到的传统文化,拓展学生知识量。

(五)课外阅读涵养

阅读可以使学生增加知识面,是学习的辅助手段,但是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获取心灵体验和感悟,阅读中和作品融合的过程会达到和作者的思想共鸣,让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高中语文课本中虽然也有传统文学作品,但是优秀传统文学作品很多,课本上的只是九牛一毛,所以教师要加强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课外大量阅读优秀传统文学作品达到拓展视野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内涵也会更加丰富,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

(六)完善教学方式

利用古典的文言文或者诗词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但是,如果仅仅运用这一种方式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在内容上可选取的题材具有一定的限制,在教学方式上,较为单一枯燥。因此,教师还可选用情境教学的方式来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例如: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贾宝玉挨打这一章节中,当王夫人听到这一消息后,按照传统的礼教,应该先向贾母汇报。但是必须得先经过仆人的通报。在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贾政的书房。这一描述反应出了古代的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但是文章却描述了王夫人急忙穿着便衣来不及向贾母汇报。这样的慌乱急切的场面,深刻地描写出了王夫人爱子情深的心情。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古典名著中传统文化的了解,还可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对时代的发展至关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也成了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我国对于教学内容的变革,将大力发展传统文化放在教育事业的首位。教师要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与策略,将传统文化全面地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在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时,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意识。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与知识水平。

参考文獻

[1]王晓燕。高中语文教学要体现语文的核心价值[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48.

[2]吴文禹.论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文学底蕴的塑造[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5:26-29.

猜你喜欢
思考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