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产学研用”合作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8-09-16 01:23郝二军轩小朋徐桂清郭海明渠桂荣
高教学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研究与实践

郝二军 轩小朋 徐桂清 郭海明 渠桂荣

摘 要:针对我国现阶段本科生教育培养中存在培养模式单一、本科生创新意识不强、教师队伍结构单一、高校与企业合作不足;基于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借鉴发达国家本科生协同培养的经验,结合我国本科生培养实际,提出了以学校为主导的本科生培养模式,分析了在这一培养模式下的培养目标、进行有效的探索研究。在分析了河南师范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基础上,建立了“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合作育人模式。

关键词:政产学研用;合作育人;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2-0072-03

Abstract: As for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China currently involving that the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of undergraduates is not strong, the structure of teachers is single, and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not enough, and based on the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in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training mode of undergraduat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ultivation of undergraduates in China, and analyzes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in this training mode, and makes an effective exploratory stud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practical teaching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e five - in - one cooperative education mode of "the government- the user- industry-academy-research cooperation".

Keywords: Government-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user synergy; cooperative education mode; research and practice

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关键在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关系到国家建设发展的全局,是教育的根本性战略任务。《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2010-2020)》指出:“实施教育创新计划,建立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高层次人才双向交流机制,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人才的‘双导师制。”[1-5]随着产学研联合的人才培养的迅速发展,经济社会对创新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资源整合、培养模式优化等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渐凸显。提高创新型高科技和高层次培养质量,更好地落实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是教育中需要密切关注和着重解决的问题。

协同创新最初以“产学研”或“政产学研”为主体研究对象,很少从“政产学研用”角度出发,将“用户”纳入协同创新体系;协同创新将用户纳入到创新体系中,发展成“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因此,企业需要不断丰富自身相对稀缺的创新资源,依靠外部不同主体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发展,走一条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用户联合的“政产学研用”创新道路,才能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品格的建立都起着舉足轻重的作用。在分析了河南师范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基础上,探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实践育人和合作育人的新途径。“政产学研用”指的是在政府指导下,企业与高校密切合作,发挥企业在资金、平台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强强联合,将高校的技术创新和企业的生产实践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高效的创新体系[3-8]。建立“政产学研用”合作育人模式,增强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既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产业的发展,又实现了区域医药科技和教育资源的高度整合。“政产学研用”分别代表了政府机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目标用户五种力量。 其中政府机构属于宏观层面;目标用户代表了市场需求,属于中观层面;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受宏观层面的政府机构领导,需要满足中观层面目标用户的需求, 从事具体的活动,属于微观层面。“政产学研用”就像人手的五根手指,只有把五根手指握成拳头,形成合力,才最具力量,这也是“政产学研用”合作育人模式创建的最终目标。 “政产学研用”合作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政产学研用”合作育人模式是培养创新型高科技人才的有效新途径

在当前全球化金融危机下,全球各国都选择科技创新来促进经济复苏和产业升级,协同创新的重要性日益重要。科研院所和高校是国家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保证,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实现产业化的更少,专利技术的转让率也只有5%,远低于发达国家,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高校的发展也受到严重阻碍。以政策为指导,产业应用为主导,学校为主体,科研院所的协作和用人单位的密切结合,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共建实践教学平台,提高创新型高科技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政产学研用”合作育人模式是提高学校产学研合作水平的新途径

“政产学研用”合作育人是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多主体通力合作育人,其实就是“产学研用”的过程,其中高校是核心,是轴心,是合作育人的终极推动力,协同的本质意义是推动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构建互需、互惠、互联的合作育人机制,可以提高育人质量,促使高校提高产学研的水平,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三、“政产学研用”合作育人模式是有效整合优质资源,解决实践教学中难题的新途徑

目前,高校人才培养的最薄弱环节之一是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品格的建立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加强实践教学,改善实践教学效果,提高创新型高科技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校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坚持“协同创新、合作育人”,有效整合优质资源,将学校实验实训室转化为工厂,优化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扩大实践教学的平台。加强高校和政府、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有利于建设实训基地。

四、“政产学研用”合作育人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

“政产学研用”以国家战略的行业市场需求为导向,挖掘整合优质创新要素,实现教育与经济、技术、社会的深度融合,充分释放协同创新效应,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从人才培养角度看,“用”是人才培养的目标,“学”和“研”是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手段,“产”和“政”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对于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深远意义。

