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的系列举措

2018-09-13 04:58韩俊桥沈娟
职业 2018年8期
关键词:就业创业服务

韩俊桥 沈娟

摘 要:湖北省各地、各部门、各院校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上,采取了着力引导、制定政策、做实机制、搭建平台、转变模式、完善体系、发挥优势、开展活动等系列举措,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湖北高校毕业生 就业创业 服务

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是一项需要长期建设的系统工程。近年来,在湖北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湖北省各地、各部门、各院校坚持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置于战略优先地位,着力引导、做实机制、搭建平台、转变模式、发挥优势、开展活动,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不仅保持了大学毕业生总就业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位,也为吸引大学毕业生留鄂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政府着力引导,留鄂举措密集出台

1.省级举措

自2015年起,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的强劲东风,湖北省党委、政府密集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实施就业创业优先战略,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吸引大学毕业生留鄂就业创业,努力营造促进全省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良好社会环境。

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湖北省政府在《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强调:要“把高校毕业生摆在就业工作首位,鼓励和支持更多高校毕业生在鄂就业创业,推动我省人才优势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湖北省将大学生就业创业从重要工作内容上升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随后,在湖北“人才二十一条”,尤其是“我选湖北”计划的“两个意见”中,发出了“吸引大学毕业生留鄂就业创业”的强烈政策信号。同时,湖北省通过财政补贴为统筹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以及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各类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2.地方举措

在湖北省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担当“一主两副”职能的武汉、襄阳和宜昌市以及承接“多级发展”职能的黄冈、荆门等市州,陆续制定了广泛涉及商业、金融、税收、社保等方面内容的政策措施,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扶持资金,放宽对大学生创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和经营场所限制,降低大学生创业市场准入门槛。

3.院校举措

省内高校也纷纷出台《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工作方案》等相关文件,配合地方政府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文件精神,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实施了系列服务措施,例如:组织做好帮扶贫困家庭毕业生、残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困难毕业生群体就业创业工作,如对家庭困难学生开展求职一次性补贴的评审及发放工作;鼓励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艰苦行业和中小微企业就业;认真实施“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教师特岗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

湖北省上下一心、联手发力,大力营造目标明确、措施具体、渠道通畅的服务环境,为大学毕业生留在湖北就业创业、在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中大显身手创造了良好的政策条件。

二、平台建设创新,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1.平台建设

湖北省积极搭建各种类型与功能的就业创业平台。以2016年为例,在传统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方面,进入湖北省人才服务机构开展现场招聘的用人单位共12.10万家次,提供招聘岗位86.13万个次;另外,在网络招聘服务平台方面,共接入用人单位30.57万家次,提供招聘职位189.15万个次;而在校园就业平台方面,各高校也积极开展工作,例如,湖北省4所部属高校常年与国内外上万家企业保持着密切联系,年举办招聘会近5000场次,提供就业岗位近16万个次。

2.模式转型

为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将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落实到位,湖北省创造性地实施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模式的转型,将见习实习基地和创业孵化平台的建设作为工作重点,针对性地弥补了就业创业服务机制的短板,有力保障了大学生“学习实践-就业创业”的全过程无缝对接,如下图所示。大学毕业生见习实习基地、创业孵化平台的建设与运营,极其有效地增进了大学毕业生对用人单位、市场的了解,弥合了校园、企业、社会间的“隔阂”,防范、化解了在就业试用期、创业孵化期可能存在的风险,成为湖北省大学生就业服务模式已完成根本性转变的重要标志,也为实施“我选湖北”计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3.服务体系

在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实践中,湖北省各地均推出了具体、有效、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系列举措,举例如下。

湖北省武汉市加大了对大学生就业见习的支持力度,将见习补贴标准从每人每月500元提高到930元,并投入6000万资金,对毕业5年内的本科毕业生发放基层就业生活和租房补贴,引导他们到新城区企业就业。同时,武汉市创建了50家大学生创业基地,在孵企业2000余家、带动就业2万多人,形成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创业园、创业基地、创客空间,其软硬件建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湖北省黄冈市加强与高校的合作,依托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经济合作组织、开发区和社区等用人单位,共同建立大學生实习实训基地。2016年,该市共接收1.83万名大学生实习实训,超过年度计划83%。黄冈市每年通过公开招录、考核、招聘等方式,吸纳5000名以上高校毕业生来当地就业,2016年面向985、211高校引进了120名专业技术人才。该市还完善了“联络员+辅导员+创业导师”的创业孵化服务体系,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定期举办大学生创业论坛、创业沙龙、创业讲堂、创业培训等公益性活动。

湖北省襄阳市通过合理布局中心城区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加快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信息化建设,以“襄阳云谷”为依托,实施数字就业创业信息化工程。该市大力建设襄阳人力资源产业园,培育、引进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壮大了公共就业创业和人才服务体系。

三、校园优势尽显,就业服务特色纷呈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积极引导支持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等文件精神,湖北省各高校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富集的优势,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多种形式和特色的就业创业服务。

1.调动既有资源为毕业生提供创业帮助

湖北各高校借助学校名气,利用校友、师资的人脉资源,邀请创业名人赴校开展创业论坛、创业沙龙、创业讲堂、创业培训等指导性活动,通过社会成功人士的参与,增进大学生对创业实践的了解。各高校还联合知名企业单位共同开设有关创新创业的奖学金项目、举办创新创业类科研实践赛事,通过奖项、资金等名誉,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2.借力信息化全面提升就业指导服务能力

湖北各高校借力信息化,全方位为学生、学院、用人单位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以湖北某高校为例,该校学生就业工作处设立“就业汇”微信平台,每年推送就业信息5000余条,高效匹配了“学生-岗位”需求,还开发了“视频面试系统”“毕业生网上签约系统”手机APP等,创新性地提供了相关服务项目。

3.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与课程管理

湖北各高校积极组建专门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队伍,集中优质师资力量开设就业创业指导类课程,实施就业创业指导教师能力提升计划,选派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开展教学研讨与集体备课,开展新生辅导员职业生涯辅导能力培训和毕业年级辅导员就业创业指导能力专项培训。例如,湖北某高校采取“通识选修课程与素质拓展课程同步建设”的思路,开设就业创业指导系列课程,实现了“本科生和硕士生有效覆盖”的培训目标,2016年该校共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课程9门、课时67个,本科生素质拓展课程4门、课时35个,硕士公共选修课程1门、课时3个。该校还有效发挥职业咨询教师团队作用,设立了“咨询接待日”,增加了个性化咨询接待时间。

4.开展多种主题和形式的其他活动

湖北各高校还积极开展多种主题和形式的各类活动,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例如,湖北某高校组织开展“学涯”“职涯”奋斗故事征集活动,开展“就業典型经验分享”巡回报告;举办“就业大讲堂”“金牌求职者”模拟求职大赛、“赢在学涯”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大学生“自我营销”等品牌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反馈效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实效。

(作者单位:韩俊桥,湖北省人才服务局;沈娟,华中师范大学学生就业工作处)

猜你喜欢
就业创业服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推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可行性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