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党务服务的中国实践

2018-09-17 06:21陈家喜李宇辉
江汉论坛 2018年6期
关键词:执政能力互联网

陈家喜 李宇辉

摘要:政党网站建设是政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通过对全国334个地级市的组织部、宣传部、纪委、政法委、统战部网站建设情况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全国地级市党务网站覆盖率普遍较高,栏目设置体现了部门工作特性,域名登记较为规范,学习功能较为突出,但同时也存在网站覆盖率部门和地域差异较大、更新频率不高、互动交流能力弱、电子办公功能缺失等问题。面对互联网浪潮所带来的挑战,执政党需要充分发掘党务网站的潜在价值,加强理念引导和技术革新,强化党务网站与社交媒体的融合,实现线上与线下的互动,增进网站的吸引力、关注度和互动性。

关键词:互联网;党务网站;执政能力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地方官员政绩激励的生成机制与政策引导研究”(16AZZ013);广东省人文社科类省级重大项目“广东省地方政府创新的经验梳理与模式拓展研究”(2014WZDXM025)

中图分类号:D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8)06-0024-06

一、研究背景

互联网的兴起不仅带来信息通讯技术的更新迭代,还带来社会政治领域的深刻变化。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互联网成为政治传播、选举动员和公民参与的新平台。越来越多的公众选择上网浏览新闻、获取信息,参与社交和政治生活,越多越多的政治人物開始拥抱互联网,开设博客和个人网站,开通新媒体账号塑造“网红”形象,与网民进行线上互动交流。

加强政党网站建设是世界各国政党迎接互联网浪潮的普遍做法。统计显示,自1994年美国国会选举时建立第一个政党网站起,到2000年年中,世界上大约有1250个政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① 在欧洲和北美洲,平均每个国家就有大约40个政党拥有自己的网站。② 作为Web1.0时期的典型工具,网站为信息化时代的政党提供了新的竞争武器。相对于传统的政治动员而言,借助于网站进行的政治宣传更为便捷和丰富,并且相对于主流媒体的高昂广告成本而言,政党网站的建设和推广更为廉价,也更具有及时性和扩散性。③ 到21世纪初,建立政党网站已经成为现代化政党的标准配置,是否建立网站也成为评判政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政党网站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对民主理念的深化。如果说在前信息化时代,主导型政党可以利用资源优势掌控国家机构、主流媒体进行民意操纵,左右选举结果,那么在信息化时代,政党网站则为那些小型政党、边缘型政党提供了公开表达和传播政见的平台,它们可以绕开主流媒体,通过互联网发布政治纲领、施政方案及竞选口号,获得与选民互动交流的机会。④ 在竞争性选举体制下,政党网站还成为竞选的重要工具,承担着信息发布、参与分享、选举动员和互动交流的功能。⑤ 借助于网站,政党可以发布选举战略,招募党员和志愿者,募集竞选经费,在政党与选民、选民与选民之间形成共同讨论的氛围。

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互联网所带来的变化,主动适应互联网的挑战,加强互联网的政治应用。200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办好党报党刊和党建网站”,“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此后,全国党务部门网站建设如火如荼,进入全面“触网”阶段,并形成了“五大平台、两大体系”的党建网站格局。其中,“五大平台”是“中直党建网”、“紫光阁”、“共产党员网”、“党建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两大体系”是“共产党员网—全国党建网站联盟”和“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全国党建云平台”。⑥ 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网络已经成为执政党在信息化时代宣传方针政策、沟通党群关系和传递党务信息的重要工具。

为准确掌握党的工作部门利用互联网强化党建工作的具体成效,本研究选取组织部、宣传部、纪委、政法委、统战部五个党务工作部门的网站作为研究对象,以地市一级为研究范围,对全国27个省份的334个地级市的党务网站建设情况进行统计调查。通过上述大样本的实证调研,本研究试图掌握信息化时代执政党利用互联网工具开展工作、提供党务服务的主要进展与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政策性建议。

