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分析

2018-09-17 08:28李素慧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7期
关键词:置换术髋关节下肢

李素慧

近年来, 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 骨质疏松加重, 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以及强直性脊柱炎等骨科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长, 对老年人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其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有研究显示[1], 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采用综合护理干预, 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故本院在2013年5月~2015年5月对高龄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后采用综合护理干预,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CT检查确诊, 无髋关节置换禁忌证, 且无下肢静脉血栓, 并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0例。观察组男27例, 女33例;年龄65~85岁, 平均年龄(73.25±4.62)岁;病程1~5年, 平均病程(3.28±0.74)年;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强直性脊柱炎分别为24、32、4例;半髋关节置换42例, 全髋关节置换18例。观察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67~89岁, 平均年龄(74.28±4.92)岁;病程2~6年, 平均病程(3.31±0.91)年;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强直性脊柱炎分别为25、33、2例;半髋关节置换38例, 全髋关节置换2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为患者讲解相关知识, 对其进行饮食指导, 用药指导, 并嘱咐其进行康复锻炼。

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①成立高龄髋关节患者护理小组, 进行相关知识的深入培训。②基础护理:指导并帮助患者取合适的体位, 注意患肢抬高高出心脏;为患者进行按摩, 避免长时间卧床出现压疮;密切监测患者各项体征以及伤口情况, 有无感染, 患肢状况, 有无肿胀、温度高低、肤色等。③按照医嘱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 并留意患者使用药物后的反应, 有无出现异常。④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 设身处地, 想其所想, 及时的引导, 播放疾病康复视频, 邀请康复患者进行宣讲, 加强患者康复的信心。⑤饮食护理:告知患者多饮水, 并为患者制定相应的食谱, 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有需要的可给予静脉营养。⑥康复锻炼,根据患者情况, 在术后2~3 d可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膝关节的屈伸锻炼, 过些时日, 可下地行走, 训练强度循序渐进,不可过度锻炼。⑦出院指导:叮嘱患者出院后保持良好心态,合理用药, 注意饮食, 注意锻炼强度, 按时复查[2-4]。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以及其他不良反应(水肿、疼痛、感染、肺栓塞)发生情况。②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采用医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问卷采用百分制,其中≥90分为非常满意, 70~89分为比较满意, ≤69分为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比较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比较 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为5.0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3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1 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比较(n, %)

表2 两组患者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

3 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 人体钙含量流失, 骨质变脆, 容易发生骨折。髋关节置换术为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主要方法,但术后多发并发症, 下肢静脉血栓最为常见也最为严重,一旦血栓脱落, 会引发肺栓塞,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5-7]。尽早的预防护理可有效减轻并发症的发生。

综合性护理干预, 较传统护理来说, 对患者的心理、生理进行系统的更为全面细致周到的护理, 大大的减少了护理上的疏忽不到位, 进一步解除了高龄患者的忧虑, 积极配合护理要求, 进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8-10]。

本研究中, 观察组血栓形成率以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效果满意。

综上所述, 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可有效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以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 对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有很大的意义,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当中。

猜你喜欢
置换术髋关节下肢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