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2018-09-12 11:15刘建玲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8年8期
关键词:学生观导师

刘建玲

[摘 要] 现代化教育,要求教师从传统的“题师”“课师”向“导师”转变。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把自身培养成“导师”型的教师,使自身的成长与学生的终身发展结合到一起。

[关键词] “导师”型;育人观;学生观;创新视野观

从教育的实效性来看,一名教师的教学行为和风格,对学生的潜在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试想,十几年后你还能记起教师讲过的习题吗?可某些教师闪光的思想方法和做人哲学却能留给你启发,使你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就是教育的潜在能量,它对人一生能力的发展有着相当于核裂变一样的作用。这就促使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如何使自己的成长与学生的终身发展相结合。

从教师专业技术层次来看,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经历:“题师”(只是长于讲解习题)、“课师”(具备题师技能,又会讲授新课)、“导师”(具备题师、课师的技能,且善于指導学生学习)这三个阶段。

题师,过多地讲题、做题。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考试进行。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要科学地把教学的主体、客体、媒体合理地结合到一起,进行有效的交互互动,即成为“课师”。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仅成为“课师”还不够,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在新的环境下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导师”。

教育改革的目标就是要使学生将获取的知识转化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课程要求更多的是“导师”型教师,而不是“题师”“课师”型的教师,要想成为“导师”型的教师,就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育人观、创新视野观。

首先,具有科学的育人观。

教师要研究教材,大纲,考纲。政治教材的编写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在教学中,教师要研究教材,在不同的学段,学生要掌握哪些知识,考纲对学生的要求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设定好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确定要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是课前的播报,也可以是课堂上的情景创设,或者是课后的实践活动,只要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都是新课程所倡导的。

其次,具有平等的学生观。

当代中学生思想活跃,获得信息的途径广泛,受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影响,他们对好多事都有自己的看法,也有很多困惑。如“国家一直在提倡缩小城乡差距,我们的收入差距为什么一直没有缩小?”教师要转变观念,与学生平等交流,多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所想,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让学生能信任老师,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同时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使学生信服、佩服。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最后,具有创新视野观。

教师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就要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课堂上经常会有意料不到的情况发生,教师要做好充分的预设,要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活到老学到老。教师不但要有本专业的知识体系和思维体系,而且还要具备较宽的知识面,要借助互联网平台多接受新的知识,与时俱进。如,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了解他人不一样的观点,通过全国一师一优课的评选,学习优秀教师的优点,不断取长补短完善自己。要有开阔的视野,有创新的教育观,有勇于大胆实践的气魄,对专业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在学生的成长中,促进自身教育观念的更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的报告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教师的职责是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她的正式职能以外,它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学生发现矛盾的观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它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励。”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把自身培养成“导师”型的教师,使自身的成长与学生的终身发展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刘良华.教师专业成长[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刘良华.教师成长[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学生观导师
“十三五”回顾系列—首都研究生导师队伍发展
导师权问题不要简单做“加减法”对
导师的猫
广东鹤山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双导师制
学生观在汉语拼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环境下高中英语教育观念的重新构建
外籍教师课堂典型用语及其所采用的教育教学措施背后折射出的“学生观”和“教育观”
孔子学生观对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启示
《外国小说欣赏》的写作价值研究
关于解决大学生上课玩手机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