二、调查方法与结果

本次调查以全国地级市五个党务部门网站为对象,不包括省级、直辖市及其辖区的党务网站建设情况,文中所统计的覆盖率也皆为各党务部门地市级网站的覆盖情况。这一选择的考虑在于:一是组织部、宣传部、纪委、政法委和统战部为各级党委的核心工作部门,通过对这些部门党务网站的考察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了解党务网站建设的水平。二是地市级党委是承上启下的地方党组织,相对于县级党委而言,它在党务网站建设上不仅有较可靠的经费支撑,也具有较强的技术支撑。

(一)调查方法

在调查方法上,从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我们通过网上搜索的方式,查询党务部门网站的名称、网址,并统计各省数量,进行对比分析;再对网站应用设置和功能板块内容展开调查,从而对各部门的网站建设情况进行系统评估。为保证网站检索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我们先进入中央有关部门网站的外部链接地址查询省级党务部门网站;再从省级党务部门网站的相关链接,对所辖地级市党务部门网站进行详尽搜寻;对仍有空缺和查询不到的省市党务部门网站,则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查找和补充,尽可能保证查询数据的全面性和完整性。此外,本文也从“全国党建网站联盟”、“全国党建云平台”中查找相关省市的党建网站。

(二)评价指标

为了准确评估全国各地党务网站建设的进展情况,我们选取了三类评价指标,即总体性指标、基础应用性指标和功能性指标。总体性指标用于测量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建立党务网站的数量和比例,基础应用性指标用于衡量党务部门网站的基本要素及规范性,而功能性指标则用于观察党务部门网站的实际运行效果及作用发挥状况。

1. 总体性指标。这类指标包括网站建设的数量、网站覆盖率等,我们重点考察网站覆盖率。网站覆盖率是以被调查地区和部门是否建有相关网站为标准,建有网站的单位占本地区、本部门内单位总数的比例即为该地区、该部门网站建设的覆盖率。网站覆盖率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各地区、各部门党委对党务网站建设的重视程度。

2. 基础应用性指标。该类指标是对网站的基础设置应用进行评价的具体指标,包括网络域名、更新频率、检索导航、相关链接等,我们重点考察网站域名和更新频率。其中,网站域名指标主要用来衡量网站建设的规范性,如果是政府域名(.gov),则为规范;如果是非盈利组织域名(.org)、网络服务机构域名(.net)或公司和商业组织域名(.com)等,则为不规范。更新频率指标主要用以查看网站的信息发布及更新情况,我们对本项指标的评价标准为:每日更新或几乎每日更新为更新频率高;每周更新或每月更新4—5次为更新频率一般;每月更新或每年更新频次在12次以下为更新频率低。

3. 功能性指标。该类指标是对网站的栏目板块设置的功能性和实际运行效果进行评价的指标。在调查中,我们重点选取了互动交流、学习培训和党务办公三个功能性指标,主要通过查询网站相关栏目的设置情况及运行效果进行观察和评析。

(三)总体情况

在全国334个地级市中,组织部、宣传部、纪委、政法委和统战部建立网站的数量分别是276、278、315、303和205个。剔除一些部门建立多个网站的情况(山西、贵州、云南、内蒙古等地共计有10个地市级组织部建有2个网站),五个部门的网站建设覆盖率分别是82.63%、83.23%、94.31%、90.72%和61.38%。(見表1)这一统计结果显示,全国地市级党务网站覆盖率存在着较明显的部门差异。其中,纪委的网站覆盖率最高,达到94.31%,其次为政法委,为90.72%,再次为组织部和宣传部,约83%左右,而统战部的网站覆盖率最低,仅为61.38%。从各省的情况来看,党务部门网站建设的覆盖率普遍较高,但也存在着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差异性。(见表2)

