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和地区经济联动的市场营销教学改革研究

2018-09-16 00:44张佳书
高教学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市场营销人才课程

张佳书

摘 要:现阶段市场营销教学主要采取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方法,无法使学生真正理解和运用市场营销知识,获得营销能力和实践就业能力,因此需要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本研究从高校和地区经济联动的视角出发,从校企联合建立营销实践平台、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模式、建立创业孵化平台、高校结合企业需求更新固有的课程内容,以及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加强市场营销教师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提出改革的具体方法和路径。

关键词:市场营销;教学改革;高校;地区经济;联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2-0125-04

Abstract: At present, marketing teaching mainly adopts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classroom teaching, which would not help students truly understand, use the marketing knowledge, and gain marketing ability and practice ability for employment. As result,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carry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is course. In this research, five methods are suggested as follow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linkage of college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constructing marketing practice platform, implementation of "order form" talent training mode, establishing business incubation platform, updating current curriculum content to meet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team of marketing through the way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 cooperation.

Keywords: Marketing; teaching reform; college; regional development; linkage

一、市场营销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

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市场营销学专业在我国大多数高校普遍设立,而市场营销课程除了是经济学专业的主干课,也成为了非经济专业的其他学生们的重要选修课程,这一现象的出现和社会及企业需要大量市场营销人才的现状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无论学习哪个专业,学习营销方法和营销能力都成为高校的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市场营销学通过研究企业在市场中的营销活动,研究市场需求与消费者心理,为企业提出更加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以此为企业赢得最大收益[1]。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市场营销专业在高等教育中受到广泛重视,对于未来无论从事哪个行业的学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市场营销专业在高等学校教育中的走热也充分反映了企业和社会在营销类人才方面的需求缺口非常大的现状[2-4]。

从我国高校的市场营销课程现状来看,市场营销的教学情况却不甚乐观,市场营销专业或市场营销课程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与企业和社会需求脱节,学生在学习了市场营销课程后并不能很好地进行营销类活动或从事销售工作[5,6]。当前,我国高校的市场营销课程还是主要采取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方法[7,8]。在课堂上,老师的课程讲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教材一成不变,缺乏新的案例[9],学生通过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老师讲授的案例等进行学习,获得市场营销的方法和策略,而最终的考核主要是通过书面考试辅之课堂的案例分析来进行的,以此来评定学生的最终学习成绩。而考核的内容主要就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主要以背诵记忆为主,真正考察实际能力的部分相对较少[10][11,12]。这种学习过程方式单一,内容重复刻板,课堂中教师讲课的时间仍占绝大部分甚至全部,教学方法相对滞后,教学内容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学生很少或基本没有相对应的实践活动来验证自己在课堂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最终的课程成绩也是以试卷成绩的方式呈现,考核和评价方式落后,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和运用市场营销知识,获得营销能力和实践就业能力。与一些注重理论学习的课程不同,市场营销课程注重实务,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市场营销活动中,每一项具体实践活动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而需要学生在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具备良好的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际的营销活动中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因此,需要对市场营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解决其所存在的问题。

二、实行市场营销教学改革的对策及方法

总的来说,为了学生今后能够更好地与社会需求接轨,在市场营销教学改革过程中,高校应紧密依托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结合高校办学实际,加强与地区企业的交流和合作,使高校与地区经济形成联动发展,这不仅解决高校人才的流通问题,也使得区经济发展能够有不断的新鲜血液的流入,二者相辅相成,使得高校的教育与社会人才的需求之间互通有无,形成一种高校培养人才、地区吸纳人才的良好互动机制。高校和企业都是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集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于一体,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是企业选拔员工的重要来源,也为地区的经济发展输送着相关人才,为国家的建设发展提供重要动力。同时,企业也具备自身的独特优势。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对地区的经济现状有着充分的了解和准确地把握,拥有市场和政策优势。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是互惠性的活动,它们将各个的优势资源在同一个空间中进行集中,充分调动高校和企业的积极性,使得高校的人才优势和企业的环境优势相结合,在协同发展的平台下,实现优势资源的整合,从而实现高校和地区经济发展的联动。因此,将高校学生引入企业,加强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展开市场营销的教学改革,是实现企业和学校双赢的重要举措,这不仅促进高校营销类人才培养,推动人才向企业和地区的输送,更让高校发挥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作用,增强高校在地区教育建设中的竞争力,同时,这项举措也将通過将学生引入企业和社会,充分发挥人才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从而实现高校和地区经济的联动发展。

