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治肺结核联用维生素C的前瞻性研究

2018-09-17 08:28陆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7期
关键词:涂片低剂量肺结核

陆露

随着艾滋病、糖尿病、肿瘤等疾病的增加, 特别是耐多药结核菌的出现, 结核病的防治遇到了很多新困难[1], 导致临床对新技术、新方法的需求。维生素C作为常用的药物,作用机制复杂, 作用广泛, 特别是Catherin等提出的维生素C通过芬顿反应杀死结核菌的理论以及同类的其他研究[2,3],维生素C对结核病的治疗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本次研究试图通过针对初治肺结核的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考察合并维生素C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希望能够对未来的临床工作有所帮助。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所2016年1月~2017年7月门诊部接诊的肺结核初治患者151例, 按照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及随机数字表, 随机表从第1行第1列开始, 每个数除以3,整除的作为对照组(49例), 余1的作为低剂量组(52例), 余2的作为高剂量组(50例)。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城乡比、人均月收入、教育程度、体质量指数(BMI)、病程、空洞症发生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n, ±s, n(%)]

表1 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n, ±s, n(%)]

注:三组比较, P>0.05;病程:从有首发症状至确诊时间

项目 对照组(n=49) 低剂量组(n=52) 高剂量组(n=50)性别(男/女) 32/17 35/17 34/16年龄(岁) 31.13±6.60 30.82±4.31 30.63±7.01城乡比 11/38 11/41 12/38人均月收入 <300元 10 8 8≥300元且<1000元 25 30 26≥1000元且<3000元 8 8 9≥3000元 6 6 7教育程度 小学及以下 13 14 13初中 22 20 20高中或专科学校 10 15 13本科及以上 4 3 4 BMI(kg/m2) 20.34±3.22 20.62±4.39 19.63±2.88病程(周) 6.37±1.22 5.32±2.18 5.46±2.81空洞症 19(38.78) 20(38.46) 21(42.00)

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患者入组前均完善病史采集, 胸片或胸CT、血尿常规、肝肾功及心电图等检验检查,由同一专家组会诊, 依据肺结核诊断标准(WS288-2008)诊断为继发性肺结核初治;向患者交待病情, 并签署“参加临床实验知情同意书”;本实验提请市伦理委员会备案通过。排除标准:①不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②严重肝肾疾病患者;③发作性肝炎、艾滋病或其他免疫缺陷患者;④外地就诊或会诊患者(考虑中断治疗或失访可能比较大);⑤<18岁患者;⑥胃溃疡活动期患者;⑦正在治疗中的精神病患者(包括分裂症、抑郁症等)。

1.3 方法 三组均进行正规的抗结核治疗, 用药参照2003年WHO国家指南项目:结核病的治疗(第3版), 低剂量组增加200 mg/d维生素C, 高剂量组增加1000 mg/d维生素C, 均为餐前口服。对照组则应用安慰剂。分组及发药均由专人负责, 与复诊医生分开, 保证双盲法操作。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的痰涂片转阴情况、发热周数、不良反应情况。所有患者治疗开始后,每个月复查痰涂片(连续3 d留痰)、肝肾功、血尿常规、胸片,治疗期为6个月, 期满后每3个月复查胸片、痰涂片。疗效判定由诊断的同一个专家组至少2名成员依据指南共同判定,影像学由2名医生采用双盲法判定, 如意见矛盾时提请专家组裁定。观察比较三组发热周数, 测量患者的体温, 每日最高体温>37.5℃, 且1周内>4 d, 本周则计为发热。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151例患者中146例完成治疗, 1例因工作原因转外地继续治疗, 4例中途失联;其中132例治愈, 14例未转阴或影像学未达标, 继续治疗。

2.2 痰涂片转阴情况 三组患者治疗2、4、6个月末痰涂片转阴情况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痰涂片转阴情况比较(n)

2.3 发热周数 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的发热周数分别为 (5.10±2.37)、(5.33±1.74)、(2.97±1.66)周;高剂量组患者的发热周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发热周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三组均未发现有严重的腹泻、肾结石等不良反应, 无新发的消化性溃疡。

3 讨论

目前肺结核的治疗药物及治疗手段尚显不足, 如果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缩短治疗时间, 将极大地提高依从性, 减少耐药菌产生, 更好的完成治疗。

维生素C是一种还原剂, 它的抗结核作用可能由于其抗氧化作用, Taneja等[4]观察到10 mmol维生素C诱导消灭在结核分枝杆菌表型中的休眠型。而同样浓度的维生素C体外并不具备有效的杀菌活性, 而Vilchèze等[2]解释为通过芬顿效应, 维生素C可以协助抗结核药杀死结核菌, 目前国外已有的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均证明了维生素C的有效[5,6], 但是目前缺少大规模的前瞻性的对照研究, 作者的研究则是目前少数的应用于人群中的结果。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 严格遵循了随机对照的分组方法,干预因素采用双盲法, 对照组应用安慰剂, 尽可能排除了可能的偏倚。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应用1000 mg/d的维生素C后[7]患者的临床症状均较200 mg/d患者和对照组明显好转, 而后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这提示, 维生素C的协助杀菌作用有赖于高浓度, 考虑到继续升高浓度可能的风险大为升高, 所以把试验对象剂量设定为1000 mg, 取得的结果是满意的。在正在进行的下一阶段研究中, 作者参照BMI调整了剂量, 希望用药能更个体化, 随着病例的增多,受限于病例数的指标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以往的研究多把维生素C单纯作为营养物质对待, 应用剂量小, 并不能充分表现出其作用, 本试验将其立足于辅助性药物,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证实了假设, 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在以后的研究中作者将持续关注。

综上所述 , 1000 mg/d的维生素C作为初治肺结核的化疗辅助用药是安全的, 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 值得在临床推广, 可否适当缩短化疗时间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猜你喜欢
涂片低剂量肺结核
320排CT低剂量容积体部灌注成像强化峰值时间对孤立性周围肺病变诊断价值
痰涂片与痰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比较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卵巢肿瘤病理诊断中冷冻切片结合细胞学涂片的应用分析
T-SPOT.TB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监测
集菌涂片染色法在检测痰液中抗酸杆菌中的应用分析
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对低剂量CT冠状动脉支架显示的初步研究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72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