三、统计结果分析

通过对全国地级市党务网站建设情况的统计分析,我们不仅可以从总体上了解各地党务网站覆盖率的情况,还可以依据网站的基础应用性指标和功能性指标,对这些网站建设规范性程度和功能开发应用状况进行更为深入的解析。

(一)网站覆盖率参差不齐,体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

网站覆盖率是衡量一个地方党委是否重视运用互联网开展党务工作的重要尺度。从地域分布的特点来看,全国地市级的组织部、宣传部、纪委、政法委、统战部五个党务部门的网站覆盖率总体上呈现中部最高、东部次之、西部较低的特点,分别为87.95%、86.80%和76.01%。

具体来看,组织部门网站覆盖率中部最高、西部次之、东部最低,东中西部覆盖率分别是78.00%、92.31%、81.54%。纪委和统战部呈现相似特点,纪委网站东中西部覆盖率分别是为97.00%、98.08%、89.23%,统战部网站东中西部覆盖率分别是70.00%、73.42%和46.98%,都是中部最高、东部次之、西部最低。从宣传部门的网站建设情况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整体覆盖率比较高,分别为92.00%、90.38%;西部地区较低,为72.31%。在五个党务部门当中,政法委网站覆盖率东部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东中西部覆盖率依次为97.00%、85.58%、90.00%。(见表3)从调查统计数据不难看出,各地党务部门对于网站建设的重视程度与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并不呈直接对应关系,特别是中部省份更为重视党务网站的建设,超出了我们的常识判断。

从全国各省份的情况来看,湖北、湖南两个省份的党务网站覆盖率最高,五个部门均达到100%。此外,江苏、浙江、安徽、河南、云南等五个省份均有4个党务部门网站覆盖率达到100%,河北、福建、四川、陕西、甘肃、江西等六个省份均有3个党务部门网站覆盖率达到100%。而西藏、青海、海南等三个省份的党务网站覆盖率较低,平均在50%以下。

(二)网站栏目具有部门特色,域名登记较为规范

网站名称、栏目设置和域名登记是衡量党务部门网站建设规范性的重要指标。统计发现,全国党务部门网站名称和栏目设置突出体现了百花齐放的特点,不仅各部门网站的称谓表述不一,而且同一部门各地市网站的名称也千差万别,这说明当前各地区各部门网站建设多头推进,缺乏统一部署规划,难以形成整体性的宣传效应。但党务部门的域名登记较为正式,除宣传部外,纪委、组织部、统战部、政法委的网站域名多采用“.gov”政府域名后缀进行登记。各党务部门网站域名登记的规范性统计情况如表4所示。

组织部门网站名称一般为“××组织部”、“××组工”、“××党建”、“××先锋”;还有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名称,例如云南省昭通市委组织部主办的“红色扎西”,河北省承德市委组织部主办的“紫塞先锋”,山东省济南市委组织部主办的“泉城红星网”等等。组织部门还有一些专题工作网站,如组织工作网、党员教育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组织部12380举报网站等。据统计,在被调查的276个地级市组织部网站中,有226个采用了政府域名后缀“.gov”,占比达到82%,采用“.org”和“.net”的分别占3%,还有5%和7%采用了“.com”和其他域名。

宣传部网站主要由文明办负责,绝大多数宣传部网站统一采用“wenming.cn”域名,在278个宣传部网站中占比高达70%以上,而只有10%的宣传部网站采用“.gov”政府域名。宣传部的网站建设板块栏目大体包括“宣传思想文化”、“道德教育”、“理论研究”、“公益广告”、“图片新闻”、“互动交流”、“友情链接”等,内容丰富多样。