(一)高校与企业合作建立市场营销教学平台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校外的实习机会

市场营销教学改革应采取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建立市场营销教学平台或实践基地,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真正的营销实践,参与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参与市场营销策划和讨论,亲身体验,帮助学生掌握市场营销工作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今后进入社会工作的能力和本领,培养实用型的营销人才。

在市场营销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切实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企业的实际营销活动结合起来。学校可以和企业共同展开对学生的营销教学,安排学生进入企业,以企业的经营活动为基础,以具体的营销项目为课题,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学生在整个营销活动中,不仅要接受学校老师的理论教学,扎实理论知识,还要接受企业相关人员的指导培训,提高实践能力,将所学理论与实际实践相结合,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全面提高自身素质,锻炼自身综合能力,培养就业竞争力,为未来进入社会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学生在企业里面实践,会直接了解到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企业的要求有多少距离,能够激发自身的学习潜力,更好地让自己投入到学习当中。并且,在实际的营销活动中,还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相关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发现新问题和探索新方法,独立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而这些都是通过教材和课堂的学习无法获得的能力。另外,通过深入企业实习能够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工作和生活的能力,为毕业后迅速融入社会打下基础。同时,学校在选择企业的时候,最好选择一些实力强,在行业中比较有竞争力的企业,这能够让学生在企业实习之后再寻找其他工作机会时拥有更高的平台。学校也可以通过企业的名称来进行有针对性地招生,从而增加市场营销课程对人们的吸引力,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用心的去学习。因此,高校培养的人才需要走进企业,走入社会,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锻炼自己,检验自身的能力,从而实现真正的人才培养。

(二)高校和企业制定联合培养计划,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模式

高校在引导学生进入企业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实践能力,增强了未来的就业能力,也同时为自己赢得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企业对于在实习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作为人才直接留任进行继续培养,企业可为学校提供赞助,设立基金或奖学金计划,或是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提出企业对人才的培养方向和需求,使学校为企业定向培养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

劳动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企业确立竞争优势与抢抓发展机遇的关键要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程不断推进,市场营销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一环。良好的市场营销可以帮助企业分析市场需求,探索市场发展空间,使企业迎合市场需要,在出现问题时及时转变市场策略,从而实现盈利。但是,现在很多企业都面临营销人才不足、大量营销岗位人才缺口等问题,而且实际就业岗位远远小于就业人数,这是由现在的劳动力市场供求不平衡问题所导致的。目前,企业更多的希望毕业生能够具备良好的能力,刚一毕业,便能独当一面,独立从事相关工作,减少企业的培训成本。而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大多数学生在学校中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并不能运用到实践过程中,而所谓的实践活动也以各种方式敷衍了事,这就使得学生在真正进入工作岗位时,遭遇各种问题,各种工作都需要从头学习,不能很好地胜任工作。所以,企业需要在培训员工上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样的劳动力被招募到企业中并不能为企业带来进一步发展,反而增加企业的用人成本,成为企业发展的负担。

