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2018-09-18 10:04吕成祯
关键词:国际视野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

吕成祯

摘 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是全球化时代的必然要求,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诉求。然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国际化、开放性和改革性影响了我国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冲击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程度,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国际视野,树立国际化的战略意识;培育家国情怀,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顺应时代特征,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发展高校特色,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关键词:世界一流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国际视野;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8)08-0079-04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对于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建立民族自信心具有重要的意义。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就先后推出“985工程”和“211工程”,以此来推进我国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2015年11月5日,国务院发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进一步指出,“到2020年,部分大学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前列;到2030年若干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方案的发布进一步说明了我国政府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迫切需求和决心。然而,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建立行之有效的,符合高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推进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现实意义

(一)全球化时代的必然要求

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信息更新与传播速度的加快。在高等教育领域,全球化极大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因为“全球化对国际高等教育在发展目标、战略选择、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冲击不亚于经济领域”[1]。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为了应对全球化对高等教育带来的冲击,一方面,世界各国提出了本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方案和计划,培养国际化人才,提升本国的国际竞争力。例如,韩国的“智慧韩国21世纪工程”、德国的“卓越中心”计划、法国的“卓越大学”计划、加拿大政府推出《加拿大国际教育战略:利用知识优势,推动创新与繁荣》、英国卡梅隆政府提出了《国际教育:全球增长与繁荣战略地图》等等。另一方面,世界各国加强了高校之间在教育、科研与文化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成立了国际大学联盟。例如,常春藤联盟、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世界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巴黎高科技工程师学校集团、美国大学协会和英国大学联盟,等等。大学联盟的建立使得不同大学之间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有效地推动了世界各国一流大学的建设与发展。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在全球化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趋势。

(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才的培养,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能够有效地提升人才培养的品质和规格,促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需要重点推动一批大学和学科的发展,培养各行各业的拔尖创新人才,同时也需要通过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来带动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在探索和推进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不论是从国家重点大学到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还是从“211工程”到“985工程”,抑或是从“2011计划”到2015年《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发布,都使得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学科的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提升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同时也说明了我国政府建立世界一流大学,建立高等教育强国的决心和意志。此外,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需求,我国也先后成立了一些大学联盟,如C9高校联盟、卓越大学联盟、北京高科大学联盟、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等。大学联盟通过互派交换生、召开研讨会、开展夏令营等方式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领域加强合作与交流,优势互补,有效地促进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推动了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因此,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

(三)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诉求

纵观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任何一个伟大的时代,其发展与繁荣都离不开一大批一流大学的引领与推动。18世纪英国的繁荣离不开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培养的一流人才;19世纪德国的崛起,离不开柏林大学、洪堡大学、慕尼黑大学等一大批世界一流大学培养的费尔巴哈、玻恩、赫兹、俾斯麦等引领时代潮流和推动社会发展的科学技术人才;20世纪美国的强大更是离不开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的强大的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五四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更多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的推动,而精英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没有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中国不可能成为高等教育强国;没有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也不可能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2]。此外,中国梦的实现既需要我国经济力量、科技力量和军事力量等物质力量的推动,又需要文化、价值理念、标准、制度等精神力量的支撑。世界一流大学本身是精神力量的发源地,同时又是物质力量的决定性因素。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已然成为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诉求,只有建立一大批世界一流大学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力量和精神支撑。

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高校大学生在享受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资源、国际化交流,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成果的同时也直接受到西方意識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国际化使得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受到影响

