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农村学龄前儿童叙事性讲述的有效策略

2018-09-10 07:22王娜
南北桥 2018年21期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教学探究

王娜

摘要:启发幼儿的情感理解和表达能力,是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本文中我将要探讨的内容重点针对幼儿叙事性讲述方面,并以农村学龄前儿童这一群体为探究实例,谈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氛围营造、情景设置、话题引导等形式,启发并培养幼儿的叙事能力。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  叙事能力  教学探究

在人的成长方面,我们都有一贯的认知:即从自然意义上来看,人的一生都是处在一种不断成长和学习的状态。但从医学、法律等认为定义上划分,往往是从人的生理、心理成长方面来定义人的“成熟”时间,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指的十八岁成年。通常在人走向成年的过程中,伴随的是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成长,并且针对不同的个体存在不同的成长进度表现。所以教育的意义就在于,通过相对系统性、规律性的理论教学和行为规范,让人在人为定义的成长过程中,具备一定的方向和目标的指引,不断启发各方面的能力、挖掘各方面的潜能,从而最大限度的让每个人都成长为有价值的,对社会有用的且具备正确自我认知,具备完成人格和个性的人。而作为一名教师,从教育的目标出发,我们明白,针对不同年龄的幼儿,要在考量其在思维和行为方面能力共性的基础上,制定不同的教学规划,包含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等,以期达到一种层层递进,不断深入的效果。而根据当前人才培养的范围界定来看,小学阶段已经不是幼儿接受系统性教育的开端,需要往前推算到幼儿园阶段。

幼儿园阶段相对于理论性知识的教育,其更加重视对于幼儿本身思维和能力例的开发,例如表达能力、共情能力、思维感知能力等等,目的在于先让幼儿在个性和人格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培养起一定的情商。而目标从整体的幼儿教育状况来看,受到信息交互速度的差异性限制,大部分城镇幼儿园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改革方面,较为积极,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快、能力较强。而相对农村幼儿园来说,则恰好相反,往往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模式僵化等问题,所以农村幼儿园在幼儿启发、能力培养方面往往存在短板,呈现出更多的教学问题。所以,本文中,我将站在幼儿园教师的角度,从农村学前教育的现实状况出发,以培养幼儿的叙事能力为例,谈谈我的相关教学看法,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几点个人建议。

一、明确何为叙事性讲述

通过对“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能力的研究”来看,叙事性讲述可以说是其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而对于大部分农村幼儿教师来说,我们对于叙事性讲述往往能理解其内容,即顺畅性语言表达,但往往忽略了其背后对于儿童认知、交流等方面的影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降低重视度,造成不可挽回的教学缺失。所以,在我看来要想做好学龄前儿童的叙事讲述素养培育,我们就要先从内容和意义等多个方面,来全面了解叙事性讲述这一概念。

首先,从叙事性讲述的内容来看,主要是指人能够在相对固定的语境中,进行语言的独白,也就是我们通俗意义上所讲的“自说自话”,通过口头语言,用词准确、语法正确的把人或者事情的时间、地点、相关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明确的表达出来。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感受到,这对于已经一些具备一定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基础的成年人来说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归根结底就在于学龄前时期,这种能力的培养没有到位。

其次,从叙事性讲述能力培养的意义来看,正如古语所云:“牵一发而动全身。”学龄前关于能力和思维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会反映到人的未来生活中,并形成持续性的影响。叙事能力,是幼儿语言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建立息息相关,目的明确、条理清晰、逻辑分明的叙事能力建立,对未来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思维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对于学前教育来说,教师一定要摆正教学态度,明确其重要性,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策略创新,从而确保呈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关于叙事性讲述的有效策略

关于提升农村培养学龄前儿童叙事性讲述能力来说,既要从农村幼儿园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既有的资源和师资情况进行教学结构方面的调整,更要从教学内容规划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方面寻求问题的解决策略。从而循序渐进地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

首先,在日常交流过程中,教师要以自身为“引子”,引导幼儿在师生之间你来我往的对话中学会叙事。对于农村的幼儿来说,在个性方面相对于城镇幼儿来说,更加自由、活泼,所以在日常交流过程中更加随性,也更喜欢“调皮捣蛋”。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调整自身的性格,去融入幼儿,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和幼儿建立交流关系,如早上问问幼儿昨天在家玩了什么;动画片演了什么;在自由活动的时候,结合幼儿的兴趣,和幼儿就感性的内容进行探讨,如劳动课堂和幼儿讨论如何叠小船、如何画大树等等。先通过日常交流,树立幼儿的分享和表达意识,逐步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其次,在教学过程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有计划性的引导话题,培养幼儿的系统性、逻辑性表达能力。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玩”是他们生活中的重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采取玩的形式,并且对于农村幼儿来说,玩的内容要更贴近生活。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角色扮演是幼儿最感兴趣的部分,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如扮演父母照顾孩子、商店买卖东西等,让幼儿在实际的情境中进行对话、交流、表达,引导幼儿在既定目的的引导下学会条理性叙事。

再次,我们还可以通过举办一些班级小活动,鼓励幼儿在同伴面前进行主动叙事。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设置一个分享时间,鼓励幼儿主动上台分享自己遇到的有趣的人或者事情,也可以是看过的故事。甚至是可以给幼儿事先准备的时间,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进行一定的配合和引导,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叙事能力。

對于农村学龄前儿童的叙事性讲述能力培养来说,我们一方面要从群体性个性化角度考量,从当前农村幼儿园的教学现状出发,以农村儿童的生活经历和个性共同点为基准去制定相应的教学步骤和策略,另一方面要从学龄前儿童能力培养的共性出发,以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目标为参照,从兴趣挖掘、个性塑造等多个方面进行幼儿叙事能力的启蒙和培养,从而为幼儿情商和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幼儿园教育教学探究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刍议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
中职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探究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