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胃汤治疗伴焦虑抑郁障碍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2018-09-17 08:28祁正亮李姣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7期
关键词:消化道西药功能性

祁正亮 李姣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系统常见病,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逐渐受到重视[1]。本文评估欣胃汤治疗伴焦虑抑郁障碍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6 年3月收治的108例伴焦虑抑郁障碍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 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字确认。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中药观察组和西药观察组, 各36例。中药观察组患者男16 例, 女20例 ;年龄最小22岁, 最大78岁, 平均年龄(46.9±11.4)岁 ;病程9个月~10 年, 平均病程 (4.3±1.9)年。西药观察组患者男18例, 女18例 ;年龄最小19岁, 最大80岁, 平均年龄 (46.7±11.1)岁 ;病程8个月~11年, 平均病程 (4.4±2.2) 年。对照组患者男 15 例, 女性21例;年龄最小 21岁, 最大79岁, 平均年龄(46.8±11.5)岁 ;病程6个月~10年 , 平均病程 (4.2±2.0)年。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方案(泮托拉唑肠溶胶囊40 mg、莫沙必利胶囊5 mg、铝碳酸镁咀嚼片 1~2 片,3次/d, 口服), 应用心理疏导法对存在焦虑、抑郁症状进行心理治疗, 改善其可能存在的不良心理状态。

1.2.2 西药观察组 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丹麦灵北制药有限公司, 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080175, 每片含10 mg美利曲辛、0.5 mg氟哌噻吨)治疗,1片 /次, 2次 /d。

1.2.3 中药观察组 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欣胃汤辨证加减治疗, 具体药方组成:太子参10 g、白术15 g、茯苓10 g、枳实10 g、柴胡6 g、香附10 g、郁金10 g、玫瑰花10 g、全瓜蒌10 g、砂仁10 g、麦芽10 g、谷芽10 g、百合10 g、合欢花10 g, 煎服, 200 ml/次, 2 次/d。以上生药均由湖北省中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提供。三组患者均给予1个月的惯续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消化道症状积分、HAMA 评分和 HAMD评分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应用HAMA、HAMD进行情绪判定(HAMA14项、HAMD17项), 效果与评分呈负相关, 效果改善明显者, 其分数越低。根据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反酸、腹泻、腹痛、便秘等临床表现对治疗前后患者消化道症状进行评分, 效果与积分呈负相关, 消化道症状改善明显者, 其分数越低[2]。积分标准:无症状者0分;偶伴症状者1分;时有症状者2分;持续症状者 3 分[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消化道症状积分、 HAMD 评分和HAMA评分对比 治疗前, 三组患者消化道症状积分、HAMA 评分和 HAMD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三组患者消化道症状积分、HAMA 评分和 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中药观察组和西药观察组消化道症状积分、HAMA 评分和 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消化道症状积分、 HAMD评分和HAMA评分对比( ±s, 分)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消化道症状积分、 HAMD评分和HAMA评分对比( ±s, 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 aP <0.05

组别 例数 消化道症状积分 HAMD评分 HAMA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中药观察组 36 11.8±4.1 4.3±1.8a 20.8±10.8 7.3±4.0a 26.2±5.3 8.7±3.2a西药观察组 36 11.9±4.0 4.2±1.9a 20.7±10.6 7.4±4.1a 26.1±5.4 8.6±3.3a对照组 36 11.7±4.2 8.3±1.5 20.9±10.5 14.0±4.2 26.3±5.2 14.8±3.4

2.2 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治疗期间, 中药观察组发生1例轻度腹泻,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8%;对照组发生头晕2例, 失眠2例, 胃肠道不适 3 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44%;西药观察组发生失眠 1例, 头晕1 例, 胃肠道不适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6.67%。 中药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西药观察组和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以胃肠道功能紊乱为基础, 引起的具有功能性障碍的食管病、胃十二指肠病及肠病等临床症状群[4]。近些年, 研究表明伴焦虑抑郁障碍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身心健康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原本具有功能性障碍的消化道疾病, 同时参杂焦虑、抑郁障碍后, 则会使心理状况呈现不健康表现, 可能对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5]。对此, 积极有效的治疗方式, 对治疗效果及预后至关重要。此前, 多以泮托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莫沙必利胶囊等临床常规方法, 或同时进行心理疏导治疗伴焦虑抑郁障碍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 但效果不显著。近年来, 研究表明[6], 采取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伴焦虑抑郁障碍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 可使消化道症状有效改善, 失眠、头晕及胃肠道不适等不良临床症状表现也相应降低, 相比于传统治疗方案更有效, 本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但是抗焦虑药物也存在副作用大、长期口服可能出现依赖, 停药后复发等缺点。

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中医中属“痞满”、“腹泻”、“腹痛”、“便秘”等范畴。此病病理机制在历代医学巨匠或医学名著中都有较为系统的述论, 数千年来有效的指导临床治疗。如《景岳全书·痞满》有:“怒气暴伤, 肝气未平而痞”。方贤《奇效良方》日:“腹胀满不下食, 食则不消, 皆脏气不平、喜、怒、忧、郁后致”。《证治汇补·腹痛》谓:“暴触怒气, 则两胁先痛而后入腹”。现代生活节奏加快, 人们工作压力大, 容易经常处于焦虑状态中, 日久肝气郁结, 肝失条达, 气机阻滞,横逆犯脾胃, 使脾失健运, 忧思脑怒, 肝气郁结, 胃失和降。本病情志不畅, 肝气犯胃是发病关键, 气机郁滞为转化特点[7-9]。因此, 治疗时贯穿疏肝解郁, 理气健脾于病程始终。

欣胃汤是由全国知名中医甘爱萍教授进行系统总结归纳而成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经验方。其组方是根据本病主要病机特点“肝气郁结、脾虚失运、胃失和降”, 由疏肝理气、健脾益气、和胃消食、解郁安神等方面药物组成, 其核心立方依据是“治肝安胃”。其方主要由太子参、白术、茯苓、枳实、柴胡、香附、郁金、玫瑰花、全瓜蒌、砂仁、麦芽、谷芽、百合、合欢花等组成。方中太子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而不过于温燥;枳实、柴胡、香附、郁金、玫瑰花能疏肝理气解郁, 可疏神志之郁, 行胃肠之气;全瓜萎、砂仁润燥相济、健脾和胃;麦芽可消化积食;百合、茯神、合欢花可补脑安神, 具有疏肝益气、健脾和胃之神效。既往研究中, 有重复系统的对该处方服用患者行临床疗效观察, 得出HAMA、HAMD分值及肠道症状分值发生变化, 其临床表现都有明显改善。表明欣胃汤治疗伴焦虑抑郁障碍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疗效明显。该结论已有高分值科学引文索引(SCI)论文发表[10]。

综上所述, 伴焦虑抑郁障碍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取中药欣胃汤治疗, 疗效显著,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消化道西药功能性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含金属离子的中药与西药联用注意事项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差异化功能性纤维研究进展
西药和中成药的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分析
观察当归四逆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观察消化内镜新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