2013年9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正式上线,实现了监察部网站、国家预防腐败局网站、举报网站、纠风之窗、工程建设领域治理工作网站“五网合一”。目前各纪委网站在名称上具有部门特点,往往带有“纪检监察”、“廉政”、“明镜”、“清风”等字眼。纪委网站大体包括“纪律审查”、“工作动态”、“宣传教育”、“信息公开”、“党纪法规”、“在线咨询”、“举报”、“四风曝光台”、“廉洁文化”、“互动交流”等栏目。统计显示,在315个地级市纪委网站中,采用“.gov”政府域名的有283个,占比高达90%,且绝大多数纪委网站采用地区拼音首字母组成域名,较为规范有序,辨识度较高。

相比较而言,政法委网站名称较为多样,在303个地级市政法委网站中,主要有以下三种命名方式:第一种是最普遍的“长安网”、“长安法治网”,网站数量有214个,占比达70.63%。第二种直接以“政法委”、“政法网”、“政法综治网”命名,网站数量有48个,占15.84%。第三种为以“平安网”命名,网站数量有41个,占比13.53%。政法委网站域名采用“.gov”政府域名的为大多数,占总数的65%;其余部分相对不规范,例如有14%的网站采用非盈利组织域名“.org”,其他还有的网站采用“.com”、“.net”域名,个别网站甚至直接以数字域名进行登记。

统战部网站也具有鲜明的部门特点,名称上除了“统一战线”、“统一战线工作部”、“统战部”、“统战”等称谓外,还有的包含“同心”、“同舟”、“心桥”等字眼。统战部网站的栏目主要有“新闻动态”、“多党合作”、“民族宗教”、“非公经济”、“新的社会阶层”、“港澳台侨”、“党外知识分子”、“理论政策”等。统战部网站的域名以“.gov”为主,有138个,占总数的67%;其次是“.org”,占比15%;再次为“.com”,占比10%。

(三)网站更新频率差异较大,整体状况不尽如人意

网站更新频率是衡量网站活跃度的重要指标,长期不更新的网站会逐渐失去社会的关注,进而丧失其基本的信息传递功能。与建立网站的一次性投入相比,网站更新和日常维护需要长期投入,因而也是衡量各地对党务网站建设重视程度的重要尺度。通过长时段的跟踪研究,我们发现各地各部门的党务网站更新频率差异显著,总体特点是省级网站对地市级网站的信息更新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同一省份内的网站更新频率有相似性;更新频率高的多为新闻信息和工作动态板块,宣传报道类的信息更新较为及时。

从部门分布来看,纪委、政法委和宣传部网站的信息更新较为及时和频繁,组织部和统战部的网站更新相对滞后且频次较少。97%的纪委网站都能做到按时更新,更新的信息主要集中在“要闻”、“综合要闻”、“工作动态”等栏目。其中13%的网站每日更新,10%的网站隔两三日更新,25%的网站每周有更新,37%的网站在10天内会有更新。组织部门网站有的能做到每日更新,如“北京组工网”;有的隔两三日更新,如“晋城党建网”;有的是每周更新或每月更新3—4次,如“津南党建网”;还有的为每月更新,如“七台河先锋网”。总体来看,各部门网站信息更新频率受到上级部门的示范引领、本部门的业务属性和部门领导的关注度等复杂因素的影响。比如,纪委网站更新频繁与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从严治党和从严执纪有关,打虎拍蝇、猎狐套狼和“四风”整治的成效需要及时在网站上公开,这不仅有助于社会了解党的反腐败的坚定决心,也对腐败官员形成强大的警示和震慑效应。相对而言,组织部门的工作特别是干部人事工作具有一定的保密色彩,工作对象也多是下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与社会公众直接关联度不高,导致其不用过度依赖网站进行信息的发布和沟通。

