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安全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

2018-09-10 07:22党丽娥
南北桥 2018年21期
关键词:幼儿策略

党丽娥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因此,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幼儿的安全问题是保教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在教学实践中形式较单一:大部分是保教人员对幼儿进行“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教育,幼儿体验性、游戏性安全教育活动欠缺。这种教育方式是被动教育,幼儿常常是“左耳进、右耳出”,不会产生相应的安全行为。笔者从自己的实践出发,介绍了几种培养幼儿安全行为的策略。旨在提高教师的安全教育水平,促进幼儿形成安全行为。

【关键词】幼儿  安全行为习惯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21.204

安全教育是幼儿教育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也是我们要长期探索的教育问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因此,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幼儿的安全问题是保教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本园实际来看,虽然一直重视安全工作,有一系列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但在教学实践中形式较单一:大部分是保教人员对幼儿进行“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教育,幼儿体验性、游戏性安全教育活动欠缺。这种教育方式是被动教育,幼儿常常是“左耳进、右耳出”,其效果可想而知。

从知到行之间有一段距离,幼儿知道怎样做,但如果不加以实践、练习和巩固,他们是不会产生相应的安全行为的。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行为不会自动产生,也不能由教师或者父母传授而获得,只能是通过儿童的主动建构而内化到他们的认知结构中。

安全教育不能光说不练,除了加强幼儿安全意识的教育外,重点应该放在幼儿安全行为的训练上,促进其自动化安全行为的形成。那么,怎样有效培养孩子的安全行为习惯呢?笔者尝试了以下做法,收效甚好。

一、在站位游戏中增强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

进行安全活动时,我们存在一个共性:教师说的多,幼儿参与实践的少,这种情况往往会是“左耳进、右耳出”,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当我们进行防地震、防洪等主题教育活动时,可以用演练活动引导幼儿将知用到行动中,但进行诸如《食品安全》、《植物不能随便摸》等活动时,无法创设演练活动巩固所了解的安全知识,该怎么办呢?只是看一看,说一说并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在一次自由活动时发现幼儿对站位游戏感兴趣,于是我将这个游戏引用到安全教育活动中,如《食品安全》中,幼儿了解了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后,我创设了一个站位游戏:教师出示两种表情图片(也可以是其他的图片),告诉幼儿:当你听到一种行为或看到一张图片,认为它的做法是正确的,就站在高兴表情图片旁,如果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就站在生气的表情图片。这样一来,既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又引导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还培养了幼儿的倾听能力、看图能力,这样的站位游戏还可以拓展到户外活动中,借助户外活动契机巩固安全知识,增强幼儿的安全行为。

二、向幼儿求助,巩固幼儿的安全行为

安全主题活动《雷雨天气要注意》中借助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了解了雷雨天气要注意的事项后,我创设了演一演环节,教师来讲述情景,如我在户外玩耍,忽然打雷闪电了,这时我该怎么办呢?教师表现出很无助的表情,请幼儿给予帮助,幼儿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踊跃上前告诉我应该怎么做?但每个幼儿的方法又是不同的,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我继续求助小朋友们:谢谢大家给了我这么多的方法,可哪些方法才能保护我呢?我边演示孩子们告诉我的自护方法边请他们自己观察、判断,从而发现哪些方法更安全。孩子们发现自己的方法被肯定,还保护了老师,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个别孩子的方法被否定后,也是快乐的,因为他们从中学到了正确的、安全的保护方法,个别幼儿自言自语道:哦,原来这样才能保护自己呢。

通过教师向幼儿求助的形式,既引起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又让幼儿体验到用自己的知识去帮助别人的快乐,还巩固了对安全知识的掌握、记忆,促进幼儿自动产生相应的安全行为。

三、利用体育游戏增强幼儿的躲闪、呼喊等快速反应能力

生活中的意外事故防不胜防,幼儿反应的敏捷性、动作的协调性以及手臂、大腿肌肉的力量,影响着幼儿的安全自护。这时,我们可以利用户外活动时间开展“抓尾巴”、“老鹰捉小鸡等”等有趣的游戏,增强幼儿躲闪、呼喊等快速反应能力。一旦面临相应的危险事情,經过训练的孩子因为有行为和心理的准备,自救逃生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四、帮助幼儿了解周围环境中的不安全事物,让幼儿学会自主排查隐患,防患于未然