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国际化程度高,国际交流频繁,留学生比例高。目前,随着文化交流项目、暑期科研项目、短学期交流项目、“2+2”、“3+X”等项目的开发和实施,高校间国际交流日益频繁,有效地推动了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然而,频繁的国际交流也给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一定的挑战。一方面,大学生在国际交流和留学过程中,在西方国家学习和生活,或多或少会受到西方生活方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知不觉地就可能会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这直接导致部分大学生追求个性,崇尚自由,一味追求个人理想,成才报国的理想信念愈加模糊。另一方面,大学生在国外的课堂中学到了先进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学到了大量的西方的哲学、法律、政治、宗教知识,使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产生怀疑,再加上西方的敌对势力通过各种方式向大学生大肆散布“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失败论”“中国威胁论”等言论,并积极传播“非意识形态化”“人权高于主权论”“西方自由主义新闻观”等主张[3],试图在意识形态方面影响大学生,达到颠覆社会主义的目的。

(二)开放性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冲击

校园文化建设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由于我国高校的开放与包容,各种外来文化不断融入大学生校园文化,它们在为校园文化带来新鲜的活力的同时,也对我国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某种程度上冲击和侵蚀了高校校园文化已有的文化理念、道德准则和价值追求。一方面,西方文化伴随着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开放性的特点,通过各种媒介潜移默化向大学生传播和渗透资本主义的文化精神和核心价值,要求大学生认同“先进、文明、民主、普世”的文化精神,直接导致许多大学生热衷于万圣节、圣诞节、情人节等国外节日,反而淡忘了中国的传统节日。这在一定程度上挑战和冲击了我国主流的校园文化,进而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培育与传播带来压力。另一方面,外国的文化产品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美国的好莱坞“大片”、韩国的“韩剧”和日本的“动漫”都是当前大学生追捧和谈论的文化热点。这些文化产品大都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视觉效果,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的好奇心,获得了大学生的认同,然而,这些文化产品中大都渗透着资本主义的“普世价值”,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对校园文化建设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培养与弘扬带来不小的冲击。

(三)改革性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程度

教育教学改革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主旋律。为了加快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各大高校都积极借鉴国外一流大学的标准,先后进行了招生制度改革、院校合并、建立分校、学分制与弹性学制改革。这类改革措施有效地提升了我国大学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促使我国部分大学和学科在国际排名中持续上升,但是,这类改革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程度。首先,院校合并带来的多校区办学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一方面分校区校园文化活动较少,出现“空城现象”和“文化沙漠”现象;另一方面学校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精力去加强不同校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资源的浪费。其次,学分制的实施和大类培养模式的推行,导致了原有固定班级的模糊化,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活动减少,意味着以班级为载体的学生间的交流和影响弱化,导致大学生对于班级的荣誉感和归属感逐渐淡化。再次,“西方原版教材的引进,双语教学的推广等把大学生推向了接受国外文化的‘单行道,使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本土意识逐渐削弱”[4]。最后,一流大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就是积极引进海内外人才,尤其是对于海外引进的教师,由于他们深受国外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在教学中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价值追求。高校为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都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不同的挑战和压力,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程度。

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培养国际视野,树立国际化的战略意识

国际化已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趋势。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培养国际视野,树立国际化的战略意识,这样才能适应和助力我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国际视野是指,“能够跨越国界和地理空间,以世界维度的开放视域观察问题、认识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5]。首先,要培养自觉的开放意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关注世界的现状与发展变化,能解放思想,不受传统观点的束缚和禁锢,能引导大学生群体发现自己以及所处的环境与周围世界的联系。其次,要培养开阔的全球眼界。在积极引导大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有宏观统揽,又要有整体观念。在世界一流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大学生清楚地认知“国际视野”不是“美国视野”“欧洲视野”,而是基于全球各个国家、地区,去了解世界各国的主要文化及思维的基本特征。再次,要培养海纳百川的胸怀。要求世界一流大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具备一种包容的胸怀和尊重理解互利双赢的心态,培养大学生合作、信任和共赢的胸怀,只有具备这样的胸怀,才能引导大学生去接受世界各国的先进科学技术、思想文化观念。最后,要培养明辨是非的思想。国际视野不仅限于对外部世界知识的积累,更不是要求全盘接受,而是引导大学生在比较反思的基础上培养他们明辨是非的思想,使他们既能充分吸收国外的先进文明,又能抵制国外的“文化糟粕”,积极追求人类的和谐共处和世界的共同繁荣。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关注国际时事动态,积极参加国际交流与学习,结合世界一流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理性地分析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国际化的视野来审視世界一流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以全球眼光制定世界一流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策略。

