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乐于写作文

2018-09-18 09:57邓丽萍
新课程·小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习作作文同学

邓丽萍

我们知道,小学生不乐意写作文,无论写什么都会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其实,作文就是让孩子把口头语言转化成书面语言的过程。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學生在经历了低年级的说话、写话练习后,开始了从“口头语言”向学习“书面语言”的过渡,为保证学生有个坚实的习作基础,老师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实施优化的教学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走好作文书写的第一步。

一、充分预习

小学语文三年级写话和习作要求明确提出:学生要在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但我认为如果单凭课堂上的习作教学指导,学生的写作思路是打不开的,写作也会陷入一定的困难。而学生的情感体验、经验积累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挖掘的,才会有所表达。预习,就是学生习作的第一级阶梯。有的老师也会让学生预习,但充其量是让学生回家读读习作要求和例文,再想想自己要求什么,第二天就单刀直入让学生自己写作。这样形式的预习,学习主动的孩子可能会按要求完成,却不深入;而学习主动性欠缺的孩子可能不当这是作业,抱着侥幸的心理等老师教了再想怎样写。这样的预习效果对作文教学起不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认为,作文预习应该是一项有计划、有步骤、持续性的学习活动,只有在预习的过程中层层引导学生,让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习作的要求,持续挖掘学生的潜力,才会为习作做好铺垫。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一篇写人的习作时,要求学生把熟悉人物的外貌、性格、爱好等特点具体地描写出来。第一天的预习,我首先布置孩子们为自己最想写的一个人画一张画像,要求突出与众不同的外貌特点。第二天检查作业时,孩子们都兴致勃勃地展示了自己画的画像,看着环肥燕瘦的各色画像,课堂热闹了好一阵。第二天的预习,我布置孩子们读习作要求和例文,弄清描写人物除外貌特点,还要介绍哪些特点。第三天的预习作业就是列好写作的提纲。这样的预习作业看起来很繁琐,但其实三天的预习时间加起来也不过30分钟左右,在连续几天的绘图、说话、品读中,孩子们对于自己的写作对象有了更具体的回忆,到下笔习作时就不会无话可说了。这样的预习过程往往还会加强孩子们对习作的期待感,调动孩子们的写作欲望。由于准备充分了,他们往往会迫不及待地来到身边问你:“老师,什么时候开始写作文呀?”不知不觉中就激发了孩子们的写作兴趣。所以,老师们在习作指导前一定不要操之过急,给予孩子们充分的预习时间,让他们准备好“弹药”,才会打一场精彩的胜仗。

二、重视片段练习

俗话说,滴水成河。习作也是一样,特别是三年级的习作。对初学写作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往往是观察了、做了也可能“无话可说”,甚至“无材可写”,仅仅靠教师传授抽象的写作知识,是难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习作产生一种畏难情绪。因此,积累是很重要的。老师应重视片段练习,帮助学生选择写话的材料,把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写具体。局部重点内容写具体了,再有机地渗透布局谋篇的知识,让孩子们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如在三年级下册习作4的教学中,学习任务中的对话描写是习作的重点。在教学时,我并不急于让孩子们通读例文,讲解篇章结构,而是通过多媒体出示了课文中“妈妈”和“我”的对话内容,让孩子们一遍一遍地朗读。第一遍朗读要求弄懂对话的主题,第二遍朗读要求孩子们观察人物对话时表现出来的神态和动作,第三遍朗读让孩子们观察标点符号,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反复比较的朗读,层层深入的引导,让孩子们从中学会了具体生动地描写人物对话的技巧。然后创设情境,通过填空式的练习让孩子们进行对话片段的练习写作,由于有了练习的铺垫,习作时,人物对话的神态、动作、语气生动地跃然纸上。重点内容成形后,再指导学生通过前补后拓的方法把文章补充完整。这样的指导,减小了孩子们习作的难度,也教给了孩子们习作的方法,何乐而不为呢?

作文片段的练习不单单在习作时才进行。细心的老师会发现,阅读与写作是分不开的,语文课本中的课文也会给孩子们带来不少的写作启示。当学完一篇课文后,学生还处于对作品内容和表现手法回味之时,也是孩子们实现读写迁移、练习写作的最好时机。此时,学生的思维最活跃,让他们用学到的写作知识进行仿写,就能很快形成写作技能。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利用教材中优秀的课文引导学生进行习作片段的练习。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课文的多个段落结构是总分结构,一句中心句后引出对事物更具体的描写。在学习后,我马上让孩子们仿写总分结构的段落,可以写公园、校园等等。通过这样的片段练习,孩子们牢牢掌握了写作的一个技能,也为后面写景状物的习作做好了铺垫。