案例:户外活动时间,熙熙走到荡桥旁,左看看、右瞅瞅,然后趴下身子,拿起荡桥上的桥板依次翻看。只见他拿起一块桥板不停地摆弄着,一会儿抓着桥板上的铁链,一会用手拧着什么。老师走进问到:熙熙,你在干什么?熙熙边操作边说:我发现荡桥上有一颗螺丝掉了,我把它安好,不然我们会摔倒的。

通过观察熙熙的行为,我们会发现他是在检查荡桥是否安全。对于中班幼儿而言,并没有主动去检查玩具是否有危险的经验,为何熙熙会在玩之前先进行检查呢?仔细回想,熙熙的举动源自一次餐后散步所见:看见门卫张师在修荡桥,从这里熙熙得知原来荡桥有危险,所以才会在玩之前先检查。我及时对熙熙的行为给予了表扬鼓励,并以此为契机,提醒孩子们在选择器材时都应该先检查,学会自我保护。

让幼儿自主去发现、解决危险,不仅使幼儿从中获得了保护自己、同伴的方法,也可满足幼儿情感的需要,获得成功和信心。

五、在一日生活中自然渗透

案例:午检时,手电筒的光刚照进瑶瑶的嘴里,就发现她嘴里有一颗亮闪闪的珠子,正要问她嘴里是什么时,瑶瑶突然闭上了嘴巴,不停摇头,眼神有些恐慌。这时,我意识到瑶瑶是不敢说话,一张嘴说话,珠子可能会咽进肚子里。我告诉她,不要害怕,张开嘴巴直接吐出来,她低下头,小心翼翼地将嘴里的珠子吐出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经询问得知这颗珠子是她衣服上的装饰品,掉下来后没地方装,就含在了嘴巴里。

幼儿的自护意识薄弱,对一些小珠子感兴趣,难免会有把珠子含进嘴里或者塞进耳朵、鼻孔等现象。作为幼儿教师,应将安全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用直观的图片、有趣的游戏,引导幼儿学习一些安全知识、自护方法。发现珠子含进嘴巴里这类事件后,首先应稳定幼儿的情绪,切记批评,要引导幼儿先将珠子吐出来,再给予正面教育,将珠子含进嘴里会引发的危险、后果告诉给所有幼儿,相信有了体验,有了亲眼目睹,孩子们就不会再把珠子含进嘴巴里,从而增强了自护意识。

六、在适度的自然后果法中内化。

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自然后果法,即让幼儿从行为的自然后果中获得经验和教训,使孩子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带来的后果负责。自然后果法可以帮助幼儿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他们在自己的不恰当,甚至危险行为导致的后果中获得体验,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

案例:組织幼儿练习骑羊角球跳,熊猫得意地说:骑羊角球跳,我最擅长了,他骑着羊角球一溜烟功夫跳远了,老师大声提醒:慢一点,他听而不闻。教师声音刚落,熊猫捂着额头跑过来,我拉开他的手一看:额头上长出了一个大包,已经开始淤青,稍有血迹。见状,赶紧请搭班教师将熊猫带回教室,找冰块冷敷。

午餐前,检查熊猫的额头:肿起的包已经消下去了很多,熊猫自己也不愿再冷敷。才询问他是怎样摔倒碰伤的,熊猫一一道来:自己那是觉得最擅长骑羊角球跳,于是他就闭上眼睛向前跳,速度太快,一跳跳到了门卫处,额头碰到了硬硬的台阶上,这样一碰,额头必然碰出一个大包来。听完他的自述,我还未回应,小朋友们就开始说开了:“那是怪你自己嘛,谁让你闭上眼睛跳的”,“就是嘛,眼睛闭上就看不见了,肯定会摔跤的啊”。再看看熊猫,他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说:“老师我知道错了,以后我再也不闭着跳了”。这种自然后果可以帮助幼儿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他们在自己的不恰当甚至危险行为导致的后果中获得体验,自然会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

总之,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安全行为,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每个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平安。因此,幼儿园应将安全教育与保教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寓安全教育于幼儿一日生活之细节中,做到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中自己去体验怎样做安全,逐渐形成一种安全意识,从而自动产生相应的安全行为。

猜你喜欢
幼儿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