(二)培育家国情怀,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家国情怀是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应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我们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将自己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作为理想追求的人才。所谓家国情怀,是指“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6]。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应该建立在学生对祖国文化历史、现实现状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和与世界比较的基础上。因此,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一方面,应该积极培育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扩大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力。这样既有利于抵制国外文化对我国青年大学生的文化渗透,又有利于丰富我国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助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7]。另一方面,将中华民族文化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使他们在比较的基础上学会鉴别,在交流的基础上增强自信。通过参加国际交流活动,鼓励大学生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生展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进西方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了解和认同,进而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自信心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自觉性。

(三)顺应时代特征,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

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信息国际化是当前时代的重要特征。高校历来是国内外敌对势力同我们争夺大学生的前沿阵地,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无疑会使得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战更加激烈。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背景下,随着我国大学与西方大学的交流与合作,中西方价值观的冲突对我国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带来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一些西方敌对势力通过“资助经费、合作研究项目等隐蔽途径和手段向我国大学生和青年教师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企图使我们的年轻一代全盘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8]。因此,在世界一流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必须顺应时代特征,通过积极占领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来影响大学生。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顺应时代特征,加强跨文化的传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一流大学的形象,赢得世界一流大学的尊重和认可,通过国际的良好反馈来影响大学生。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加强意识形态领域阵地的建设。意识形态领域阵地的建设“从本质上说就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建设,以什么样的理论来指导,决定了精神家园由谁来建、怎样建、为谁建等一系列根本问题”[9]。世界一流大学要建立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就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立足实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结合起来,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四)发展高校特色,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我国大学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不能一味地照搬照抄西方模式,而是应该结合中国实际,传承和发展学校特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世界一流大学。因此,世界一流大学也应该结合学校的实际和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发展具有本校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一是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积极引进世界一流大学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对大学生的领导力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礼仪教育、情商教育、口才培训和写作能力培养,将学生的领导力、创新力、演说能力和写作能力等各种能力综合起来构筑成为一种优秀的品格。二是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结合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通过“现场教学”“世界咖啡”“团体辅导”等模式积极探索互动式、参与式、体验式、渗透式教学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网络新媒体是当前世界一流大学之间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媒介,也是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向我国大学生输入的主要途径。因此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的重点。我们一方面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体阵地,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一方面要做好舆情的监控与研判工作,建立网络宣传员队伍。四是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课。将传统的大班授课改为小班化授课;将传统的教师主导改为学生“辅讲模式”,即“在授课教师主讲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安排学生上台讲解部分教学内容”[10];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改为“问题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将传统的按照课本顺序教学改为专题式教学。总之,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课也要积极借鉴世界一流大学课堂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认同感。

总之,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已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它对于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我们要结合世界一流大学的特点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客观审视困境和挑战,在困境中寻求突破,在挑战中寻找机遇,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顺应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进程,进而助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马万华.全球化、全球参与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应关注的

问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

[2]别敦荣.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J].中国高教研究,

2014,(9).

[3]任志锋,郑永廷.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失衡现象及对

策研究[J].教学与研究,2015,(1).

[4]马进甫.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形势及对策[J].北京教育,2008,(2).

[5]孔燕.国际视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J].思想

理论教育导刊,2007,(5).

[6]徐文秀.多一些“家国情怀”[N].人民日报,2012-01-20.

[7]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创作更多无愧于

时代的优秀作品[N].人民日报,2014-10-16.

[8]黄琦.要清醒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

战[J].思想教育研究,2013,(7).

[9]周前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主体意

蕴[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学报,2015,(1).

[10]武铁传.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对策探

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4).

猜你喜欢
国际视野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儿童音乐剧发展趋向分析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