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宜把宫廷剧当成职场宝典

2018-09-10 07:22王旭明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8年17期
关键词:延禧宝典宫廷

优秀的历史题材影视剧对于提高人们对历史的兴趣、帮助人们了解历史知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宫廷剧作为近几年比较热门的电视剧题材,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由此引申出一系列“处世之道”“职场生存宝典”“职场晋升指南”。对于这一现象,王旭明指出,不宜把宫廷剧当成职场宝典。

王旭明认为,如今的宫廷剧可以分为两大类:有一定的历史事实依据、对人们今天为人处世有一定借鉴意义的正剧和基本没有史实依据的虚构戏说。这两类剧应担负或引发观众思考历史、评议现在、思考未来,或令观众良心自醒、守住正义和操守的职责。此外,他还分析了当今二三流宫廷剧存在的问题,并对艺术工作者的创作和青年人的鉴赏提出了期望。

从《金枝欲孽》到《美人心计》,再从根据网络小说改编而走上银屏的《甄嬛传》到《延禧攻略》,宫廷剧成为电视剧中的一个品种。其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半文半白的艺术语言,以及靓男美女的所谓演绎都引人关注,被很多年轻人追捧。說实话,如果一般看看倒也罢了,问题是,现在有不少青年人,把其中的情节引申到当下社会,总结出“职场晋升指南”,这就不宜且极为不妥了。

应当说,中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其中涉及宫廷内容的历史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宫廷内部君臣关系、臣臣关系和后宫佳丽之间的各种争斗,既有丰富的社会学、历史学内涵,也是人际伦理关系的折射。艺术工作者常常把这样的内容搬到舞台上和荧屏中,不难理解。问题是,艺术工作者该以怎样的眼光和高于生活的视角反映宫闱逸事?

我以为,宫廷剧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为代表,有一定的历史事实,但也有艺术性的创造,这类通过政权更迭和皇室争斗等情节表现出比较宏大的时代主题,对我们今天为人处事乃至执政理政都有重要借鉴意义的宫廷剧,我们可以称之为正剧。另一类是以《甄嬛传》《延禧攻略》《琅琊榜》为代表,基本上没有史实依据,主要人物和情节均为作者虚构。这类电视剧因其表现的情感细腻、人际关系复杂和矛盾冲突的纠结吸引观众,尤其是吸引年轻观众的眼球。在这类电视剧中,值得一说的是《琅琊榜》。该剧以平反冤案、扶持明君、振兴山河为主线,讲述了“麒麟才子”梅长苏才冠绝伦、以病弱之躯拨开重重迷雾,智博奸佞,为昭雪多年冤案、扶持新君所进行的一系列斗争,从中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德,令人耳目一新。

不管是正剧还是戏说,对于这两类剧,我都期待艺术工作者能参考《康熙大帝》或《琅琊榜》这样的宫廷剧,或引发观众思考历史,评议现在,思考未来;或引发观众良心自醒,守住正义和操守。遗憾的是,在舞台上、银屏里,总的看,这类高品质的宫廷剧偏少,而《延禧攻略》《美人心计》这一类偏多。这种“偏多”造成一些年轻人盲目地以这类二三流宫廷剧中的情节和人物来比照当今社会,尤其是职场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样简单的比照,不仅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不利,甚至误导青少年走偏锋、走极端。

应当指出,一方面,二三流宫廷剧中胡编乱造,恰与现实社会的某些方面契合,所以赢得青年人的青睐;另一方面,不可否认,作为一个有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大国,许多封建的余毒至今还有生命力,甚至比较活跃,这与现实社会中某些不合理的现象契合。再加上当代社会工作节奏加快、人心和人性更趋于复杂,年轻人在迷茫中将二三流宫廷剧当职场宝典也就不以为怪了。于是,在社交网络中,出现很多相应的文章或帖子,通过宫斗剧剧情来向读者介绍如何斗狠、如何在职场中进行角力、如何上位等,使得本来普通的办公室被想象为充满权力斗争的场所。

我们在分析宫廷剧在现实社会存在的必然性后必须指出,有良知、有追求和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工作者,不该对宫廷内部某些方面加以渲染和放大,诱使青年人将此奉为宝典,甚至以此营销自己的作品。我们也希望青年人擦亮眼睛,不要把此当成成功学,影响自己的前程;我们还希望,影视剧的监管部门对于这类剧要加强监管,提高质量,不能简单地以为无害就成,要提高电视剧的品位,在导向上把好关,避免宫廷剧过多、过滥、情节过于离谱,以致影响人民群众对事物的判断,特别是青年人对于前进路上的选择。

总之,无论是艺术创造者,还是艺术欣赏者,乃至艺术把关者,都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不能有意无意地让青年人把宫廷剧当成职场宝典,影响社会和谐与进步。

猜你喜欢
延禧宝典宫廷
锋芒毕露的法国宫廷画家
测你会足《延禧攻略》中的哪个角色
2018年,香港最关心《延禧攻略》
调查
第六道宫廷古法白米饭
上镜宝典:骨美拍照更好看
于正新剧《延禧攻略》开机
宫廷古法白米饭
快来看!今夏必备的乐游宝典
“病”友们的宫廷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