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中应用题运算能力和解题技巧

2018-09-10 07:22许亚铃
南北桥 2018年14期
关键词:运算能力解题技巧应用题

许亚铃

【摘    要】数学是小学生学习的重点科目,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逻辑能力,小学生普遍认为应用题是学习中的难点,提升数学成绩的重点在于提高小学生应用题的运算能力和解题技巧。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题  运算能力  解题技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4.169

应用题作为小学数学的重点和难点,应用题考核的不仅是学生的运算能力,还考察学生的解题技巧,笔者主要就现阶段教学中应用题这一部分教学方式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一、应用题读题能力的培养

应用题的解题重点,首先是教会学生读懂题目,在实际考试中,存在题目较长,重点不明确的问题,学生往往在读题过程中产生疲惫,无法捕捉有效的信息。读题是解题能力的第一步,数学的读题主要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略读(skim),在略读中快速地带着某种目的得出想要的内容[1];第二部分是跳读(skip),所谓的跳读就是对题目的类型进行整理,深入理解数量之间的具体关系,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第三部分是精读(intensive reading),学生通过对每一个词语和数据的研究,理清解题思路,提高分析能力[2]。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要边读边思考,提升读题的效率。

例如,“妞妞的体重是21kg,妈妈的体重是妞妞的3倍,求妞妞妈妈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这类型题目较为简单,信息明确且表达清晰,这道题重点在于理解“妈妈的体重是妞妞的3倍”,这是一道“已知乙是甲的几倍求乙”,这个例题的这种对等量关系式的理解是本题的解题要点。学生通过理解里面的名词、属于的含义,可以清楚的指导要求什么,否则就会在数量关系的分析中酿成错误。

二、数形结合能力的培养

数形结合能力是一种数学语言的应用,学生通过图形符号将数据进行分析,让难以理解的语言问题和逻辑问题化成一种数学的符号,用画线段图的方式进行文字转图形,直观可靠,便于分析数形关系,且不受逻辑推导限制,可以更好的阐述数学向量之间的关系。采用空间形式予以分析和表达,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化繁为简,学生会借助图形解决应用题,从而起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3],符合学生逻辑思维的过渡。

例如,“路程问题”上,包括两方面:1.是“相遇问题”。2.是“追击问题”。“甲和乙两人从相距18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8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42千米/小时,多少时间相遇?”学生思考总是离不开形象的材料作为辅助手段,对于抽象的总是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总路程180千米进行图示,甲乙走过的路程和恰好是两地的距离180千米,甲乙两人的总速度为两人的速度之和48+42=90(千米/小时),所以相遇的时间就为180/90=2(小时)。

三、运算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知识量有限,想要真正提升数学能力,要学会扩展学生的事业,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将应用题的日常训练素材来源指向生活,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题技巧。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将学习的知识更好的应用于生活[4]。

例如,“姐姐今年13岁,妹妹今年9岁,当妹妹20岁的时候,姐姐多少岁?”岁差不会变,今年的岁數差=几年后岁数差,几年后岁数20岁,岁数差是4,转化为和差问题,最后的答案是当妹妹20岁的时候,姐姐24岁。

再如,“小红家住在小区的第3栋楼,这栋楼总共有6层,每层有4米,小红站在他家6层的阳台上,她离地面多少米”题目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容易,这是一道楼层问题中的距离问题,用乘法算出楼层高度。则公式为:6*4=24(米)。计算能力是数学考试的重点和保证,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更加贴近生活,学生计算能力强,就会学生会觉得亲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且课外学生的练习量增加,会在日常的训练中总结出一套自己的阶梯模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学生数学成绩提高的保障[5]。

四、解题技巧的培养

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华罗庚曾说:“难处不在于有了公式去证明,而在于没有公式之前,怎样去找出公式来。”所以在数学学习中,解题方式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

例如,小学数学中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告知学生该类题的解决要点来解决这一类型的问题。告知学生解题口诀:“奶奶买了不到20颗糖,3颗3颗的数还剩下2颗,5颗5颗的数也还剩下2颗,请问奶奶买了多少颗糖”可以先找到3、5的倍数结果相同,从而算出糖果的数量,3×5=15,5×3=15,3×5+2=17(颗),所以奶奶买了17颗糖。学生掌握了解题的技巧后,就可以自行解决该类习题,学生在自行编制题目后,可以强化对该类应用题的理解,更好的进行解题。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应用题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数形结合能力、计算能力和解题技巧,引导学生有效解决应用题,提升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石伟,刘敏.试论如何提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实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8(33):108.

[2]陈永平.试论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109+96.

[3]李桂芹.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转化思想的渗透与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0):80.

[4]吴娟.感悟策略,灵动思维——由一道应用题谈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J].小学教学参考,2018(29):91.

[5]杨帆.探索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8(28):68.

猜你喜欢
运算能力解题技巧应用题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圆锥曲线的解题技巧知多少
初中记叙文阅读解题技巧探讨
浅论高中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问题及策略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