(四)互动交流能力薄弱,成效难以彰显

网站实现公众互动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电子邮件、实时问答、在线交谈、BBS公告、电话视频等。我们着重跟踪了组织部和纪委网站的互动板块。调查表明,组织部的网站大部分都设有“意见建议”、“部长信箱”、“组工信箱”、“咨询服务”、“党员心博”等互动栏目,可输入200或300字以内的留言,提出意见、建议或咨询等;有些网站还设有“12380监督举报信箱”或“12371在线咨询服务”;还有的网站设有“网上调查”或“问卷调查”栏目,征求访客对网站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但是,大多数网站的互動都是简单的单向交互活动,而作为网站与公众沟通能力标志的双向交流栏目如“在线交谈”、“网上对话”则相对较少。另一方面,网站的各种回复反馈情况并不令人满意,有些回复严重滞后,有些回复极其简单,大多数回复反馈功能设置不够完善。甚至有些网站的“部长信箱”、“网上调查”出现了有名无实,难以打开的现象。有些“公众留言”的留言日期久远,为2011年或2012年甚至更早,说明近几年内该网站互动的频率较弱。

调查的所有纪委网站均开设了网络举报栏目,其内容包括三类,一是举报,二是申诉,三是意见建议,这样更便于网民顺畅、快捷地进行监督举报。纪委网站和网友互动的栏目实际上有“廉政留言板”、“每月e题”以及“系列访谈”,由纪委邀请相关监察人员在网站上和网友进行交流对话。与100%设立举报栏目相比,只有49%的纪委网站设有完整的互动交流栏目,并且在留言、访谈和论坛区日期更新很慢,表明网站与网民的互动并不频繁。

(五)学习教育功能较强,电子化办公尚在起步

学习培训和电子办公也是党务网站的重要功能。统计发现,党务网站大多开设了学习教育的栏目或板块,进行相关党务知识的传播,但绝大多数党务网站的网上办事功能较弱。

调查中发现,几乎所有组织部门的网站都设有“党员教育”、“远教之窗”、“电教学习”等党员培训学习栏目,对下级党组织开展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工作提出指导意见,提供音视频、图文类教育资源。纪委网站大多设有“廉洁文化”栏目,提供廉政教育、廉洁论坛、廉洁检查等音视频、图文类教育资源。宣传部的文明网也大多设有“理论研究”、“资料文件”等栏目,把中央的会议文件和领导人的讲话作为重要的学习资料;此外,有的宣传部网站设有“公益广告”栏目,用图片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

相对于重视学习教育功能而言,党务网站在电子化办公功能的开发上较为滞后。开展线上党务办公,能够极大地简化繁琐的日常党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但是目前来看,大多数党务部门将网站定位为外部宣传、学习培训的平台,而非电子办公的平台。这主要源于党务部门的工作仍然把保密性和纪律性放在重要位置,因此许多的公文往来和信息传递仍然通过保密通道而非网络来进行。一些党务部门建立了内部网来开展工作,但也主要限于推进信息报送、日常业务的办理等。比如中组部网站提供组工软件下载,进行地方党内统计,以加强数据库直统和管理;一些地级市组织部网站设置“组工业务平台”、“党务助手”等,提供干部信息管理、党员信息管理、党内法规和统计表格下载等服务。

四、结语

互联网的兴起改变了社会结构、政治参与和舆论形态,也对党的执政思维、执政方式和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当下互联网已成为影响党群关系的关键变量,成为政治参与的新型平台,成为舆论交锋的重要场域,进而对党的执政形成了新的考验。⑦ 面对互联网的挑战,习近平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四种能力,即“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不断提高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不断提高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不断提高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⑧ 借助于网络媒介和新媒体发起的“推特革命”及“脸书革命”在“阿拉伯之春”中得到了极致性的展示,互联网工具在短时间内颠覆了一个又一个国家政权。相对于“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互联网的挑战更具有冲击性、即时性和交互性。加强网络执政能力建设是执政党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

