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先进计量技术与型号实践论坛在京召开

2018-09-14 09:46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8年15期
关键词:航天事业型号计量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国家运载火箭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中国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等联合承办的“先进计量技术与型号实践论坛”于2018年7月27日在京召开。论坛以“提升计量测试能力,支撑航天主业发展”为主题,多视角展示近年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计量测试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拥有的人才与技术实力,交流航天事业发展中发挥计量测试保障作用的成果和经验,特别是计量测试对航天型号研制、生产、试验的支撑与保障作用,以期进一步加强计量专业交流平台建设并持续推动航天计量测试技术创新和发展。此次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包为民主任出席大会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谭久彬教授,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副主任谭永华研究员等6位专家学者分别作论坛主题报告;多名特邀专家和优秀论文作者进行了现场交流。本次论坛共有200余位航天型号、计量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与会,89篇论文参加了交流。

本次论坛涉及航天产品及其试验测试设备的可测试性、测试覆盖性、可计量性;航天动力系统设计、工艺的计量测试需求,以及与计量测试技术相关的研究与探索;新型、专用、精密测试/测量单元研制与计量校准;综合、现场、在线、动态、实时和远程计量检定与校准方法;航天计量标准的建立及量值传递技术研究;航天型号计量保障、航天技术应用和航天服务业计量保障管理模式研究等6个方面。

伴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计量工作的创新发展为航天事业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期以来,航天科技集团以聂荣臻元帅提出的“科技要发展,计量须先行”为指导,注重完善计量体系、提升航天基础能力建设,努力突破关键技术、推动航天技术创新,强化计量保障、服务航天型号研制,推进社会服务、促进航天军民融合,计量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基本形成布局合理、专业齐全、满足当前量值传递和型号保障需求的计量技术体系。

参加论坛的领导和专家学者纷纷指出,经过6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航天人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形成了具有中国航天特色的航天计量体系,在创造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和探月工程为标志的辉煌成就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航天计量工作者要不断传承历史,继往开来,加强航天计量科技创新,既要满足航天科技工业发展的需要,又要解决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计量检测技术的新要求,超前发展,使计量检测技术成为航天高科技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

包为民主任在讲话中指出,航天科技集团肩负着推动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历史重任,重型运载火箭、载人登月、空间站建设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任务的持续开展,必将为航天计量工作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会带来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他强调,航天计量是航天质量保证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吴燕生董事长针对当前繁重的型号科研生产试验任务,针对航天质量保证工作,提出了“三个压准压实”的要求,航天科技集团也推出了新版的“航天型号精细化质量管理要求”,为“质量强国”战略落实到航天科技集团确定了新的遵循准则,计量测试工作如何以“横向一致和纵向贯通”为目标,以持续提升型号过程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解决测试覆盖性和不可检不可测问题,提升航天制造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为己任,持续提高服务和监督评价能力,应成为航天计量工作者认真思考并加以实践的重中之重。他对广大航天计量测试工作者围绕航天科研生产的实际需求,紧密追踪航天科技发展的热点和难点,切实解决航天发展中面临的计量测试难题,更好地发挥保障作用表达了殷切期望。

此次论坛筹备工作负责人认为,通过组织广大航天计量科技工作者开展充分交流,有助于激励大家以“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为己任,推进航天质量管理要求的贯彻落实,对提升航天型号计量保障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航天事业型号计量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计量检定在食品行业中的重要性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关于提高航天型号计划完成率的思考
航天型号批生产管理模式的思考
型号产品配套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推动者——孙家栋
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推动者
——孙家栋
航天型号全要素管理的初步实践
让我们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