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学业帮辅的路径

2018-09-17 05:31巩晶骐郭瑞鹏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8年7期
关键词:高校管理

巩晶骐 郭瑞鹏

[摘 要] 构建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学业帮辅是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能否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在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学业帮辅模式的构建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围绕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学习、心理、环境等全方位展开。帮助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上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是从事学生工作教师的责任与义务。

[关键词] 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高校管理;学业帮辅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7-0060-02

一 案例的简介

学生A,女,西安理工大学某学院2016级本科生,新疆维吾尔族。在军训结束正式开始教学工作不到一个月,学生A来到学院提出退学申请。经过深入的谈心谈话后了解到,由于该生来自新疆偏远地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导致她的学习基础非常薄弱,在进行了不到一个月的学习后,她发现很多课都听的懵懵懂懂,特别是高数和英语完全跟不上,使她逐渐丧失了学习目标,她担心这样下去根本毕不了业,不仅开始自暴自弃,还产生了严重的心理负担,于是萌生了退学的想法,准备回到家乡打工。

二 案例的分析

通过分析该案例可以看出,这是因一名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由于跟不上正常教学,从而引发的厌学、退学问题,它的问题本质归属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学业指导问题。

由于学生A是一名新疆籍的少数民族学生,为了妥善处理此事,学院辅导员与学生骨干对学校2016级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情况进行了整体调研。经过调研发现,不仅是学生A存在学业上的问题,很多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都反映在课堂上多少都有听不太懂的地方,他们自己也很茫然,也想跟上正常的教学。针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业普遍存在的这一现象,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新疆地区因为地域特色、民族习惯的不同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普及程度偏低,使得该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享受的教育资源不充实、教育内容不丰富等,这些学生进入高校在接受系统性的专业教育会面临极大的不适应和挑战性。

第二,随着新疆地区的不断发展,该地区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也产生了“经济发展要求与人才供给不相适应的矛盾”,急需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去填补空缺。这就是出现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具有两元或多元文化联系的规律,不仅要求少数民族学生学习主体民族文化知识,还要在大学学好专业课程的知识,以此来巩固和发扬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回到家乡建设家乡。

三 案例的处理

针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存在的学业问题,需要通过教育进行预防和解决。因此,我们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对这些学生进行学习态度和方法上的帮助与指导,尽一切努力解决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在校期间所遇到的学业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大学的学习生活中。经过精心的研究与策划,学校以2016级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为主体,成立了独具特色的学习帮助与辅导组织--“西安理工大学‘同携手·新疆梦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帮助与辅导班(简称:帮辅班)”,力求以“知行统一,笃学创新;以德助人,学会感恩”的帮辅育人理念,帮助与辅导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以此来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学习信心,使其树立成为建设祖国和新疆骨干力量的理想信念。

帮辅班每周安排一天集中学习,在指定的教室进行辅导,每次至少2小时以上的辅导,其中单周辅导高数,双周辅导英语。它的具体形式如下。

(一)构建“一对一”辅导方式

经过调研发现,由于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内地学生的确存在差距,在课堂上的教学后有部分知识点短时间内难以消化,长期积累会导致学习跟不上、丧失学习动力。帮辅班摒弃“大锅炖”的方式,采用“一对一”的辅导模式,聘任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学习志愿者”,并给每一名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都安排一名专职学习志愿者,根据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程度和个人问题有针对性的帮助和辅导,真正的提高学习成绩。

(二)建立个人学习成长档案

帮辅班给每一名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都建立了学习档案,并且在每次辅导前都会发放《学习记录表》,记录表分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提前由新疆学生和志愿者共同商议每次学习的具体内容,以便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提前预习,志愿者妥善“备课”,第二部分是每次辅导结束后由志愿者填写实际学习情况。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长期追踪每一名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进度,掌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了解志愿者是否用心在辅导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

(三)创新学生资助育人模式

帮辅班的志愿者家庭情况都比较一般,大部分学生是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库里的经济困难学生,他们成绩优秀,吃苦耐劳,帮辅班每次给予志愿者60元的辅导费,在一定程度上贴补了这些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开支,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一種创新的资助形式,做到了真正的资助育人。

四 处理的效果

截至目前,西安理工大学“同携手·新疆梦”学习帮辅班肩负着全校2017级、2016级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辅导工作,注册学习志愿者70多人。2016级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在经过大一一年的学业辅导后,大一两学期的高数、英语、线性代数的考试全部及格,2017级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在大一第一学期的帮辅后,英语及格率100%,高数及格率95%。经过学业帮辅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各科成绩均高于学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及格线(40分),大部分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成绩高于内地学生的及格线(60分)。更值得一提的是,帮辅班2016级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经过英语专项帮辅,已有5名学生通过了全国英语四级的国家线(425分)。

五 案例的启示

(一)坚持问题导向,提高学业帮辅导向性

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归其根本首先是由于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所在的原生环境基础教育薄弱,使之来到内地高校读书产生了学习落后;其次是自身的学习方式与内地高校教学的不适应,从而导致学习动力逐渐不足;最后就是受到较差成绩影响所带来的内心挫败感,心态极度消极不安。针对这些原因,要以具体问题来具体分析,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业困难情况和具体成因,将学生进行建档分类,采取不同学业帮辅方式,以此提高学业帮辅成效。

(二)坚持过程管理,确保学业帮辅有效性

学业帮辅是一项全面持久的系统性工程,任何一个方面出现差错,都有可能导致帮辅效果不理想。因此,要从明确帮辅对象、建立信任关系、开展学业帮辅、评估帮辅效果等环节形成学业帮辅的生态化系统,并根据制定的帮辅目标,优化帮辅流程,确保帮辅有效开展,达到预期效果。同时,每学期都要根据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考试的成绩召开帮辅工作会议,核实学生学业进展情况,制定、优化下一步帮辅计划。

(三)坚持制度建设,增强学业帮辅的持续性

实践证明,在学业帮辅体系中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有利于帮辅工作持续进行,也有利于帮辅育人工作落实到位。高校应成立由学生工作部部长任组长的学业帮辅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学院建立“学业帮辅发展与规划中心”,构建从学情调查、学业改进、生涯规划、能力提高、队伍建设等覆盖学生学业提升与生涯规划的全过程全方位制度体系。同时,制定《学业帮辅的教育管理实施细则》等纲领性文件,以此形成系统化、合理化、制度化的管理,更好地为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帮辅的服务。

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的历史使命。要科学把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学业管理工作的规律和要求,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充分考虑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与特性,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努力构建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开展深入细致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帮辅工作,帮助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使其成为建设祖国和少数民族地区的骨干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阮見,毛红华,黄建仁.高校留级生教育与管理相关问题的思考[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

[2]许静珂.针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特点做好学生管理工作[J].教育教学论坛, 2015(02).

[3]王阿敏.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6(10).

猜你喜欢
高校管理
从大学生就业反思高校教育管理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管理中的价值探析
先进企业管理理念对高校管理的启示与借鉴分析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创新模式解析
高校教学管理者必须树立的若干观念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高校管理中学生权利救济研究
高职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研究
如何建构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