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合贯通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2018-09-17 05:31陈林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8年7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陈林

[摘 要] 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合贯通有其必要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合贯通是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属性的本质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属性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中国特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合贯通有其可能性。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相通的。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7-0081-03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合贯通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合贯通是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属性的本质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殊性质的教育,属于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政治属性,必须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对我国来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属性就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我们要始终做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相统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一方面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思想,另一方面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深深地渗透和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和内容。事实上,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无论是在过去的革命年代、建设年代,还是在今天的改革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自觉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融合,才创造性地发展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合贯通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基本原则。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需要大力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根据时代要求而提炼出来的全社会必须遵守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价值准则,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水源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文化、道德文化在现时代的全新凝练和集中体现。从发生学的意义上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本质相通的。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基本要求。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合贯通是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属性的必然要求

尽管思想政治教育一种带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教育,但其同样具有教育的一般属性,即文化属性。从教育哲学的视角看,文化是教育的根基,教育即文化,教育的过程就是对人进行人文化成的过程。因此,如果站在教育哲学的高度看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定性为一种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的实践活动。具体说来,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的是人的本质、价值、意义等本根性、终极性的问题,表现为对人的人格、尊严、理想的追求和关切,对人的生存、需要、发展的关注,其最终目的是引导人过一种“好”的生活。这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关注人生存和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本质上是对人的生命意义的反思和追问。因此,与其他教育相比,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最具人文精神的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要体現出人文精神,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切实从学生的生存、需要、发展出发,把发展和完善学生的德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价值尺度,把提升精神品位、丰富心灵世界、唤醒主体意识、塑造健全人格、培养伦理情操、完善道德境界、构筑精神家园、引导终极关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而要使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出人文精神就必须走文化育人的道路,通过文化熏陶使学生“发现知识、善良、美、价值和意义,唤醒人性的原始率真,得到心灵和灵魂的陶冶,进而发展成为一名完整的具有生活和生命的意义的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 2565 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华民族之所以能五千年生生不息,中华文明之所以能五千年薪火相传,就在于我们创造的中华文化中蕴含着具有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而这些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正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智慧、气度、神韵,是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最深厚自信和最长久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力量源泉和不竭动力。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形成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文化精神。这些文化精神中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理想信念、伦理道德、审美情趣都是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属性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文化育人功能决定了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合贯通有着深刻的必要性。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就是通过文化熏陶以培养大学生理性的思维方式、正确的价值取向、丰富的道德情感、高尚的人格精神,进而引导大学生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实现自我存在意义的彰显和提升。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合贯通是构建中国特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内在要求

同其他的教育活动一样,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历史的、具体的、当下的教育实践活动,不存在一种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纵观世界各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我们可以清楚发现,各个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建基在本国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无论是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还是教育主体、教育客体都会体现出各自的民族传统特色。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上看,各个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内容、方法、环境的选择设定上都渗透着本民族文化中蕴含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审美情趣。毋庸置疑,各个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除了体现出统治阶级的意志和要求外,还会体现出本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对全体成员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特殊要求。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教育者也会以本民族特有的文化资源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规范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各个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都或多或少体现出民族特色。从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看,无论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教育者,还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受教育者,都是一个具体的文化存在者,都已经受到了本民族文化的塑造,无论是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知识结构,还是价值观念、伦理规范、审美情趣都已经表现出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是面向“过去”、立足“现实”、朝向“未来”的具体存在着,在传统属于人之前,人已经属于传统了,人对周围世界的理解不可能是“突然”的,而是建立表现为“传统”的前理解的基础之上的。这就是说,人不可能不受传统的影响,更有甚者,人必须从传统中吸收生存和发展的智慧。

思想政治教育构成要素的民族传统特色决定了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必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构建起一套具有中国特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所谓中国特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是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过程中提炼和建构起来的一套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概念、术语符号、理论体系与言说方式。一般认为,中国特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内容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二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经验;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是相关学科的理论借鉴。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重要来源。具体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内容、方式只有渗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符合具有中华文化基因的大学生的文化需要和文化心理,也才能真正构建起中国特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反之,如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脱离了中华文化的实际,只是简单地移植西方文化来构建,则这种基于西方文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不会得到大学生的深刻认同,也就不可能取得实效。应该说,经过近几十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当前,我们还需要继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合贯通的可能性

(一)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一论断进一步回答了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前文说到,从教育哲学的高度看,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提升人、发展人、完善人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一特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更要以立德树人为直接和最终目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立德树人的任务就是要帮助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使人不断提升生命的广度和深度,在生活实践中彰显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最终引导人过一种幸福的生活。具体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把大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并引导大学生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体会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价值,进而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

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立德树人。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文化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让学生把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伦理精神和价值理念内化为个体的信念,并外化为外在的行动,最终促使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概括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从历史看,此核心理念体现了中国古人对表现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人格的追求。而今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同古代理想的君子人格是相通的。从现实看,此核心理念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此人文精神在现时代的表达。而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认同者和笃实的践行者正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加强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落脚点也是为了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因此,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教育的目的来看,这两个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即立德树人。相同的目的就决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合贯通具有可能性。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相通的

一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五大方面的内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围绕着这五大块内容展开的。大學生政治教育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信念和政治态度。大学生思想教育主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大学生道德教育主要是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实践能力,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人格。大学生法纪教育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和纪律教育,帮助大学生养成正确的法纪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大学生心理教育主要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这五大块的内容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并通过具体的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独特的自然观念、社会理想、伦理道德和思维方式。具体说来,自然观念可以概括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强调宇宙和世界是连续、动态、关联的整体。社会理想则可以概括为“重民本”“尚和合”“求大同”,强调以民为本、以和为贵、天下为公。伦理道德则可以概括为“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强调孝老爱亲、爱人爱物、扶正扬善、见义勇为、厚德载物、恪守信义、敬业乐群、自强不息。思维方式则可以概括为“道中庸”,强调执两用中、不偏不倚、和而不同。另外,与西方文明的价值观相比,中华文明还蕴含着独特的价值观。有学者将中华文明价值观的特点概括为:第一,责任先于自由;第二,义务先于权利;第三,群体高于个人;第四,和谐高于冲突。诚然如此,与西方文明相比,中华文明强调个体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强调人应努力践行对他人和社会的义务,强调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强调和谐是自然和社会的普遍法则。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周琼,等.转变与回归:存在主义教育思想视角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11(1).

[3]庞丽.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阐释[J].教育科学论坛,2007(9).

[4]李辽宁.论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传承与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0).

[5]何家义.解释学视域下的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12).

[6]熊建生.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态的层次结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9).

[7]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