因此,企业与高校签订人才培养协议,设立定向培养方案,将企业的需求和要求成为学生遵循的规则,学生在目标激励的前提下进行实践,提前为企业吸纳优秀人才,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定向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具备企业所要求工作能力,企业可以节省很多招聘和人才培养成本,减少培训流程,学生毕业就可以上岗工作,也为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就业铺就了便捷的道路。这一人才培养的方案可以让学生提早进入社会,学生拥有的是高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高校和企业都为学生的实践而服务。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专业的市场营销知识,更符合企业的用人标准和人才培养模式,是企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三)高校与企业合作建立创业孵化平台,加强市场营销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目前,在政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呼吁下,我国社会的创业热情高涨,特别是高校学生纷纷踊跃想要参与创业。尽管社会对民众创业的热情和信心巨大,但实际在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却显得十分薄弱,高校的创新创业氛围仍有待提高。因此,如何在高校中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更好地开展创业教育,以创新带动创业,使高校的创业课程能够真正帮助学生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使他们成为社会和国家所需要的新型人才,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反观市场营销的实践教学过程,首先,课程的实践性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先为学生构建好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切实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企业的实际营销活动结合起来,分别从市场调研、营销策略分析、营销活动策划等方面加强训练,然后通过发散思维,讨论各自的創业构想,接着老师对其进行指导点评,然后帮助其推进项目,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市场调查,研究企业、行业发展与地区经济问题,进行市场营销策划,进行创新创业项目实践,实现创业项目的初步发展。其次,高校可以通过与地区进行合作的方式,把地区的企业、政府和社会的创业服务资源引入校内,与学校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整合,为高校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条件,企业和地区可以对高校学生提出的好的创业项目提供支持资金或市场平台,帮助学生们将其创业构想落地。对于优秀项目,学校可与企业或地区进行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全方位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设立合作基金或开设孵化基地,鼓励学生创新创业,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和更加有利于发展的市场环境。同时,在学校内部,学校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指导,给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供其施展才能,让学生不但能够了解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趋势,更能够使自己的创业想法得到改善和深化,在未来找准目标,洞察方向,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亲身参与创业,体验创业过程,培养学生积极的创业观和择业观,市场营销专业逐渐形成“以学习促进创业,用创业带动学习”的良好风气。

市场营销课程与地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高校在对学生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要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的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创新转型升级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抓手,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市场营销的课程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同时,高校和地区合作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促进地区的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促进新企业的诞生,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拉动地区的经济增长和未来又好又快发展。

(四)高校结合企业需求更新固有的课程内容,建立合理的教学体系和完善的评价标准

课程是一切高校教学活动的核心,富有实践性的市场营销课程可作为学校突出特色改革课程,吸引高校学生的关注,教育意义也会更加突出。学生在进入企业进行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依据具体实践的内容,总结学校已有的理论知识中哪些是已经过时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从而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学校提高课程教学能力。为了学生不要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要想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市场营销人才,就要做到时刻融入到市场当中去。积极进行课程改革的学校可以提高本校在这类课程上的教学竞争力,这样有利于高校的重点学科建设。市场营销教学课程改革是以校企合作为主要推动模式,通过坚持市场导向,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学习。在这一方面,学校可以和企业共同开发具有特点,符合企业、行业和地区经济发展相关的项目课程,在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工作能力和自身素质的同时还可以建立新型的教学体系和课程方案,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

学校不是课程的唯一主导者,学校在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材编写、课程的讲授等过程中也邀请企业有关人员参与讨论,制定更符合企业和市场发展需要的课程内容。在课程设置上,高校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工作的需要,增设与企业工作相关的课程,以增强专业的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高校在调查地区实际和产业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及时了解地区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对已有的教育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和更新。市场营销活动不局限于某个产业,而是通过对学生营销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可以参与到市场上的各个行业及其相关企业的营销活动当中。因此,高校要及时掌握地方的产业发展动向,以地区重点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类型为导向,培养与市场相适应的营销类人才,并且引导学生关注地区经济发展仲的重点产业,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市场营销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参与地区经济发展的意识。

另外,在引导学生进入企业的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必须建立起良好的规范制度,保障学生的各项权益,建立健全调节机制和评价制度,充分激发“产学研”合作的活力与动力。在学生在进入企业实习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工作岗位和合适的薪资并且开具相应的实习证明,让学生拥有真正的工作体验,切实提高自己的营销能力。最后,学生的市场营销课程成绩不应该简简单单的由一张试卷决定,而应该从理论知识考核和实际营销活动成绩两方面共同考察,这样能达到市场营销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真正目的。

