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问题驱动法的应用研究

2018-09-10 07:22邵育基
南北桥 2018年14期
关键词:应用研究小学数学

邵育基

【摘    要】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正处于逐渐成型时,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教学之中,教师普遍性地采取问题驱动法来进行课堂导入及问题引入。因此,我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如何高效科学地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了如下简单的研究与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驱动法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4.182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对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尊重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一块,成了新的教学潮流下需要每位教师都认真对待的问题。大部分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知识点的过程中,普遍性地缺乏自主性与自觉性,也很难会有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问题的探究与分析。加上数学学科的大部分知识点要求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逻辑能力、计算能力、分析能力,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我基于这些教学现状,在教学中采取了问题驱动法的教学方式,来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进展。本文立足于我的教学实践,结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实地调查与研究,着重围绕“问题驱动法的教学意义,丰富提出问题的形式,激发课堂活力”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重点论述了何为问题驱动法,怎样高效而科学地实施问题驱动法这两个方面。

一、问题驱动法的教学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大多数学生对于千篇一律的文字性的知识点讲述提不起兴趣,而对各种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之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种对新鲜事物好奇心重,天真好动的性格特征,通过运用问题驱动法,将即将讲述的知识点运用有趣的问题的形式表达出来,引导学生去进行思考。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会逐渐地形成对思考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慢慢培养起学习数学知识点的兴趣。

(二)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在小学阶段,教师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孩童,要知道孩童的学习自觉性远远不及成人。尤其是在没有教师监督与指导的前提下,很少有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课程的预习、练习、复习等。实际上,这些都与教师能否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关注点是息息相关的。一般而言,教师能够运用一定的方法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目光完全性地集中到课堂学习上来,那么,课堂的教学质量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与提升。

通过对上述教学现状的思考,我以为使用问题驱动法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要知道通过一些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来进行知识点的课堂引入,能够很容易地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之中。除此之外,通过对这些问题展开一定的思考与讨论,能够让原本严肃呆板的数学课堂变得充满富有活力与生机,能够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营造出积极向上、和谐美好的教学氛围。简而言之,通过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很容易被教师所提出的生动有趣的问题所吸引,从而去思考问题出现的原因及相关后果,很显然,这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注重丰富提出问题形式的多样性

在教学之中,大部分教师实施问题驱动法都会选择一些课本或者教案上已有的问题作为引入载体。当然,我们不可否认这种问题所具有的代表性与典型性,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类问题在形式上的单一性,这是需要教师加以补充的部分。因此,结合近期对问题驱动法的教学研究,我认为采取这种教学方法需要教师能够学会不断地丰富提出问题的方式、技巧及表达形式等。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问题的代入感,充分发挥其在导入课堂的重要作用。针对这个问题,我简单地进行了探究与分析,从中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值得注意的地方。

其一是善于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参与教学。在数据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教师在进行课堂问题导入时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性的口头叙述,还可以尝试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具体而言,例如动画、微课、多媒体、视频、音频等形式。在进行分数和百分数的相关知识点讲解时,教师不妨先对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去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源,尤其是能够与问题相接轨的短视频、短动画、微课视频等。通过实践我发现,利用这类教学工具来进行问题的阐述,比直接性的口头叙述的效率高得多。要知道相比于传统性的方式,这类工具最突出的特点是将原本缺乏动感的知识点变得具有表现力,如被赋予了灵魂与生命一般,引人入胜。

除此之外,问题导入的形式还可以是利用充满趣味性的童话寓言故事。通过讲述故事这种情节性较强的形式,能够轻易地将学生的目光集中到故事情节之中,也可以對问题进行思考。当然,在选择故事时,教师应该着重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启发性的故事,给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对其学习发挥更好的启蒙作用。

其二是重视课堂互动。在提出问题后,教师不能只顾个人的讲述,不注意学生的反应。要知道忽略了这一点,对学生的学习也是毫无帮助的。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后,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并学会善于引导其思考问题出现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尽量将其往课本上所要讲述的知识点上靠拢,为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计算过程,掌握具体的计算方法提供可能性。

总而言之,课堂问题的表达形式是不拘一格的,如果只选择一种方式进行表述,那么,很难充分地发挥问题驱动法的教学意义。因此,需要每位教师能够不断地进行教学形式的探索与研究,给教学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

三、注重课堂活力的激发

在运用问题驱动法进行课堂教学时,尤其是在部分知识点较为艰涩难懂的情况下,没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很难及时地跟上教师的脚步,更别说可以对其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了。因此,基于这一教学现象,教师需要时刻注重发挥课堂教学的监督者作用,维护好课堂教学的纪律与秩序,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课堂秩序可以得到维护,教学能够更加顺利有序地推进;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受到这种课堂氛围的影响,在进行数学问题思考时,也更加有动力,为后续阶段的计算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将问题驱动法运用到数学课程的教学之中这一做法是具有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关键在于教师能够取其长处,弃其短处,结合实际性的教学需要,合理运用。尤其是在问题的选择上,更是离不开实际的教学情况,需要教师能够紧跟教学发展动向,与学生进行及时有效地沟通,学会“投其所好”,才能让参与课堂导入的问题对于学生而言有更多的吸引力。

猜你喜欢
应用研究小学数学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空域分类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