三、听说写要有机结合

说好话是写好作文的基础。三年级的孩子表现欲特别强,都希望自己能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展示一番,从而赢得赞赏。作文教学中,老师也必须给孩子们展示的舞台,创设情境让他们畅所欲言,在老师和同学的认同中树立自信。有的老师可能会担心课堂会成为优秀孩子的表演,而忽略了其他的孩子。那么,如何能调动起全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呢?我是这样做的:每一次的习作指导课都力求做到听说写相结合。学习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密切联系的,口语交际的教学就是习作的基础。如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口语交际的题目是讲述秋天的快乐,习作是选一幅描写秋天的图画写一写。首先保证孩子们说话的时间,爱表达的孩子会迫不及待地举手发言,把他们事先准备的内容与同学一起分享。这时,我会对聆听的孩子有所要求:一个同学表达完了会通过抽签的形式让聆听说话的孩子就刚才说话的内容进行提问,问题很简单,如你听到了哪个好词?同学们认同后会让他们马上把词语写下来,留着自己也能用。这样,听、说、写就成为一个互动的过程,谁都不会成为旁观者。对于积极发言或发言精彩的孩子,我还会在他们的书上贴上一朵小红花以资奖励。口语交际的主题得到了充分的交流,学生的习作内容也得到了一定的积累,剩下的只需要老师进行习作方法的点拨就水到渠成了,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给了孩子展示的舞台,更能解决大部分学生习作素材来源的问题。因此,习作不能单一教学,老师们一定要熟读教材,善于利用教材,把相关的内容有机结合,让学生的学习收获最大化。

四、让孩子写自己的话

老师们都普遍认为“文章不厌百回改”,好的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当孩子们的作文一交上来,老师们就会不知疲倦地挥动着手中的红笔,各种各样的修改符号让人看了眼花缭乱。甚至有的老师改完后还让学生根据老师的修改意见自己修改一番。孩子们原来的表达就在这三番五次的修改中失去了原有的童言、童趣,成了符合老师品位的好文章,这样的修改会使孩子们的写作兴趣逐步减淡。我认为老师们在批改作文时一定要蹲下来,从孩子的角度读孩子的文章。对于作文中那些典型的用词不当的地方、语句不完整的地方、不通顺的地方一定要修改;而对于那些体现童心童趣的地方,老师一定要慎改。如在三年级的一次习作教学中,我熟读教参,努力设想让孩子们在《小猴和小熊出游记》的习作中领悟“文明旅游,人人有责”的道理,并在指导中再三强调让孩子们把这一思想作为文章的中心写在最后一段。等我以为大功告成时,孩子们的习作却让我出乎意料:按照我的意图写的孩子可能只有一半。而其他呢:孩子们通过对事情的具体描写后,各有各的看法。有的认为同学们应该向小熊学习,敢于指出别人的错误;有的认为应该表扬小猴,因为它知错能改;还有的甚至认为公园的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巡视管理……同学们的表达可都是他们从事情中得到的最真实的感受,他们有自己对事件的独特见解,那么,老师还用大费周折去统一他们的看法吗?习作的目的不就是要孩子们说真话、写实感吗?作为老师,就要当一名工于“音律”的“琴师”,调出孩子们心中独特的、优美动听的旋律。

五、重视写作讲评

愿意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这也是三年级写话和习作的要求。学生的习作完成后,老师们都会努力地精批细改,力求把学生的习作改到最满意为止。但是由于教学课时的限制,他们往往忽略一个环节,就是学生的习作讲评环节。有的老师会表扬一批写得好的学生,或者偶尔会展示一两篇优秀的习作,随之指出那些写得不好的同学或者需要改进的地方,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个环节;有的老师为了节省时间,甚至只是把学生习作发下去,让学生们交换阅读就算了。这样的习作讲评环节虽然有,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收获不大。因为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保持他们习作的兴趣和积极性,鼓励他们的写作自信是非常重要的。如何组织学生进行习作的分享?我是这样做的:每一次习作后都会让学生先阅读自己的作业,从中挑选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生动的语句或者文段,大声地朗读给全班同学听,听的同学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及时为这些同学点赞,敢于主动展示自己作品的同学还会获得星级作文奖励。对于每一次习作中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会精心挑选学生中的一篇有代表性的习作作为范本,既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好的地方,也能让学生从中找到需要改进的地方。三年级作文教学一定要重视作文讲评的环节,创设机会让学生相互交流,大声朗读,充分展示自己习作的收获,增强写作的自信心。

总之,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生写作文也是一样!三年级是孩子学习习作的起步,老师们应该精心指導,持之以恒,让孩子们克服习作起步时的畏难情绪,激发孩子的写作欲望,树立孩子的写作自信,让孩子享受习作的快乐,为有效提高孩子的习作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国.浅议作文批语[J].甘肃教育,2006(10).

[2]胡芳霞.小学研究性作文初探[J].小学教学设计,2005(Z2).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习作作文同学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