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小剂量重比重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肛肠手术的临床观察

2018-09-14 11:31吴浩云
吉林医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布比肛肠双下肢

吴浩云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中心医院麻醉科,江苏 宿迁 223900)

肛肠手术在基层医院很常见,开展量大,麻醉方式多选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麻醉效果确切[1],操作难度不大,然而术后的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却往往较长[2],限制了患者双下肢的运动及早期下床活动,增加了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容易造成心、肺、脑的栓塞,给围术期带来了更多的安全顾虑;另外,椎管内神经阻滞常引起尿潴留[3],对于这样的小手术给患者留置导尿管,增加了术后的不适与生活的不便,基于以上考虑本院自2015年以来对于肛肠手术在施行蛛网膜下腔阻滞时试验性给予2.5 mg超小剂量布比卡因,观察其麻醉效果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方案已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择期肛肠手术患者90例,ASAⅠ或Ⅱ级,男57例,女33例,年龄25~50岁,体重50~98 kg,排除标准:凝血功能异常、局部麻醉药过敏、局部组织感染、脊柱外伤畸形、中枢神经或精神疾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

1.2麻醉方法:入室后开放静脉输液,鼻导管吸氧2 L/min,监测BP、ECG、SpO2,患者左侧卧位,取L3~4间隙25G腰麻针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A组取0.5%重比重布比卡因2.5 mg(0.75%布比卡因2 ml+10%GS 1 ml配成),再回抽0.5 ml脑脊液共1 ml(此时浓度为0.25%)推入蛛网膜下腔;B组推入0.5%重比重布比卡因5 mg;C组推入0.5%重比重布比卡因7.5 mg。术中血压下降超过麻醉前基础血压20%静脉注射麻黄碱6 mg/次,若HR<50次/min,静脉注射阿托品0.5 mg。

1.3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麻醉前(T0)、阻滞后5 min(T1)、阻滞后30 min(T2)、阻滞后60 min(T3)的HR、MAP、SpO2。用针刺法测定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注药开始到针刺手术部位无痛)、感觉阻滞维持时间(从感觉阻滞至阻滞区感觉恢复正常)。手术结束后测定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Bromage改良法:0级:无运动阻滞,髋、膝、踝关节可充分屈曲;1级:不能做直腿抬起,仅能屈膝、踝关节;2级:不能屈膝,仅能屈踝关节;3级:三个关节均不能屈曲。随访并记录术后尿潴留发生例数。

2 结果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及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例数男/女(例)年龄(x±s,岁)体重(x±s,kg)ASAⅠ/Ⅱ级(例)手术时间(x±s,min)A组3020/1046.5±9.976.2±10.327/326.2±9.2B组3018/1246.3±8.773.3±11.126/428.2±10.3C组3019/1145.8±9.274.5±10.628/227.8±9.9

组别例数T0T1T2T3HR(次/min) A组3080.2±13.477.3±13.676.3±11.382.3±12.2 B组3077.6±14.275.2±12.878.1±12.280.1±13.5 C组3079.1±13.680.4±14.478.5±11.379.4±12.6MAP(mm Hg) A组30105.3±15.2106.3±13.5107.2±12.3106.2±14.1 B组30104.2±14.9104.6±12.8104.0±14.1109.5±13.2 C组30106.1±12.8107.2±13.3105.4±12.7108.4±13.5

注:1 mm Hg=0.133 3 kPa

三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明显短于B、C组,A组

三组患者手术结束后测定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发现蛛网膜下腔用药量越大阻滞程度越重,A组患者麻醉后至手术结束大部分患者可以活动自如,手术时自行摆侧卧位,手术结束时可自行移至送回病房的手术推车上,0级27例,3级0例;B组患者0级与3级的比例很小,多数患者为1级与2级;C组患者阻滞程度最重,2级5例,3级25例,双下肢运动阻滞程度A组

术后随访尿潴留情况A组明显少于B、C两组,A组

组别例数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A组305.2±1.340.5±10.2①②B组304.5±2.274.2±9.4①C组304.6±2.1116±15.3

注:与C组比较,①P<0.05;与B组比较,②P<0.05

表4三组患者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和尿潴留发生率比较 [例(%)]

组别例数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 0级 1级 2级 3级 尿潴留A组3027(90)①②2(7)1(3)0①②2(7)①②B组301(3)①12(40)15(50)2(7)①6(20)①C组30005(17)25(83)10(33)

注:与C组比较,①P<0.05;与B组比较,②P<0.05

3 讨论

蛛网膜下腔阻滞适应证之一:肛门及会阴部手术,重比重布比卡因为常用药,常用剂量为8~12 mg[3],成年人7.5 mg及以下剂量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不大。肛肠手术为普外科小手术,手术时间短,通常不超过30 min,7.5 mg及以下剂量的布比卡因足以满足手术需要。

麻醉的含义是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从而能为进一步的手术或其他治疗创造条件[3]。理想的麻醉应该是术前把患者的内环境调整至最佳状态,使其更好耐受手术刺激;术中阻断有害刺激的传导与感知,抑制机体不良的应激反应;术后在良好镇痛的前提下尽快让机体恢复至生理状态,使患者安全渡过围术期。

本试验组选择的患者均为ASAⅠ或Ⅱ级,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而术中三种剂量均可有效地阻断手术刺激对机体的不良影响,而对于术后恢复,2.5 mg组明显恢复快。影响蛛网膜下腔阻滞程度的因素很多,在一般情况恒定的情况下,低剂量的阻滞强度和作用时间都低于高剂量组[3]。

尿潴留是肛肠疾病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2%~52%[4],笔者通过减少术中输液(控制在500 ml以下),减少蛛网膜下腔阻滞局部麻醉药布比卡因用量至5 mg,仍有尿潴留大量发生,经临床试验观察2.5 mg布比卡因足够手术需要,感觉运动阻滞轻,且术后尿潴留发生很少,减少了围手术期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术后不适,促进早期恢复,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2.5 mg重比重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肛肠手术麻醉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布比肛肠双下肢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股骨颈截骨时保留残端的长度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影响
布比卡因神经毒性研究现状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请您诊断
常见肛肠疾病的诊治
25G腰穿针超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比较
活血润肠汤治疗肛肠术后便秘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