此外,作为企业,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学校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用于市场营销课程的建设,教师及管理的费用,教学设备的采购和人员的培训等方面,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五)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加强市场营销教师队伍建设,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师资源

从高校市场营销课程的师资队伍来看,目前高校中的市场营销教师队伍建设还不完善,大部分教师尽管具有很高的学历,具有良好的科研水平与理论教学能力,但是由于极少数来源于企业,他们大多缺乏市场营销实践经验,难以适应市场营销教学改革的需要[2][7][8][13]。

因此,对高校的市场营销教师队伍进行改革很有必要。在教师配置上,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的实践平台,由学校老师和公司营销方面的专家组成新的团队进行教学,从不同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市场营销这门课程,从多角度指导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教授学生市场营销理论知识,更能够教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践活动中正确处理遇到的困难,锻炼实践能力,以此来适应未来可能在工作岗位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学校还可以定期指派老师去企业进行参观学习,提高市场营销的实践经验,然后再将自己在企业中的心得体会进行总结提升,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但是,这种理论和以往不同,是由实际的市场营销经验总结得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市场营销课程。

学校也应当时常举行专题报告会,聘请专家教授、政府官员和公司主管等,讲解市场营销的方法和策略以及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等,开拓学生的视野,以此提高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水平。

三、结束语

高校的人才培养与地区经济联动发展,直接带来的是学生就业受益,学校得到发展,同时,人才培养与地区联动,也为服务地区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人才,促进了地方的经济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大学教育逐渐向社会延伸,形成地区与大学交叉融合的区域发展格局,然而,这个过程的推进是缓慢而又艰难。很多高校并不愿意和社会接触,导致高校的发展環境闭塞,和地区经济发展分隔严重,此外,高校与市场的资源共享程度低,对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推动作用不明显。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也不紧密,“产学研”一体化缺乏有效的合作协同机制,使得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有所欠缺,根据原有培养方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并不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因此,教育改革应建立在高校人才培养与地区经济发展的联动机制上,让高校的学生能够进入企业,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最后能进行更好的就业,在这基础上也能够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目前地区经济的发展已经抛弃原本对高学历人才单一性的要求,转变为对专业型,经验型人才的需求,而且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现在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社会上的工作岗位供不应求,高校毕业生面对的就业难问题日趋严峻。所以必须加快高校课程的改革进程,做到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跟上市场对人才需求变化的脚步。此外,在进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还要逐渐完善人才培养和人才输送机制,建立与地区产业对口的人才教育模式,这样才能保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础上促进地区产业和地区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因此,尽快建立人才培养和地方联动机制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高校的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对于学校、学生、地区企业的发展都具有极大的益处,所以,基于高校和地区经济联动性的市场营销教学改革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是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一项积极的、前瞻性的举措。这项举措不仅对于市场营销课程的完善和发展有良好的益处,对于整个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也有进步意义,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参考文獻:

[1]吴华梅.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0(7):93-94.

[2]尹彬.关于营销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7(11):124-125.

[3]李爱真.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实践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9(4):117-119.

[4]孙婧一,卫振中,侯银莉.高职高专市场营销课程改革——“教学做”一体化研究与探讨[J].经济师,2014(11):245-246.

[5]张桂芳.对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职业时空,2010,6(4):125-126.

[6]董宝君.高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企业导报,2014(10):172,176.

[7]陈凯,汪晓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30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1):68-71.

[8]吴国建.浅析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12):86,88.

[9]杨中昭.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析[J].职业,2011(14):90-91.

[10]王晟,吴建军.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J].现代农业科学,2009,16(1):173-175.

[11]刘亚杰.关于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改革思路[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2(5):59-63.

[12]高佳燕.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情景化项目教学设计[J].中国成人教育,2013(8):149-151.

[13]郭晶.高校市场营销教学的定位思考[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1,14(1):46-49.

猜你喜欢
市场营销人才课程
新发展格局下建筑行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创新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新思维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促进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的策略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