党务部门的网站建设,是执政党主动适应互联网挑战而进行线上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探索。本研究发现,我国地市级党务网站建设整体覆盖率较高,网站域名注册较为规范,栏目设置体现了部门工作特性,学习教育功能较为突出。上述成效表明地方党委十分重视互联网背景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注重党组织在信息化时代的网络形象塑造和在线沟通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和智能终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党务部门开始转向党务微博、党务微信公众号以及党建APP。截至2016年10月31日,新浪微博共有2212个党建相关的微博,全国地级市以上的党务单位开通了273个微博或微信账号,有112个党建相关主题移动客户端可供下载。⑨ 上述现象也表明,执政党日益注重根据互联网工具的演化趋势,不断提升网络执政能力和水平。

本次调查也发现,当前地级市党务网站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网页内容更新不及时,有的成为“僵尸网站”;网站互动交流能力普遍较低,面向公众的栏目形同虚设,群众参与度不高;网站栏目设置随意杂乱,智能检索功能缺失,浏览关注率不高,等等。这表明,当前党务网站建设仍然没有摆脱“重于建立、轻于建设、疏于管理”,“重形式、轻内容,重粘贴、轻互动”的阶段。⑩ 党务网站建设从落实要求、走走形式到重视创新、实质应用,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互联网的兴起形成了党执政的新环境,也提出了执政能力的新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高度重视互联网工具的应用,提升信息化时代的政党适应性。进一步加强党务网站建设,需要着重加强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转换理念,把党务网站建设作为提升执政能力的重要环节。面对一半以上群众上网在线的现实,网络空间已成为党执政的战略空间。建立党务网站不是为了落实部署,也不是进行政治作秀,而是将其作为密切网络时代党群关系,树立部门形象和扩大政策宣传的重要渠道。{11} 二是加强技术支持,丰富党务网站的在线内容。党的各部门网站的内容是否先进,资源是否丰富,更新是否及时,能否着眼于群众的需求进行功能开放,都是决定党务网站活力的重要因素。在信息通信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从Web1.0 到Web2.0再到Web3.0不断迭代的潮流下,如何实现党务网站与社交媒体的融合,实现线上与线下的互动,增进网站的吸引力、关注度、点击量和互动性,是决定着党务网站影响的重要变量。

注释:

① Terri L. Towner, Campaigns and Elections in a Web2.0 World: Uses, Effects, and Implications for Democracy, in Christopher G. Reddick, Stephen K. Aikins eds., Web2.0 Technologies and Democratic Governance: Political, Policy and Management Implications, New York: Springer, 2012, pp.185-199.

② 張晓峰、赵鸿燕:《政治传播研究:理论、载体、形态、符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24页。

③ Andrea Rommele, Political Parties, Party Communication and New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Party Politics, 2003, 9(1), pp.7-20.

④ Pippa Norris, Preaching to the Converted? Pluralism, Participation and Party Websites, Party Politics, 2003, 9(1), pp.21-45.

⑤ Darren G. Lilleker et al., Informing, Engaging, Mobilizing or Interacting: Searching for a European Model of Web Campaigning, Europe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2011, 26(3), pp.195-213.

⑥ 陈甦、刘小妹:《我国“互联网+党建”新模式成效斐然》,《人民论坛》2017年第1期。

⑦ 陈家喜:《从风险网络到执政网络:信息化背景下的政党适应性》,《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7年第2期。

⑧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参见《人民日报》2016年10月10日,第1版。

⑨《全国党务新媒体综合影响力报告》,共产党员网2016年11月28日; 陈甦、刘小妹:《我国“互联网+党建”新模式成效斐然》,《人民论坛》2017年第1期。

⑩ 刘红凛:《党建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与“互联网+党建”》,《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

{11} 陈家喜:《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的中国方案——习近平网络治理思想研究》,《理论视野》2017年第7期。

作者简介:陈家喜,深圳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教授,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广东深圳,518060;李宇辉,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广东深圳,518060。

(责任编辑 刘龙伏)

猜你喜欢
执政能力互联网
加强作风建设的理论解析
企业党组织应从五个方面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选贤任能:执政党肌体永葆活力的关键要素
社会转型期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