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痔疮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8-09-17 08:28王楠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7期
关键词:痔上环切术吻合器

王楠

痔疮为肛肠外科的常见疾病, 是指直肠下段黏膜与肛管皮肤下静脉出现破裂与淤血, 以及扩张与屈曲等形成的静脉团块[1]。手术为痔疮的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 目前在临床上, 虽然传统痔疮切除术在临床中已有众多实践经验, 但是其对患者的手术创伤很大, 患者需要较长的恢复时间, 并且并发症众多, 部分患者还需要再次手术。近几年随着医学的发展, 痔疮手术也逐渐完善,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逐渐被临床医生和患者接受。有研究显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可以消除病灶[1], 根治效果较好。因此作者从2017年起对痔疮患者使用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肛肠外科就诊的80例痔疮患者, 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19例, 女21例;年龄25~50岁, 平均年龄(39.0±4.7)岁;基础疾病:高血压患者4例, 糖尿病患者5例, 冠心病患者1例;痔疮分期:Ⅲ度20例, Ⅳ度20例。试验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4~51岁, 平均年龄(40.0±5.4)岁;基础疾病:高血压患者4例, 糖尿病患者5例, 冠心病患者1例;痔疮分期:Ⅲ度19例, Ⅳ度2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痔疮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入组患者按照《中医肛肠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中关于痔疮的Ⅲ~Ⅳ期痔的诊断标准。Ⅰ度:排便时带血, 严重者出现喷射性, 便后自行停止, 无痔脱出;Ⅱ度:便时常带血, 有痔脱出, 便后痔可自行还纳;Ⅲ度:便时偶有出血, 排便、久站、劳累或负重时有痔脱出, 需用手还纳;Ⅳ度:便时偶有出血, 但痔脱出后完全不能自行还纳, 或用手还纳。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中Ⅲ度、Ⅳ度的诊断标准纳后仍脱出;②自愿参加, 签署知情同意书;③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可以试验。排除标准:①排除肛门直肠肿瘤、肛瘘、肛裂、肛门狭窄、手术禁忌证患者;②哺乳期、妊娠期患者;③不愿意参加的患者。

1.4 治疗方法 试验组接受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痔疮切除术治疗。

1.4.1 传统痔疮切除术 入组患者采取传统的手术方式进行痔疮切除术, 患者采取截石位, 进行全身麻醉, 麻醉成功后扩肛, 尽量将痔核完全暴露, 使用内镜对患者的病灶部位进行定位, 确定切除范围, 术者选择痔疮下缘和正常的黏膜交界作“V”形切口, 对皮肤和皮下逐层进行切开, 将患者的痔核推到齿线上缘0.5 cm, 使用镊子将游离的痔核进行钳夹、结扎、切除, 缝合, 远端引流, 止血, 完成手术。

1.4.2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入组患者采取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 患者采取截石位, 全身麻醉, 扩张肛门, 降肛门周围的皮肤进行牵引与固定, 固定稳定后, 将缝扎器置入, 暴露痔核, 旋开吻合器, 将荷包线收紧, 导出缝合线, 将吻合器推到肛门处, 激发吻合器, 使其处于关闭状态, 退出吻合器, 止血、完成手术。

1.5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 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改善, 手术切口愈合一般;有效:症状、体征有所改善, 手术切口未愈合;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未改善, 甚至加重, 手术切口未愈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38/4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32/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痔疮是临床上肛肠科常见的疾病, 近几年, 由于工作压力的增大, 痔疮缓和逐年增加。该病有3种类型, 分别为内痔、外痔及混合痔。外痔没有分型, 内痔可分为Ⅰ~Ⅳ度, Ⅲ度、Ⅳ度病情较为严重, 需要手术治疗。痔疮的发病机制没有统一的定论, 目前主要认为是突出的静脉团, 和正常的解剖结构发生异常。手术治疗是其常见的方法之一, 大量文献显示,新型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其在术中出血较少、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较快[3-6]。新型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是在痔疮手术机制上展开的, 比传统手术治疗安全性更高, 疗效也更加确切。本次试验中, 将患者分为不同的手术治疗组, 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本试验结果显示, 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38/4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32/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痔疮, 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促进切口的愈合, 其安全性比传统的手术治疗效果更高, 主要是其切口较小, 符合痔疮的治疗原则, 在治疗上有更加广泛的适应证, 有学者表示,吻合器上黏膜环切术其依据是“痔疮肛垫学说”, 可以消除临床症状, 恢复肛垫形态与结构[5]。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术后患者由于其在术中将直肠黏膜与皮下组织局部切除, 其吻合时间较短, 可以将脱垂与下移肛垫提拉到正常位置, 加快病灶的恢复, 并且可以将肛门解剖位置恢复, 防止痔核再次脱垂, 同时切断了痔疮的血液供应, 减少患者术后出血,使痔疮尽快恢复[7-9]。

综上所述, 痔疮患者使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治疗, 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高, 但是本试验仍有不足之处, 本试验研究例数较少, 希望同仁们继续进行此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痔上环切术吻合器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治疗重度内痔的临床作用比较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与传统痔疮切除术治疗痔疮的临床对比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优势与劣势再认识
探索吻合器行业标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痔上黏膜多点结扎治疗脱垂性痔病肛垫下移的疗效分析
胸腔镜肺切除术后吻合器周围组织包裹的CT研究
痔疮环切术造成肛管缺失Ⅰ度直肠脱垂1例
三种不同术式治疗子宫息肉疗效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