五、“政产学研用”合作育人模式是国家实现“一带一路”经济战略的新举措

随着“政产学研用”被确立为国家战略,政产学研用和协同创新作为产学研合作的深化,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上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整合国际创新资源,支持中国装备、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构建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命运共同体。我国“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有待完善,合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运用协同创新理论,建立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单位四位一体协同创新机制,对推动政产学研合作由封闭式技术合作创新向全方位、开放式协同创新合作新机制迈进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和沿线国家的支持下,科研院所和高校应发挥优势,共同打造合作研究和产业技术联盟,促进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传授我国近年来在国家经济发展方面的良好经验和技术,有效推动我国产业的技术和资本输出,最终实现科技援助与经济回报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大力提升我国的国家形象。

六、“政产学研用”合作育人模式是推动“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途径

2015 年 11 月 5 日,国务院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简称“双一流”建设,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提升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近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全面启动“双一流”建设。作为国家战略,“双一流”建设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格局必将产生深远影响,对处于快速成长期的地方高水平大学的转型发展也将起到很强的推动作用。“双一流”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创新拔尖人才。一流大学有一流的人才培养,现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最大问题是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欠缺。国际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必须有国际领先的学术成就,其关键是有顶尖级的人才。“政产学研用”合作育人模式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和合作就业的合作模式;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建立实验实训基地、共同培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共同促进学生就业,最终实现校企共赢,推动“双一流大学”建设。基于河南师范大学制药工程专业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认清“政产学研用”合作育人模式的重要性

“政产学研用”是高校与政府和行业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育人形式。构建“政产学研用”合作育人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协同培养衔接机制,拓展人才培养空间,搭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平台,突出市场导向,健全创新创业就业机制,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考核评价体系。

(二)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完善“政产学研用”合作育人的平台和机制

项目将“政产学研用”平台、高校、企业等校内外资源结合在一起,形成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共同体。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完成教学建设和人才培养,形成实体协同效果。“实施‘校企科技特派员制度,对于有效打通政产学研用通道,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河南师范大学与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精细化学品绿色制造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深化了校企合作,建立了完善“政产学研用”合作育人的平台和机制。

(三)打造“政产学研用”合作育人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政产学研用”合作育人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各高校要于校内外分别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打造立体式实践教学,还可以与企业结合进行企业顶岗培训。河南师范大学与拓新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天方药业、河南利华制药有限公司、信阳羚锐药业有限公司、信阳同源制药有限公司、新乡海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太行制药有限公司、济源济世药业有限公司等多家省内外知名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和平台,从而最大化地促进了学生各方面发展。

(四)依托制药企业,打造制药人才培养实践实训平台

高校当前普遍缺乏实践基地和实训设备,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对差。为了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制药人才,在制药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应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和平台,依托制药企业,打造制药人才培养实践实训平台,实现校企优势互补,达到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制药人才的目标。

(五)深化校企合作,推动制药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为了推动制药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学校对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管理可以采用二级学院与企业共同负责的管理模式。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主要由学院负责管理,而学生在实践环节则由合作企业负责管理。同时,企业对学生在实践训练阶段的创新实践能力进行培养,深化校企合作,推动制药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综上所述,河南师范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借鉴发达国家本科生协同培养的经验,结合我国本科生培养实际,提出了以学校为主导的本科生培养模式,分析了在这一培养模式下的培养目标、进行有效的探索研究;在分析了河南师范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基础上,建立了“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合作育人模式;其经验可对其他高校或专业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冯丹娃,张睿.基于“政产学研用”的研究生协同培养模式研究[J].江苏高教,2017(2):52-54.

[2]涂亚庆,杨辉跃,毛育文.“政产学研用”合作培养研究生创新人才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3):106-109.

[3]张在群,政府引导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4]成协设,江珩,郑学刚.校地协同共建“政产学研用”实践育人途径[J].中国大学教学,2012(2):69-70.

[5]杨光祥,文传浩,何希平.基于众创空间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6(4):76-79.

[6]倪亚红,王运来.“双一流”战略背景下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实践统一[J].江苏高教,2017(2):7-10.

[7]唐瑶.高校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研究[J].高教学刊,2016(21):7-8.

猜你喜欢
研究与实践
刍议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实效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TBL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photoshop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北京市属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研究与实践
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构建中职会计专业校内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统一软件过程RUP的研究与实践
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