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老年高血压护理中心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

2018-09-17 08:28李君郑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7期
关键词:血压高血压满意度

李君 郑钰

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人数比较高, 约为老年人总数的49%, 这表明约有50%的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病。人们错误观念认为高血压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 不需要采取治疗措施[1]。临床研究发现高血压进行有效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高血压病发不止与生理有关, 与心理也有较大关系[2]。本次就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8月~2016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高血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22例, 女18例;年龄76~92岁, 平均年龄(81.0±3.9)岁;病程1~7年, 平均病程(3.5±1.2)年。观察组中男25例, 女15例;年龄75~94岁,平均年龄(82.0±4.1)岁;病程1~8年, 平均病程(3.7±1.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相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需要定期检查患者血压, 观察患者的病情。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 具体包括:①心理引导, 在治疗的过程中要与患者多进行沟通和交流, 了解患者内心的负面情绪和产生原因, 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 保证患者拥有良好的心态;②降压护理, 患者长时间受到疾病的困扰, 因此神经会变得比较敏感, 在治疗的过程中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必要时需要患者服用一定量的降压药物;③指导患者调整呼吸, 给患者播放音乐等放松患者心情, 调整心态。两组患者均进行2个月的护理, 对患者的实际病情要随时保持关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 借助焦虑和抑郁评分量表进行判定。②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采用本院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s, 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bP<0.05

组别 例数 抑郁 焦虑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40 53.1±11.3a 40.2±8.8b 51.8±10.8a 41.4±7.1b对照组 40 52.6±11.5 49.7±10.6 51.6±10.7 50.2±9.8 t 0.1961 4.3612 0.0832 4.5990 P 0.8450 0.0000 0.9339 0.0000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30例非常满意, 9例基本满意, 1例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患者中26例非常满意, 6例基本满意, 8例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为8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1346, P=0.0133<0.05)。

3 讨论

高血压以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增高作为主要特征, 对患者的心、脑、肾、等器官造成损害, 是一种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 较为常见, 是造成心脑血管病较为重要的危险因素, 正常人的血压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波动[3]。近些年来, 人们对于心血管病的多重危险因素作用认识不断深入, 因此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也在不断的进行调整, 当前临床中认为处于同一血压水平的患者在出现心血管病的隐患中并不相同, 这使得血压有了分层的概念。血压值和危险因素评估成为了高血压治疗的主要依据, 医生在对患者进行判定时会根据实际的情况来选取血压范围, 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4]。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 主要分为6类,分别为遗传因素、精神和环境因素、年龄因素、生活习惯因素、药物影响、其他疾病影响。高血压的症状会因人而异,在早期症状并不显著, 部分患者会出现头晕、疲劳等, 在情绪起伏较大时会发生血压升高的情况, 并且休息后可以恢复[5-7]。而病程的延长使得血压会明显的升高, 逐渐出现各种并发症状。当血压突然升高, 比较严重的会出现神志不清,这就属于高血压危重症, 在短时间内会对心、脑、肾等器官造成严重的损害。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的过程中护士通过不同的方式和途径(会应用到心理学和技术)对患者的心理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患者由于疾病的折磨需要治疗, 医疗环境的陌生、人际关系的变化等都会让患者产生独特的心理活动。心理护理的任务就是针对患者的心理活动采用良好的心理护理措施,对患者的感受和认识进行影响, 改变患者的行为, 尽可能帮助患者调整到最佳的心理状态, 恢复健康。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 使得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突出[8-10]。心理护理在临床中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也在临床护理中得到了实践。这是由于患者的治疗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患者情绪对于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程度有着直接性的影响, 这就使得心理护理更加重要。

在本次研究中, 在老年高血压的常规治疗基础上, 观察组采取了心理干预, 结果显示, 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40.2±8.8)、(41.4±7.1)分, 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49.7±10.6)、(50.2±9.8)分, 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心理护理能够排解患者的负面情绪, 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比较显著, 能够改善患者负面情绪, 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在临床中应该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血压高血压满意度
《全国高血压日》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